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李兰娟

月刊

1005-376X

wstzz@126.com

0411-84787163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宋晓伟赵小丽
    938-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厌氧菌和需氧菌数量分别下降和上升,且观察组患者菌群数量下降和上升幅度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o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益生菌慢性乙肝肝硬化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STING和KLF4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程梦诗黄小哲余利美俞振飞...
    94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Krü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当天收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STING、KLF4水平;另外采集受试者粪便标本,对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进行培养并鉴定计数。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STING、KLF4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STING、KLF4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根据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28d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存活者,76例)和不良组(病死者,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STING、KLF4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周血STING、KLF4水平和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显著升高(t=36。647、10。357、6。817、13。649、2。796、17。167,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STING、KLF4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呈正相关,而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呈负相关(STING:r=0。293、0。231、-0。308、-0。287,KLF4:r=0。194、0。217、-0。279、-0。19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STING、KLF4和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STING、KLF4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AUC分别为0。746、0。730。结论 外周血STING、KLF4在重症肺炎患者体内水平降低,且两者均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重症肺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Krüppel样因子4肠道菌群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微生物组分析

    刘洁星宋章永熊彬
    949-95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AECOPD合并哮喘、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液菌群组成特征及其差异,寻找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微生物。方法 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n=11)、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n=5)、AECOPD合并哮喘患者(n=5)的痰液样本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仪测序后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AECOPD合并哮喘患者痰液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AECOPD合并哮喘患者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AECOPD患者(Q=0。781,P=0。049),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罗氏菌属丰度显著低于AECOPD患者(Q=0。693,P=0。008)。AECOPD合并哮喘患者和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痰菌群差异增大。肺功能受损较重者嗜血杆菌属、巴斯德菌科增加,而轻度肺功能受损者莫拉菌属增加。结论 AECOPD与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或合并哮喘患者痰液菌群组成有差异,痰液菌群组成可能影响GOLD分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哮喘痰液微生物组

    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和内分泌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李婷张莉莉张颂婕崔彬彬...
    95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内分泌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4例PCOS患者,根据2021年版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的标准分为正常体质量组(30例)和超重/肥胖组(34例)。比较不同BMI的PCOS患者年龄、初潮年龄、病程、BMI、腰臀比(WHR)、月经周期、多毛发生率、黑棘皮发生率和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属、埃希-志贺菌属、布劳特菌属、粪杆菌属相对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OS患者BMI与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的关系;比较不同BMI的PCOS患者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OS患者BMI与内分泌代谢、IR指标的关系。结果 超重/肥胖组患者BMI、WHR和多毛、黑棘皮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月经周期长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超重/肥胖组患者肠道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超重/肥胖组患者肠道拟杆菌属、埃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而布劳特菌属和粪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患者肠道拟杆菌属、埃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与BMI均呈正相关,而布劳特菌属、粪杆菌属相对丰度与BMI均呈负相关(均P<0。05)。超重/肥胖组患者T、TSH、FPG、2hPG、FINS和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L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患者TSH与BMI呈弱负相关,T与BMI呈强负相关,LH、FPG、2hPG与BMI呈中等程度正相关,FINS、HOMA-IR与BMI呈强正相关(均P<0。05)。结论 PCOS患者BMI与肠道菌群失调、内分泌代谢紊乱及IR有关,临床应合理调控BMI水平,以延缓疾病进展。

    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肠道菌群内分泌代谢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与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颖赖嘉豪何潇谭智怀...
    962-9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与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在来源、功能和结构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来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同时,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也对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分布等有一定的影响。肠道菌群与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活性氧水平和Ca2+稳态两个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了肠道菌群与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相互作用中活性氧水平与Ca2+稳态的研究新进展,为临床针对性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达到调节肠道功能、改善相关疾病的目的。

    肠道菌群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相互作用活性氧Ca2+稳态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黄芪扶正调衡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纪新建张志芳闫鑫媛张欣雨...
    967-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微生态环境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黄芪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既能上调有益菌的丰富度,又能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如果将肠道菌群失调而产生的有害菌群及其衍生物视为"邪气",将肠上皮屏障以及肠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视作"正气",则邪盛正亏是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进一步损伤的主要原因。将中药黄芪作为治疗手段,以肠道菌群为纽带,形成"药-菌-人"三位一体的动态调节机制,从而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达到人菌共存、正邪相安的平衡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黄芪修护肠上皮屏障的机制,提升自身免疫力以"扶正",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以"调衡",进而治疗并延缓糖尿病肾病,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糖尿病肾病肠道微生态黄芪扶正调衡

    人参根际微生态研究进展

    史帧婷杨梅玲周亚荣刘丽鸽...
    974-979,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际是植物的关键区域,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根际微生物群与植物的表型密切相关。根际微生物是宿主的组成部分,因在植物生长和健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植物相关微生物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为植物提供益处,包括促进生长、控制胁迫和防御病虫害。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衡是连作障碍的主要诱因,人参根际微生态的相关研究将为破解人参连作障碍奠定基础,对人参栽培土壤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品种、参龄、生长时期、土壤类型、环境因素、微生物相互关系和连作障碍等方面阐述人参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人参根际微生态研究提供科学思路和重要参考。

    人参根际微生态连作障碍

    子宫内膜微生态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任晶辉土增荣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新一代测序技术出现以来,微生物鉴定已经从依赖培养向不依赖培养转变。这些测序技术揭示了在人类生殖道中存在丰富多样的微生物。随着临床中应用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广泛,子宫内膜微生态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也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微生物的状态来预测妊娠结局,并进行合理的干预以改善生殖结局。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微生态研究方法的发展,总结子宫内膜微生态的组成,并研究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改善子宫内膜微生态紊乱的方法。

    子宫内膜微生态乳杆菌属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微生态失调

    益生菌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概述

    刘斐童陆泽荣张施琦陈咏春...
    985-99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益生菌越来越被科学界和消费者认可。随着对益生菌的研究不断增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组织都对益生菌提出过相关的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但是这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统一。为了引导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让益生菌在促进人民健康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目前一些主要国家和团体组织对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以期为营养卫生工作者和消费者提供科学可行的应用指南。现有的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提出使用特定益生菌菌株的建议,其中有5种健康问题被2个及以上的应用指南或科学共识推荐使用益生菌,并提及了干预剂量与时间,这些健康问题包括急性胃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院内感染腹泻、婴幼儿肠绞痛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然而,要系统地广泛使用益生菌,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的支持。

    科学共识益生菌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