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分析

    李正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不同抗凝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高龄NVAF患者,以电脑法分为一般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一般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效果、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出血情况.结果 用药后,试验组TT、PT、INR、APTT水平分别为(16.42±4.09)s、(13.05±2.31)s、(2.53±0.31)、(31.83±2.96)s、一般组患者TT、PT、INR、APTT水平分别为(16.89±4.11)s、(13.79±2.49)s、(2.58±0.40)、(31.77±2.55)s,两组患者TT、PT、INR、APT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和一般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一般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6.67%、9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一般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0%、1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血发生率6.67%低于一般组的 2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高龄NVAF患者有多种治疗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均有较好作用,可防控栓塞病变,但在出血预防中利伐沙班效果更为明显,建议推广.

    利伐沙班华法林出血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作用研究

    罗敏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具体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择 60 例患者(均属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随机方法)为对照组(30 例治疗方法为降糖和加氯沙坦钾治疗)以及实验组(30 例治疗方法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SCr、BUN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收缩压(125.42±0.45)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0.45±3.13)mm Hg、心率(74.02±0.34)次/min以及SCr(87.51±0.12)μmol/L、BUN(5.56±0.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40.45±3.46)mm Hg、(86.78±3.46)mm Hg、(76.78±0.54)次/min、(90.42±0.21)μmol/L、(5.90±0.32)mmol/L,统计学差异性十分显著(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36.67%,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作用明显,能够使患者治疗效果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得到控制,临床总体应用价值高.

    高血压糖尿病硝苯地平控释片

    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丽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 72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n=36)与联合组(n=36).静脉滴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 3 d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发热、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1±1.3)、(3.5±1.5)、(5.2±1.7)、(5.8±2.0)、(8.8±2.7)d,短于静脉滴注组的(3.9±1.5)、(4.5±1.8)、(6.3±2.3)、(7.1±2.6)、(10.6±3.1)d(P<0.05).联合组治疗后 3 d 的PaO2(76.0±9.1)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静脉滴注组的(70.1±8.7)mm Hg,PaCO2(45.1±4.3)mm Hg与血清CRP(19.4±8.6)mg/L、IL-6(141.6±51.7)ng/L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组的(47.7±5.5)mm Hg、(26.6±10.5)mg/L、(188.4±65.2)ng/L(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59,P=0.303>0.05),但联合组显效率 83.3%高于静脉滴注组的 61.1%(χ2=4.431,P=0.035<0.05).结论 采用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时,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是更为理想的用药方式.

    新生儿肺炎氨溴索静脉滴注雾化吸入

    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CPIS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探讨

    谢艳军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66 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取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PIS评分、血气指标、血清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情况和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情况和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5.85±2.72)ng/L、肿瘤坏死因子-α(63.76±5.61)ng/L、超敏C反应蛋白(32.86±3.93)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73±3.31)ng/L、(85.59±7.23)ng/L、(50.25±6.70)mg/L(P<0.05).两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1.82±0.24)L、呼气流量峰值(3.37±0.28)L/s、用力肺活量(1.98±0.35)L均高于对照组的(1.45±0.26)L、(2.84±0.21)L/s、(1.58±0.29)L(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 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能够提高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CPIS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有助于肺功能早日恢复正常水平.

    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血清炎性指标

    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研究

    徐凤兰王素平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3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非依托组与加依托组,各 65 例.非依托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加依托组在非依托组基础上增加伊托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食管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加依托组总有效率 96.92%(63/65)显著高于非依托组的 75.38%(49/65)(P<0.05).加依托组反酸烧心、腹胀、嗳气、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消退时间分别为(7.93±1.26)、(8.12±1.24)、(7.24±1.38)、(6.52±1.13)、(5.93±1.54)d,均显著短于非依托组的(10.58±1.35)、(11.25±2.37)、(12.52±3.05)、(9.54±1.52)、(9.46±1.75)d(P<0.05).治疗后,加依托组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1.86±0.45)%、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2.71±0.95)%及总反流时间百分比(4.65±1.37)%均显著低于非依托组的(4.52±1.63)%、(5.47±1.38)%、(10.56±3.28)%,食管括约肌压力(4.58±0.52)kPa显著高于非依托组的(2.63±0.25)kPa(P<0.05).加依托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2.31%(8/65)与非依托组的 9.23%(6/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雷贝拉唑抑酸治疗基础上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可有效促进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病变复常,改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与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病程,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伊托必利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红肿用药安全性

    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陈燕飞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予以阿司匹林、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商品名:芬吗通)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 例重度宫腔粘连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吗通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月经恢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经血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管化指数(VI)、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血量(57.10±4.45)ml多于对照组的(46.13±4.40)ml,子宫内膜厚度(9.79±1.36)mm大于对照组的(8.26±1.18)mm(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28.20±1.70)、VFI(1.23±0.11)、VI(4.39±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3±3.70)、(0.90±0.08)、(3.23±0.36)%,PI(1.28±0.15)、RI(1.03±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25)、(1.24±0.15)(P<0.05).治疗组治疗后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2.75±10.24)、(81.32±10.32)、(82.48±11.10)、(83.10±12.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6±11.18)、(75.68±10.28)、(73.78±11.28)、(73.57±12.20)分(P<0.05).结论 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予以阿司匹林、芬吗通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于患者子宫内膜修复,促进月经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重度宫腔粘连阿司匹林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子宫内膜修复安全性

    肥胖与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建家曾健文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肥胖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0 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并接受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患者术前的年龄、病程、精索静脉直径、Valsalva动作时精索静脉直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液量、正常形态精子比例、睾丸容积、睾酮(T)、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等基础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所有受试患者以及肥胖患者以上基础资料.记录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分析患者配偶怀孕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22.92 kg/m2 的患者术前精子密度(20.21±4.68)×106/ml、术前正常形态精子比例(3.86±0.78)%相较于BMI<22.92 kg/m2 患者的(22.63±6.67)×106/ml、(4.11±0.89)%更低(Z=-4.770、-2.912,P=0.001、0.004<0.05),精子活力(33.09±11.61)%较BMI<22.92 kg/m2 患者的(36.86±13.20)%更差(Z=-2.835,P=0.005<0.05),睾丸容积(10.69±1.87)ml较BMI<22.92 kg/m2 患者的(11.25±2.23)ml更小(Z=-3.148,P=0.002<0.05).腰臀比≥0.85 患者术前精子密度(20.53±4.95)×106/ml、正常形态精子比例(3.84±0.72)%较腰臀比<0.85 患者的(22.45±6.66)×106/ml、(4.15±0.94)%更低(Z=-3.306、-3.450,P=0.001、0.001<0.05),精子活力(33.64±11.67)%较腰臀比<0.85患者的(36.51±13.37)%更差(Z=-2.356,P=0.018<0.05).体脂率>18%患者术前精子密度(19.11±4.80)×106/ml相较于体脂率≤18%患者的(23.36±5.99)×106/ml更低,精子活力(32.40±11.44)%相较于体脂率≤18%患者的(37.12±13.04)%更差,睾丸容积(10.58±1.83)ml相较于体脂率≤18%患者的(11.29±2.21)ml更小(Z=-9.542、-3.892、-3.494,P=0.001、0.001、0.001<0.05).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发生并发症1 例(术中出血,后止血满意);术后发生并发症 8 例(5 例为阴囊水肿、2 例为术后泌尿系感染、1 例为伤口出血),均保守治疗后好转.其配偶怀孕的患者BMI(21.34±3.30)kg/m2、体脂率(17.96±3.58)%相较于配偶未怀孕患者的(23.54±3.16)kg/m2、(18.99±3.27)%更低(Z=-6.205、-2.952,P=0.001、0.003<0.05),腰围(75.33±9.82)cm相较于配偶未怀孕患者的(78.95±10.94)cm更小(Z=-2.932,P=0.003<0.05),精子密度(24.15±7.68)×106/ml相较于配偶未怀孕患者的(20.67±5.04)×106/ml更大(Z=-5.006,P=0.001<0.05),精子活力(37.61±13.23)%相较于配偶未怀孕患者的(34.20±12.28)%更高(Z=-2.043,P=0.041<0.05).将P<0.05 的BMI、腰围、体脂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纳入多因素分析,发现仅BMI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5,OR=0.815,95%CI=(0.746,0.890)].≥22.92 kg/m2 的100例患者中,共10例配偶怀孕(10%).手术后,所有受试患者以及肥胖患者精索静脉直径、Valsalva动作精索静脉直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睾丸容积、T、FSH、LH、精液量均较术前好转(P<0.05).结论 肥胖可能给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带来负面影响,且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对于肥胖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依然可以改善生育能力.

    精索静脉曲张肥胖男性不育症临床特征预后

    小儿推拿联合常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张丽茹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联合常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观察组实施小儿推拿与常规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5.61±0.26)d短于对照组的(6.18±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 1、3、5 天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70.55±25.18)、(118.36±15.41)、(73.67±25.4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83.20±30.26)、(169.25±18.11)、(90.28±34.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 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采用小儿推拿与常规蓝光照射联合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适合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小儿推拿常规蓝光照射疗效评估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宋金珂田盛霞胡家艳李卿明...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 103 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1 例,行双镜联合下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42 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石清除率]、血清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 1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6.3±7.5)min和住院时间(7.5±2.1)d短于对照组的(119.2±10.2)min、(9.4±1.2)d,出血量(25.8±5.4)ml少于对照组的(46.3±6.9)ml,术后VAS评分(2.9±0.8)分低于对照组的(3.4±0.7)分(P<0.05).术前,两组血清中TNF-α、IL-6、CRP、Co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7 d,两组血清中TNF-α、IL-6、CRP、Co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ALT、AST、GG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ALT(43.9±4.3)U/L、AST(40.4±4.1)U/L、GGT(154.2±12.9)U/L均低于对照组的(56.9±6.4)、(49.2±5.1)、(193.3±26.5)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92%,低于对照组的 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采用双镜联合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并使得术后应激反应得到减轻,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发症风险也大大降低,因此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性疗效

    手动抽吸取栓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刘根陈钜涛伍振富叶杰明...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手动抽吸取栓术(MAT)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动脉闭塞首次采用MAT技术治疗的患者 27 例,其中行MAT的患者共 19 例,作为MAT组;行MAT联合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共 8 例,作为MAT+支架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静脉溶栓、取栓部位、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标准(mTICI)分级、血栓逃逸、脑出血、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 7 d 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2 分、死亡情况.结果 27 例患者首次进行MAT,男性 16 例(59.3%),女性(40.7%);年龄(67.2±11.5)岁;静脉溶栓有 9 例(33.3%);取栓部位为颈内动脉有 5 例(18.5%),大脑中动脉有 18 例(66.7%),基底动脉有 3 例(11.1%),大脑后动脉有 1 例(3.7%);穿刺至再通时间为 65(48,90)min.有 26 例(96.3%)患者实现血管再通.mTICI分级为2b级有 12 例(44.4%),3 级有 14 例(51.9%);血栓逃逸有 5 例(18.5%);症状性脑出血有 2 例(7.4%),无症状脑出血有 1 例(3.7%);术前NIHSS评分为(13.9±3.8)分,术后 7 d NIHSS评分为(8.4±6.6)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90 d mRS评分≤2 分有 14 例(51.9%);死亡 3 例(11.1%),其中 2 例是取栓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导致,1 例是因为肺动脉栓塞导致的.结论 MAT在急性脑动脉闭塞中治疗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

    手动抽吸取栓术急性脑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