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7-羟乙基白杨素对PC1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菁冷非凡曹琪璐高玉海...
    1537-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7-羟乙基白杨素对PC1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筛选出7-羟乙基白杨素作用的最佳浓度进行实验.之后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组、白杨素组和7-羟乙基白杨素组.使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LDH活性,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ROS含量,同时使用试剂盒对细胞内MDA、SOD和CAT水平进行测定,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评价Nrf2及其下游蛋白表达量.结果 缺氧后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经7-羟乙基白杨素预处理后可获得改善;白杨素组和7-羟乙基白杨素组上清液中的LDH和细胞内ROS、MDA含量与缺氧组相比显著降低,SOD和CAT含量与缺氧组相比显著升高,同时发现7-羟乙基白杨素在各个方面的保护作用都明显强于白杨素.缺氧条件会使Nrf2、Keap1、HO-1、NQO1蛋白表达增加,7-羟乙基白杨素干预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蛋白表达.结论 7-羟乙基白杨素具有比白杨素更好的保护效果,它可以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减轻PC12细胞由于缺氧造成的损伤.

    7-羟乙基白杨素白杨素PC12细胞缺氧Nrf2/ARE通路

    改进型颈动脉注射法构建裸鼠脑转移瘤模型

    赵峰夏学巍付红红林雯...
    1543-1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桡足类超绿色荧光蛋白(copepod supe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copGFP)与纳米荧光素酶(nano luciferase,Nluc)标记的MHCC97-H人肝癌细胞株,通过改进型颈动脉注射法构建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裸鼠脑转移模型.方法 使用携带目的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通过磷酸钙法转染293FT细胞,包装慢病毒后感染MHCC97-H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感染阳性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纯化得到稳定表达copGFP及Nluc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改进型颈动脉注射法构建裸鼠脑转移模型,应用活体成像系统监测颅内转移灶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copGFP与Nluc标记的MHCC97-H肝癌细胞稳定株.分别使用稳定株与原始株细胞通过改进型颈动脉注射法造模,2组荷瘤裸鼠体质量变化及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使用稳定株造模裸鼠可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实时监测到脑转移的形成,所检测生物发光信号强度随肿瘤生长逐渐增强.结论 经copGFP与Nluc标记的MHCC97-H人肝癌细胞通过改进型颈动脉注射法成功构建裸鼠脑转移模型,可通过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无创、连续可视化监测,为肝癌脑转移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肝癌脑转移颈内动脉注射动物模型活体成像

    基于结肠癌HCT116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灵芝水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潘海涛张国亮钱华王汉波...
    1550-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结肠癌HCTl16细胞的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型研究灵芝水提物(Ganoderma lucidum water extract,GLW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GLWE中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三萜和甾醇的含量,HPLC分析GLP中水溶性单糖的组成和比例;以Matrigel基质胶为基质材料建立体外HCTll6细胞3D培养模型,评价GLWE的抗肿瘤及辅助抗肿瘤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LWE中GLP和三萜及甾醇的含量分别为20.92%和7.18%,其中GLP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D-木糖、L-岩藻糖组成;GLWE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用48 h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2D和3D培养的HCTll6细胞增殖;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的HCT116细胞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钙黏蛋白(E-cadherin)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对GLWE和5-FU的敏感性降低;在HCT116细胞3D培养模型中,GLWE既可降低CDK2、CDK4和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p21、p27、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还可显著降低Integrin β1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并加强5-FU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GLWE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3D培养的HCTI16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Integrin β1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增强5-FU的抗肿瘤活性.

    灵芝结肠癌三维培养E-cadherinIntegrinβ1

    木香内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吴仁瑞刘华峰汪琛钟琼...
    1559-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木香内酯(micheliolide,MCL)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致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饮用致炎剂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构建AOM/DSS小鼠结肠癌模型,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2.5 mg·kg-1顺铂、MCL 0,10,20,50 mg·kg-1,连续30d记录小鼠存活率.取肿瘤组织,称肿瘤质量.免疫组化检验小鼠肿瘤组织Ki67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PTEN蛋白表达量;结肠癌细胞系SW620分别用含10 μmol·L 1顺铂、MCL 0,2.5,5,10 μmol·L-1培养基培养,或转染siPTEN后在MCL 0和10 μmol·L 1培养基培养.BrdU细胞增殖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m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PCN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cl-2、Bax)及PTEN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CL增加小鼠生存率,减轻肿瘤质量,增加抑瘤率,上调PTEN蛋白表达,减少Ki67阳性细胞,增加caspase-3阳性细胞(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MCL降低结肠癌细胞BrdU阳性细胞百分比,下调Ki67和PCNA的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率,下调Bcl-2的表达量,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PTEN的表达(P<0.05或P<0.01);抑制PTEN表达能逆转MCL对SW6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P<0.01).结论 MCL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这与上调PTEN表达有关.

    木香内酯结肠癌PTEN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萝卜硫素抑制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

    田静邓莉
    1566-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P)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线粒体和氧化应激损伤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 SFP(100 ng· mL-1)预处理GES-1细胞12h,然后109 CFU·mL-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6h;CCK8检测细胞活力,qRT-PCR分析PGC1α、COX-4、NRF1、TFAM、SOD1和H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1 p20、CASP1 p10、pro-IL-1β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对GES-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氧耗量和RO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明显诱导NLRP3、CASP1 p20、CASP1 p10、IL-1β蛋白和PGC1α、COX-4、NRF1 mRNA表达,促使氧消耗量和ROS水平增高,而细胞活力、SOD1、HO-1、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SFP处理后能明显抑制NLRP3、IL-1β蛋白和PGC1α、COX-4、NRF1 mRNA表达,降低氧消耗量和ROS水平,而细胞活力、SOD1、HO-1、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增高(P<0.05);另外,ROS抑制剂NAC也能显著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IL-1β表达水平.结论 SFP可通过降低线粒体损伤和ROS水平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GES-1细胞炎症反应.

    萝卜硫素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上皮细胞NLRP3炎症小体

    麦冬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郭俊林邵青吴琳琳杜新刚...
    1572-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麦冬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从市场上收集15批麦冬饮片并制备成标准汤剂,以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为指标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计算出膏率、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的产量和转移率.建立麦冬饮片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利用(x)±3SD法建立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结果 麦冬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标准为29.6%~81.8%;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转移率的标准为4.86%~28.0%;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的产量标准为4.75~20.1 μg·g-1饮片.以4号峰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与参照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结论 建立的2种分析方法分别适用于麦冬标准汤剂的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麦冬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可为麦冬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麦冬标准汤剂质量评价特征图谱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

    何文娟董维冲赵晓娟赵永红...
    1577-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考察氯沙坦钾对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瑞格列奈的代谢进行研究;以洛伐他汀为内标,应用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浓度.采用底物减少法,通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瑞格列奈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和Km;分别以系列浓度氯沙坦钾(2.5~50 μmol·L-1)与瑞格列奈(44 μmol·L-1)于37℃水浴中共同孵育,并测定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减少量,考察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的抑制作用.结果 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最佳蛋白质量浓度为l mg·mL-1;瑞格列奈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47.29 μmol·min-1·(mg·protein)-1,Km=51.41 μmol·L-1;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体外肝微粒体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7.89 μmol·L-1.结论 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具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

    瑞格列奈氯沙坦钾肝微粒体UPLC酶促反应动力学IC50值

    伊立替康与人参的相互作用研究

    朱延焱冯炎林梅紫薇胡国新...
    1582-1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联用人参对伊立替康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研究伊立替康与人参的相互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长期组、单剂量组和对照组.长期组人参提取液连续灌胃给药7d,单剂量组人参提取液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3组均最后1次给药0.5h后尾静脉注射伊立替康,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伊立替康以及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并以DAS 3.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 21.0做统计分析.结果 伊立替康长期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 (0.933±0.080)h、AUC0-t (3.337±0.341)μtg·h·L-1、MRT0-t(0.541±0.013)h、MRT0-∞ (0.572±0.016)h;单剂量组:t1/2 (5.527±1.156)h、AUC0-t(2.078±0.118)μg·h·L-1、MRT0-t (0.462±0.023)h、MRT0-∞(1.405±0.212)h;对照组:t1/2 (0.296±0.011)h、AUC0-t (2.161±0.146)μg·h·L-1、MRT0-t (0.360±0.026)h、MRT0-∞(0.391±0.026)h.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期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1.240±0.094)h、AUC0-t (7.810±0.252)μg·h·L-1、MRT0-t(2.141±0.031)h、MRT0-∞(2.250±0.057)h;单剂量组:t1/2(1.398±0.045)h、AUC0-t (9.073±0.109)μg·h·L-1、MRT0-t(2.337±0.081)h、MRT0-∞ (2.408±0.089)h;对照组:t1/2 (0.928±0.050)h、AUC0-t (8.933±0.434)μg·h·L-1、MRT0-t(1.869±0.061)h、MRT0-∞(1.935±0.066)h.与对照组相比,长期组伊立替康的t1/2、MRT0-t、MRT0-∞显著延长(P<0.05);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则单剂量组的t1/2显著延长(P<0.05).结论 人参使用1周后联用伊立替康,大鼠体内伊立替康的血浆半衰期、平均滞留时间明显提高.

    伊立替康7-乙基-10-羟基喜树碱人参相互作用药动学

    复方盐酸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脂质体注射液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

    张晓蕾乔红群刘晶
    1588-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复方脂质体注射液中盐酸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包封率.方法 采用凝胶柱层析法,以pH 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洗脱剂,柱高400 mm,洗脱流速为1.0 mL·min-1.在建立的HPLC-DAD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使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pH 6.6磷酸缓冲盐(5:95)为流动相A,以甲醇-pH 6.6磷酸缓冲盐(60:4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55,268 nm.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分离复方脂质体注射液中包封药物和游离药物.3种不同试验水平下,盐酸伊立替康柱回收率分别为98.9%,100.5%,100.4%;氟尿嘧啶柱回收率分别为98.2%,100.5%,100.2%.在液相色谱条件下,复方脂质体注射液中盐酸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能很好地分离检出,其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10.7~107.0 μg·mL-1(r=0.9999,n=5),3.9~38.6 μg·mL-1(r=1.0000,n=5),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伊立替康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0%,99.8%,RSD分别为0.20%,0.48%,1.38%;氟尿嘧啶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6%,99.8%,RSD分别为0.72%,0.09%,0.67%.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脂质体中盐酸伊立替康、氟尿嘧啶2种药物的包封率.

    盐酸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复方脂质体注射液包封率

    虎力散片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H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

    程腾宇柳雨影胡浩彬
    1594-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虎力散片中乌头类生物碱的HPLC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6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2%乙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0)(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对样品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11批虎力散片的乌头类生物碱特征图谱中共确认10个共有峰,与混合对照品比较确定6个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来自3个厂家的11批虎力散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在231.190~1002.977,17.022~105.744,21.962~48.406,5.436~39.678,2.692~97.854,1.707~43.342 μg·g-1.结论 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有效评价虎力散片的质量.

    虎力散特征图谱制草乌生物碱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