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曹荣桂 陈学文

双月刊

1006-7515

wszl@vip.sina.com

029-85253261-2494

710068

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ournal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和陕西省人民医院主办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卫生质量管理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

    茹愉焙胡琳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梳理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剖析我国在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老年整合照护服务发展的关键路径:完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组织领导机制,补齐服务体系短板,推进筹资及支付方式改革,促进老年整合照护规范和标准建设,加强老年整合照护人才队伍建设等.

    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整合照护老龄化理论内涵实现路径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启示

    刘向国程俞小倩刘远立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政策分析,探究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供需现状和面临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加强长期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建议.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险

    国际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质量指标分析及启示

    顾仁萍彭向东赵芳白洁...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国际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质量指标,为完善我国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质量评价与监管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结果 基于不同使用目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已使用成熟的质量指标.但我国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尚缺乏统一的质量指标,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质量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 借鉴国际经验,系统开发兼顾主观和客观的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质量指标,同时要加强质量指标方法学评价.

    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指标长期护理保险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玉颜胡琳琳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老年人照护服务和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选取居家失能老年人样本,根据安德森模型设置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满足照护需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473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其中36.2%的老年人存在照护需要未满足情况,男性、失能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无医疗保险、无配偶、与子女交往少、可选择其他照护资源不足的居家失能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照护需要未满足的情况.结论 建议引导家庭成员积极承担照护老年人的责任,探索以人为本的整合型照护服务,重视男性养老护理员培养,发展灵活多样的照护服务项目,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同时可通过发展养老储蓄账户、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照护保险等方式来缓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经济压力.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安德森模型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利用

    基于优劣尺度法的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分析

    许越李雨畅陈星宇吴瑛...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人对居家照护服务的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优劣尺度法设计问卷,通过条件Logit回归分析老年人对居家照护服务各属性的选择偏好及老年人个体特征对其偏好的影响,并计算支付意愿.结果 以个人自付额为参考,老年人对居家照护服务的选择偏好为: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是否对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或收集反馈意见(P均<0.05).其中,老年人更偏好兼具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服务内容、较高的服务质量、能够进行监督或收集反馈意见的服务过程,并愿意为此分别多支付318.496元、767.508元、617.512元.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程度、子女数量和月均收入的差异会影响其选择偏好.结论 居家照护服务发展应着力于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推广、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过程精细化管理.

    居家照护服务老年人选择偏好支付意愿优劣尺度法

    赋权增能视域下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乔佳敏张赫楠
    30-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诊多学科诊疗(MDT)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疑难疾病就诊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在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通过系统文献研究,从制度赋权、管理赋权、内在增能、外在增能等维度探讨门诊 MDT服务质量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规范 MDT团队诊疗行为,增进 MDT团队协同性,提升 MDT团队内生动力,增强专业服务能力等策略,以提升门诊多学科服务质量.

    赋权增能门诊多学科诊疗服务质量

    日间手术模式下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俞德梁刘小南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是实现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的核心制度.针对日间手术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存在问题,结合日间手术开展经验,提出界定日间手术诊疗过程起止范围,探索建立日间手术院外阶段的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确保相关医务人员均参与值班和交接班,优化日间手术模式下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的实质内涵及实现形式,完善日间手术值班和交接班病历记录形式与内容等建议,以保障日间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日间手术医疗质量患者安全

    儿童恶性肿瘤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及ICD-10编码分类的案例分析

    韩璐
    38-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恶性肿瘤患儿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主要诊断的选择总则以及恶性肿瘤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对恶性肿瘤患儿的主要住院目的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住院目的及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及ICD-10编码分类.结果 患儿首次就医,主要对原发恶性肿瘤或继发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分别选择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作为主要诊断.患儿非首次就医:主要来院化疗,选择不同治疗阶段对应的化疗诊断作为主要诊断;主要来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选择原发恶性肿瘤作为主要诊断;主要来院行骨穿或腰穿评估,选择相应化疗后或免疫治疗后的随诊检查作为主要诊断;主要来院输血小板、红细胞或升白细胞,选择化疗后骨髓抑制作为主要诊断;主要来院输注单抗,选择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主要诊断;主要来院输注NK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选择细胞治疗作为主要诊断;主要对并发症治疗,选择相应治疗的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患儿治疗期间死亡,选择原发恶性肿瘤作为主要诊断.结论 在选择主要诊断时,应兼顾住院目的和与主要治疗方式的一致性,以实现更精准的DRG分组.

    儿童恶性肿瘤病案首页主要诊断ICD-10编码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胃肠道术后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尚建英文丹白玲张奕涵...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胃肠道术后患者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9月某院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率等指标.结果 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胃肠道术后患者静脉输液率从88.34%降低至82.08%(P<0.05);干预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药品品种数量、输液袋数、输液总量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DDDs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输液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基本杜绝了静脉使用中成药.结论 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助于降低胃肠道术后患者静脉输液率,减少患者术后早期静脉输液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实现患者的加速康复.

    多学科协作模式PDCA加速康复外科胃肠道手术静脉输液

    政策视角下的国外患者体验研究及启示

    朱拓东吴昊王欢王红迁...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政策视角下国外患者体验研究热点,对我国患者体验政策研究提出建议.方法 在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采用CiteSpace 6.3.R2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在中国知网检索中文文献,结合计量分析结果,精读文献,开展文献综述和后续政策启示分析.结果 样本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为患者体验的内涵、影响因素与评估研究,医院政策落实、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改进研究,卫生政策制定、反馈与改进研究.结论 政策视角下患者体验研究还需持续深入,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患者体验在医疗服务治理和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患者体验政策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