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司库奇尤单抗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军于双双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采用司库奇尤单抗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的疗效。方法 11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55例)和研究组(司库奇尤单抗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55 例)。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81。8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皮肤脱屑、鳞屑、红斑以及瘙痒改善时间分别为(9。66±1。77)、(10。44±1。72)、(11。15±1。22)、(10。35±1。40)d,短于对照组的(13。50±1。66)、(12。71±1。66)、(13。55±1。17)、(13。50±1。51)d(P<0。05)。治疗前两组的P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 1、4 周,研究组的PASI评分分别为(15。20±3。89)、(10。02±2。33)分,低于对照组的(23。50±5。44)、(15。60±2。47)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17 水平为(96。44±11。82)pg/ml、TNF-α为(97。66±10。55)μg/L、IL-23 为(189。66±15。00)pg/ml,对照组的IL-17 水平为(103。55±14。28)pg/ml、TNF-α为(105。30±11。84)μg/L、IL-23 为(201。33±20。28)pg/ml,经比较得知研究组炎性因子IL-17、TNF-α以及IL-23 水平更低(t=2。8445、3。5729、3。4311,P=0。0053、0。0005、0。0009<0。05)。与对照组(20。00%)对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更低(P<0。05)。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与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应用到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取得的疗效确切,临床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较高,能加快患者症状的消退速度,降低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运用。

    司库奇尤单抗卡泊三醇软膏中重度银屑病

    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丽孙梦梦李程程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就诊病历号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开展小剂量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奥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精神状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与对照组的63。33%相比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思维紊乱、情感混乱、感知异常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显著更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思维紊乱、情感混乱、感知异常评分分别为(2。10±0。67)、(2。25±0。54)、(2。52±0。60)分,与对照组的(3。46±0。72)、(3。63±0。81)、(3。89±0。78)分相比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性焦虑、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性运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显著更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精神性焦虑、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性运动评分分别为(2。85±0。61)、(2。67±0。52)、(2。37±0。32)分,与对照组的(3。96±0。70)、(3。87±0。65)、(3。59±0。40)分相比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入睡困难、睡眠满意度、睡眠问题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显著更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入睡困难、睡眠满意度、睡眠问题评分分别为(1。86±0。17)、(1。40±0。12)、(1。42±0。23)分,与对照组的(2。62±0。20)、(2。72±0。15)、(2。68±0。30)分相比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注意力、记忆、口头表达流畅性、语言视觉、空间认知能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显著更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注意力、记忆、口头表达流畅性、语言视觉、空间认知能力评分分别为(69。24±3。61)、(71。10±4。91)、(72。19±3。81)、(69。27±5。46)、(70。28±5。95)分,与对照组的(62。80±4。73)、(63。72±3。68)、(65。37±5。02)、(62。00±4。76)、(63。77±3。83)分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开展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可进一步推广。

    小剂量阿立哌唑奥氮平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认知功能

    中医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吕晓莉祁俊仙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98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4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且检测患者 6 min步行距离(6MW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LEVF(52。28±8。33)%、LVEDD(51。27±6。33)mm、6 MWD(381。49±60。76)m优于对照组的(44。16±7。15)%、(56。95±9。22)mm、(249。40±40。3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7。73±13。97)分比对照组的(81。49±13。19)分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中医康复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心功能

    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邹德清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08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 1∶1 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54 例)和研究组(54 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冠心病指南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再予以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6。30%比对照组 85。19%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DV(159。72±16。58)ml、LVESV(92。51±10。07)ml小于对照组的(174。61±16。76)、(102。61±10。83)ml,LVEF(59。28±6。02)%高于对照组的(56。12±5。74)%(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1。16±0。17)min短于对照组的(3。04±0。54)min、心绞痛发作频率(1。57±0。34)次/周少于对照组的(3。67±1。02)次/周(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提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该方案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更优方案。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府逐瘀汤针灸心功能心绞痛发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杜志春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 98 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48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96。00%(48/50)比对照组的 83。33%(40/48)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BP(114。03±18。16)mm Hg(1 mm Hg=0。133 kPa)、DBP(67。01±10。67)mm Hg比对照组的(129。11±20。90)、(77。97±12。62)mm Hg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V、LVESV、LVEF、LVES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V(103。55±16。49)ml、LVESV(55。41±8。83)ml、LVESD(33。54±5。34)mm小于对照组的(127。38±20。62)ml、(68。90±11。16)ml、(41。01±6。64)mm,LVEF(57。40±9。14)%高于对照组的(50。82±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提升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荐。

    中西医结合老年冠心病高血压血压水平心功能

    耳穴压豆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

    郭锋满李建明陈壮浩宋巍巍...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耳穴压豆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66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均予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胆汁成分、肝功能及术后胆汁总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 4 天胆汁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钙离子(Ca2+)、胆固醇(CHO)分别为(520。46±110。15)μmol/L、(350。36±80。07)μmol/L、(270。45±40。06)μmol/L、(1042。34±130。05)μmol/L、(1。56±0。15)mmol/L、(4。01±0。92)mmol/L,术后第8天分别为(359。47±71。35)μmol/L、(242。24±50。34)μmol/L、(222。16±40。31)μmol/L、(1232。10±150。43)μmol/L、(1。38±0。15)mmol/L、(3。59±0。47)mmol/L;对照组术后第 4 天胆汁中TBIL、DBIL、IBIL、TBA、Ca2+、CHO分别为(572。93±97。27)μmol/L、(390。52±69。17)μmol/L、(294。78±56。22)μmol/L、(929。48±135。27)μmol/L、(1。76±0。19)mmol/L、(4。47±0。89)mmol/L,术后第 8 天分别为(495。53±83。86)μmol/L、(344。41±62。06)μmol/L、(264。47±43。36)μmol/L、(1003。87±152。18)μmol/L、(1。57±0。17)mmol/L、(3。99±0。43)mmol/L。术后第 4、8 天,两组患者胆汁中TBIL、DBIL、IBIL、Ca2+、CHO较术后第 1 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胆汁中TBA较术后第 1 天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4、8 天,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术后第 1 天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胆汁总引流量为(2684。65±252。45)ml,多于对照组的(2135。89±29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术后予以耳穴压豆治疗,可改变胆汁成分及肝功能,能增加TBA及胆汁排空能力,降低胆红素和Ca2+含量,效果理想。

    耳穴压豆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胆汁成分

    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赖新生苏秋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 例小儿抽动症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性抽动及发声性抽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运动性抽动评分(10。67±0。11)分、发声性抽动评分(9。42±1。08)分低于对照组的(16。94±0。21)、(14。04±2。13)分(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14%高于对照组的 77。14%(P<0。05)。结论 在小儿抽动症的治疗中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针灸,可显著缓解患儿的相关症状,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佳。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推拿针灸小儿抽动症

    单纯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赵艳霞林忆诗谢丽琴韦俨童...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并分析单纯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炎症因子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有关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分析,采用 RevMan 5。4 软件对纳入研究的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治疗有效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降低WOMAC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降低血清中IL-1 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结论 本次合并分析的文献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对于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较突出,但仍需更多样本量大、高质量、多方向的高水平研究进一步证实。

    火针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分析全程药学干预对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亓素云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给予全程药学干预后对其临床合理用药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选 56 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8 例,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干预)和研究组(28 例,给予全程药学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评分、用药合理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药学干预质量、药房服务质量、药物疗效、联合用药、会诊记录、用药剂量、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疾病认知度、用药依从性、精神状态、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90。25±2。25)、(91。35±4。25)、(90。66±5。25)、(90。35±2。17)、(91。15±5。25)、(90。63±3。12)、(90。44±4。15)、(90。84±4。29)、(90。33±2。22)、(91。73±5。15)、(90。17±5。12)、(90。63±3。15)、(90。88±2。25)、(91。66±5。25)分,均高于参照组的(80。14±3。12)、(81。17±5。14)、(80。63±3。12)、(80。36±5。15)、(81。66±4。17)、(81。77±5。14)、(81。52±2。55)、(81。64±5。25)、(80。36±3。15)、(81。29±3。15)、(81。22±3。15)、(82。26±3。26)、(82。66±3。15)、(83。66±5。25)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给予全程药学干预后不但能够显著提高用药合理性,而且可明显提升干预有效性,其能优化用药情况,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将患儿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对于疾病认知度以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明显,进一步表明采用全程药学干预小儿慢性咳嗽的价值所在。

    全程药学干预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效果

    我院290例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娄伦美欧阳苍鸿韦剑梅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本院患者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为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数据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90 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临床检查情况、用药情况(剂量、用药方法和种类)等信息,统计使用替加环素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科室分布、疗效、会诊情况,病原学检查情况,各科室临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90 例使用替加环素注射液患者中男性 202 例(69。66%),女性 88 例(30。34%);年龄 1~101 岁,平均年龄为(65。26±16。28)岁。替加环素注射液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呼吸与危重症科、综合医疗中心及重症医学科,其他科室相对较少。开单医生均为副高级及以上医生;总有效率为 57。9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率为 85。86%。290 例使用替加环素注射液的患者中,用药前送病原学检查 286 例、占 98。62%(286/290);存在药敏的患者 144 例、占 50。35%(144/286),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128 例、占 88。89%(128/144),用药后病原菌清除 74 例、占 57。81%(74/128),用药后病原菌未清除 54 例、占42。19%(54/128)。290 例患者中存在 88 例(30。34%)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适应证不适宜 18 例、占20。45%(18/88),联合用药不适宜 21 例、占 23。86%(21/88);超剂量用药 19 例、占 21。59%(19/88),用量偏少 13 例、占 14。77%(13/88),无负荷剂量 10 例,占 11。36%(10/88),用药频次不适宜 7 例、占 7。95%(7/88)。290 例患者中,有 29 例发生不良反应,但临床均未上报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肝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异常,其中有 5 例患者为超剂量用药,1 例患者为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结论 本院多数患者替加环素使用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不良反应少见,但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改善合理用药水平。

    抗生素替加环素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