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瘀血痹片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建龙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瘀血痹片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10 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五松肿痛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五松肿痛酊+瘀血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胀程度改善情况、疼痛评分、炎性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小腿的直径差分别是(0.52±0.14)、(0.73±0.26)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08±0.42)、(1.56±0.52)cm,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1.84±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1.14)分,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4.26±1.22)pg/ml、C反应蛋白(CRP)(4.01±1.25)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4±0.16)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1.03)pg/ml、(7.22±1.64)mg/L、(1.82±0.27)ng/ml,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治疗中,瘀血痹片治疗效果显著,在改善肿胀、炎性程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骨折瘀血痹片术后肢体肿胀五松肿痛酊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宋西明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应用于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 480 例肿瘤内科患者,以电脑随机形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240 例.对照组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给药方案,观察组采取CVC给药方案.对比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16.91±4.03)min与留置时间(24.17±6.91)d均短于对照组的(21.52±2.10)min、(95.72±29.24)d,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93.75%高于对照组的 81.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1.67%低于对照组的 42.9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96.72±1.38)、(96.55±1.77)、(95.82±1.33)、(96.18±1.37)、(95.86±1.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05±1.37)、(80.33±1.59)、(80.28±1.76)、(80.36±1.99)、(80.18±1.77)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综合满意率 91.67%高于对照组的 62.08%,差异显著(P<0.05).结论 CVC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着积极意义,该方法具备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性较高等优势,不仅能够强化并发症预防效果,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内科应用价值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术期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何艳婷杨新燕林小兰王文娟...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围术期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 200 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100 例(200 眼).所有患者均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围术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视觉质量[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及 100%对比敏感度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值(OV100%)、2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20%)、9%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9%)、客观散射指数(OSI)]、对干预方式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SR(0.27±0.09)、MTF cutoff(33.05±5.18)c/deg及OV100%(1.36±0.41)、OV20%(1.37±0.43)、OV9%(1.50±0.47)均大于对照组的(0.23±0.02)、(30.20±4.26)c/deg、(1.15±0.11)、(1.18±0.14)、(1.26±0.21),OSI(0.39±0.08)小于对照组的(0.4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0.50%低于对照组的 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 99.00%高于对照组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围术期综合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视觉质量.

    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综合干预视觉质量并发症围术期

    早期康复训练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

    张恋张秋燕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72 例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2.42±3.75)h、(29.33±4.87)h、(20.17±6.44)h、(7.62±1.1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61±4.31)h、(36.52±5.23)h、(28.25±5.66)h、(9.82±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满意度,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方法.

    早期康复训练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探讨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林思宏吴丽容施贝贝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将 40 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抗阻运动,研究组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步速测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SPPB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步速测试结果较治疗前缩短,且研究组肌肉质量(4.59±0.52)kg/m2、肌肉力量(44.77±2.61)k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3.21±6.64)分及SPPB评分(10.08±1.39)分高于对照组的(4.06±0.43)kg/m2、(39.81±3.85)kg、(84.05±4.65)分、(8.61±1.72)分,步速测试结果(3.92±0.69)s短于对照组的(5.15±0.74)s(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5.00%稍低于对照组的 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可显著改善躯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理想.

    强化营养抗阻运动联合干预老年肌肉减少症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对产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意义分析

    林淑芬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对产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00 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后女性,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 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行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漏尿量、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效果及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训练后漏尿量均较训练前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较训练前提升,且研究组漏尿量(2.11±0.13)g低于对照组的(3.48±0.25)g,生活质量评分(91.05±4.51)分高于对照组的(85.14±3.42)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84.00%)比较,研究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98.00%)更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88.00%)比较,研究组对康复训练的总满意率(100.00%)更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的指导中,行为康复训练可显著减少漏尿量和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改善康复训练效果,提升产后女性对于训练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行为康复训练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生活质量临床意义

    探讨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伤恢复、子宫复旧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李梅英叶新新张江彬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其产伤恢复、子宫复旧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例剖宫产产妇,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产后综合康复训练),每组 50 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伤恢复速度、子宫复旧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伤恢复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时间(2.78±0.36)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1.76±1.11)分、宫底下降速度(2.06±0.54)cm/d、宫底高度(10.12±1.98)cm优于对照组的(3.28±0.31)周、(2.58±1.26)分、(1.65±0.42)cm/d、(12.15±1.85)c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19.67±2.64)h、产后 3 d泌乳评分(2.58±0.33)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92.04±3.28)分优于对照组的(24.89±3.56)h、(2.13±0.32)分、(80.23±4.65)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予以产后综合康复训练效果确切,能够提高产妇子宫康复效果,并改善产后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而提高产妇日常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剖宫产产后恢复子宫复旧母乳喂养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慧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仿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 60 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腹围指标、肌力分级情况、腰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两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及脐上、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本组干预前缩短,且研究组脐上围(81.98±2.58)cm、脐围(78.80±3.77)cm、脐下围(80.88±4.30)cm、脐上腹直肌分离距离(0.85±0.11)cm、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0.98±0.18)cm短于对照组的(86.62±5.62)、(82.30±4.05)、(89.06±6.35)、(1.22±0.27)、(1.32±0.12)cm,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组腹直肌肌力、盆底肌肌力分级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提升,且研究组腹直肌肌力分级(3.59±0.42)级、盆底肌肌力分级(3.97±0.61)级、生活质量评分(95.92±3.17)分高于对照组的(2.76±0.43)级、(2.81±0.65)级、(91.34±4.18)分;腰背疼痛评分较本组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腰背疼痛评分(0.92±0.29)分低于对照组的(1.85±0.44)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应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减少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改善盆底肌肌力情况,减轻腰背痛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产后腹直肌分离仿生物电刺激康复训练腹围盆底肌纤维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