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消毒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张文福

月刊

1001-7658

xd948537@126.com

010-66948537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中国消毒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消毒学理论与应用性刊物。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旨在推广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技术改革,发展消毒事业。以多种方式介绍国内外有关消毒与灭菌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适合于广大卫生防疫人员和高、中级医护人员阅读,亦可作为从事科研、教学、食品、制药、兽医等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光催化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妍彦张宝莹张流波沈瑾...
    401-403,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光催化消毒机在试验条件下对气雾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观察某光催化消毒机对气雾室空气、布片及平板载体的消毒效果;采用平板染菌比较各组菌落数方法,探索空气中是否有消毒因子产生.结果 该光催化消毒机主要消毒因子为二氧化钛,并辅以铑和银等金属作为光催化剂,在宽光谱紫外线照射和循环风条件下,作用30 min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99.90%以上.提高循环风量,作用2 h对布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38.36%,未达到消毒效果;作用4、6和8 h对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分别为93.17%、95.36%和97.06%.结论 该光催化消毒机对气雾室内空气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效率与循环风量正相关.

    光催化剂紫外线空气消毒消毒效果

    改良卵磷脂肉汤法在抗菌洗手液细菌检测中的验证研究

    李婷孙思佳刘瑞娜葛媛媛...
    404-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卵磷脂肉汤(MLB)方法在抗菌洗手液细菌检测中的实用性.方法 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指导原则中定性方法验证原则,验证MLB方法在抗菌洗手液大肠菌群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中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参数,并与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等效性比较.结果 MLB方法的专属性和耐用性良好.该方法检测抗菌洗手液中的大肠菌群和溶血性链球菌代表菌株的50%阳性标本检出限(LOD50)分别为1.76和17.44 cfu/g.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标准方法(P<0.05).结论 MLB方法与标准方法具有等效性,可应用于抗(抑)菌洗手液细菌检测.

    改良卵磷脂肉汤抗菌洗手液细菌检测方法验证

    一种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观察

    杨雪峰袁华玲陈李杨瑾...
    408-409,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某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用某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用该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距离物体表面垂直高度1.5 cm照射作用10 min,对物体表面污染的白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28和1.90;照射消毒2 min,对物体表面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结论 该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近距离照射物体表面,对细菌繁殖体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真菌和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较差.

    等离子体消毒模块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一种生物指示物无菌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

    栾同青张萌萌郝建新刘兴翠...
    410-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生物指示物无菌试验的快速检测系统及其适用性.方法 通过检测器和培养瓶快速检测系统,验证该生物指标快速检测系统的专属性和可行性.结果 该快速检测系统的试验周期确定为45 h;经专属性验证表明培养瓶具有无菌性和促生长性.经检测限验证,快速检测系统的检测时间为18.8 h,检出率为75%;而常规方法的检测时间为27.4 h,检出率为4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生物指示物快速检测系统,相对于常规方法,提高了检验速度和检出率.

    生物指示物快速检测系统无菌检测

    3类季铵盐的持续抗菌效果比较

    李艳红唐小雪张亮亮张现兰...
    413-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3类单链季铵盐对白念珠菌的持续抗菌效果,为筛选抗菌产品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载体持续抗菌试验方法,对溴型、氯型和碳酸型3类季铵盐持续抗菌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溴型、氯型和碳酸型季铵盐均用活性物浓度为2 000 mg/L,对载体上白念珠菌的持续抗菌时限分别达到95、95和59 d,在抗菌有效期限内仍可保持细菌减少率≥90%.溴型和氯型季铵盐抗菌效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碳酸型季铵盐.结论 3类季铵盐均具有较好的持续抗菌作用,溴型和氯型季铵盐的持续抗菌效果更长.

    持续抗菌效果季铵盐白念珠菌

    一种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挑战装置的性能研究

    王佳奇苏冠民李涛梁辰...
    415-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一种敷料型压力蒸汽灭菌测试包与不同长度及孔径的模拟管腔灭菌检测效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内置5类化学卡的4种规格管腔(长度0.5~2.0 m、内径4~6 mm)模拟管腔医疗器械,并与敷料型灭菌化学测试包同时进行B1(低大气压)、B2(跨大气压)和B3(高大气压)循环的成功试验和失败试验,测试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低大气压灭菌循环和跨大气压灭菌循环中,长度0.5~1.0m、内径4~6 mm模拟管腔与敷料型灭菌化学测试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1.0.高大气压循环中,长度0.5~2.0 m、内径46mm模拟管腔与敷料型灭菌化学测试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均为1.0.结论 在试验设定参数下,低大气压循环或跨大气压循环中,长度0.5~1.0m、内径4~6 mm模拟管腔与敷料型灭菌化学测试包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在高大气压循环中,长度0.5~2.0 m、内径4~6 mm模拟管腔与敷料型灭菌化学测试包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

    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挑战装置灭菌监测

    固体稳定态二氧化氯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灭效果观察

    张珂张震刘春艳夏琳琳...
    419-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某固体稳定态二氧化氯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以氨基磺酸钠和促活化剂活化该消毒片剂,稀释至溶液中二氧化氯浓度为3~48 mg/L.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在pH值为2~7环境下作用不同时间,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杀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杀灭大肠埃希菌的最优作用条件.结果 以二氧化氯浓度为24 mg/L的活化后溶液作用5 min,可完全杀灭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随着二氧化氯消毒液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和溶液pH值降低,杀菌效果均可增强.结论 该固体稳定态二氧化氯消毒剂能快速杀灭食源性致病菌,其杀菌作用受浓度、作用时间和pH值等因素影响.

    固体二氧化氯食源性致病菌杀灭效果影响因素

    上海市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李润华田靓谢彦昕庞谊...
    42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上海市医疗机构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为正确评估高压氧舱感染控制能力以及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相关文献,结合2022年10月-2023年4月该市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调查问卷,识别各环节风险因素,初步构建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指标.评估指标重要性,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经过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93,协调系数分别为0.285、0.261和0.332.最终建立了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相关领域的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高压氧舱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新型清洗辅助装置在达芬奇机器人内镜清洗中的效果观察

    刘慰周春燕
    426-428,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一款清洗辅助装置并观察其在达芬奇机器人内镜清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集中回收使用后的达芬奇机器人内镜181件,以7-9月使用注射器清洗的86件为对照组,10-12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内镜清洗辅助装置清洗的95件为观察组,比较2组内镜的清洗质量、清洗耗时和使用人员满意度.结果 使用5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清洗后达芬奇内镜清洁情况,2组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观察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洗时间少于对照组(t=43.802,P<0.05),使用人员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提高工作效率及使用意愿方面满意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清洗辅助装置的应用不仅能明显缩短达芬奇机器人内镜的清洗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

    达芬奇内镜清洗装置清洗质量

    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涛刘卫平漆丽毛欣宇...
    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病房1 569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收集住院临床病历资料和血液、痰液、脐部分泌物等标本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查找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91%,以呼吸道为主(50.65%),其次为泌尿道感染.77例医院感染患儿中共检出8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47.05%);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占比最高(9.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基础疾病≥3种、住院时间≥7d、羊水污染、机械通气和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