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生情况,分析可能导致乳牙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两所幼儿园中2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的学龄前儿童均接受口腔保健检查,观察并比较发生与未发生乳牙龋齿学龄前儿童的一般资料,分析可能导致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200名学龄前儿童发生乳牙龋齿130名(65.00%),将其纳入发生组,余下70名(35.00%)未发生乳牙龋齿的学龄前儿童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学龄前儿童睡前/刷牙后吃零食、喝奶(是),甜饮料/甜食摄入频率(≥3次/周),长期、规律进行口腔保健(否),监护人对龋齿危害明确情况(不明确)占比分别为61.54%、57.69%、46.15%、69.23%,均较未发生组的28.57%、28.57%、14.29%、14.29%高(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性别、年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良好的刷牙习惯情况、饭后漱口情况、刷牙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睡前/刷牙后吃零食、喝奶(是),甜饮料/甜食摄入频率(≥3次/周),长期、规律进行口腔保健(否),监护人对龋齿危害明确情况(不明确)是导致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素(OR>1,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率普遍较高,针对睡前/刷牙后吃零食、喝奶(是),甜饮料/甜食摄入频率(≥3次/周),长期、规律进行口腔保健(否),监护人对龋齿危害明确情况(不明确)的高危学龄前儿童应警惕乳牙龋齿的发生,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降低乳牙龋齿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