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月珠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90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青年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和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 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11%(32/4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 水平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6.24±1.36)mg/L、肿瘤坏死因子-α(121.24±22.18)pg/ml、白细胞介素-6(5.54±1.12)pg/ml较对照组的(9.32±1.16)mg/L、(178.21±20.56)pg/ml、(8.16±1.27)pg/ml更低(P<0.05).用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观察组CD4+(48.32±2.78)%、CD4+/CD8+(1.56±0.15)高于对照组的(46.21±3.54)%、(1.32±0.12),CD8+(33.18±1.68)%低于对照组的(35.78±1.56)%(P<0.05).用药后,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目上升,肠球菌和肠杆菌数目下降,观察组双歧杆菌(9.60±0.72)CFU/g、乳酸杆菌(9.78±0.56)CFU/g高于对照组的(8.44±0.81)、(8.54±0.48)CFU/g,肠球菌(7.12±1.16)CFU/g、肠杆菌(7.18±0.72)CFU/g低于对照组的(8.44±1.18)、(8.24±1.12)CFU/g(P<0.05).用药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112.21±1.72)μg/L、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11.15±0.74)较对照组的(88.56±1.78)μg/L、(6.78±0.73)更高,胃蛋白酶原Ⅱ(10.06±2.32)μg/L较对照组的(11.12±2.44)μg/L更低(P<0.05).结论 予以幽门螺杆菌感染青年患者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调节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功能作用明显,对胃蛋白酶原水平有调节作用,可推广.

    益生菌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道菌群胃蛋白酶原

    缝线类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微创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赵东峰李厚敏周庆亮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缝线类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微创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7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9 例.两组均行微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2-0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对照组采用2-0普通丝线.比较两组溃疡愈合率、手术指标和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肠道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 97.44%,对照组为 74.36%,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 1 级 17 例,2 级 19 例,3 级 2 例,4 级 1 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 1 级 9 例,2 级 18 例,3 级 8 例,4 级 4 例.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6%,低于对照组的 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6±0.76)、(2.54±0.97)、(6.56±1.31)d,短于对照组的(2.85±1.01)、(3.18±1.15)、(7.19±1.47)d(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118.42±8.46)U/ml、D-乳酸(D-Lac)(23.19±2.08)μg/ml低于对照组的(139.53±9.85)U/ml、(29.47±2.77)μg/ml(P<0.05).术后 8 周,观察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125.45±9.65)分高于对照组的(107.91±8.37)分(P<0.05).结论 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微创修补术中的使用能够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且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缝线类型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微创修补术

    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徐营营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义齿美观修复中实施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义齿美观修复的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拔牙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拔牙联合牙龈成形术.比较两组牙槽突形态、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美学效果[红色美学指数(PES)]、种植牙稳定性[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牙周指标(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修复后牙槽突形态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修复后 1、3、6 个月,观察组PES评分分别为(9.28±1.85)、(10.32±2.17)、(11.15±1.36)分,ISQ分别为(65.17±6.28)、(69.18±7.25)、(71.25±8.25),均高于对照组的(8.21±0.51)、(9.31±1.26)、(10.38±1.21)分和(59.67±5.84)、(62.47±6.33)、(62.44±6.78)(P<0.05).修复后 7 d,两组CRP、TNF-α水平较修复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且观察组CRP(1.43±0.36)mg/L、TNF-α(4.36±1.02)ng/L低于对照组的(5.04±0.87)mg/L、(6.05±1.33)ng/L(P<0.05).修复后 3 个月,观察组探诊深度为(2.41±0.87)mm、菌斑指数为(1.10±0.24)、龈沟出血指数为(1.84±0.63),对照组分别为(3.78±1.12)mm、(1.46±0.42)、(2.51±0.86);修复后 3 个月,观察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低于对照组的 28.89%(χ2=7.601,P=0.006<0.05).结论 义齿美观修复中实施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相较常规拔牙术,可更好地保护修复区软组织,提高种植修复质量,美学效果佳及稳定性高,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微创拔牙牙龈成形术义齿美观修复炎症因子美学效果

    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林丽屏陈登云庄燕玲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大量输血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 例,根据输血量不同分为对照组(输血量≤2000 ml)与观察组(输血量>2000 ml),各 50 例.观察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pH、血乳酸、碱剩余)、血清电解质水平[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钙离子(Ca2+)]、生化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观察组输血后PT、APTT、TT、FIB分别为(24.12±6.63)s、(24.94±6.81)s、(27.01±5.42)s、(1.63±0.61)g/L,对照组输血后PT、APTT、TT、FIB分别为(16.80±3.31)s、(37.41±13.89)s、(17.11±2.01)s、(2.76±1.38)g/L;观察组患者输血后PT、TT长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APTT短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FIB低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动脉血pH、血乳酸低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碱剩余高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Na+、K+、Cl-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Ca2+显著低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DBil、TBil、LDH、ALT、AST均显著高于本组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PT、APTT、TT、FIB、动脉血pH、血乳酸、碱剩余、Na+、K+、Cl-、Ca2+、DBil、TBil、LDH、ALT、AST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量输血尽管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促进后续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将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及血清电解质水平发生明显变化,输血前后均应做好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测与比较工作,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大量输血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电解质水平血气分析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长伟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 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生活质量评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24.75±4.26)d、手术时间(63.14±7.39)min相比,研究组的(14.43±2.04)d和(53.21±7.42)min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恢复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缓解疼痛和不适等,但是需要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考虑在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

    吴寿进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78 例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39 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39 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腔隙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89.7%高于对照组的 71.8%,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69±0.15)分低于对照组的(3.45±0.12)分,Barthel指数(91.45±3.23)分高于对照组的(81.23±6.15)分(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72±5.23)h、肠鸣音恢复时间(12.41±4.23)h、住院时间(5.23±0.23)d短于对照组的(42.39±3.53)h、(27.51±3.34)h、(10.88±1.22)d,术中出血量(42.62±3.23)ml少于对照组的(73.24±5.31)ml,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低于对照组的 30.8%,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较常规手术更能减轻术后疼痛感,同时还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肠动力

    糖皮质激素与手术联合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焦庆丽武欣欣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与手术联合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94 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糖皮质激素与手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手术情况、患者对手术后乳腺外观满意度、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87%高于对照组的 80.85%(χ2=7.162,P=0.007<0.05).治疗后,研究组IL-2(8.21±1.38)ng/ml、CRP(8.03±2.13)mg/L、IL-6(102.31±10.9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99±2.04)ng/ml、(12.48±3.44)mg/L、(148.92±18.34)ng/ml(t=13.305、7.540、14.97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0.49±15.82)min、术中出血量(21.30±10.39)ml、切口愈合时间(4.01±1.03)d、住院时间(5.47±1.38)d均少于对照组的(58.39±15.36)min、(28.93±14.39)ml、(5.72±1.24)d、(8.89±1.47)d(t=2.456、2.947、7.272、11.629,P<0.05).研究组对手术后乳腺外观总满意率为 95.74%,高于对照组的 80.85%(χ2=5.045,P<0.05).跟踪随访半年,研究组患者复发 1 例,复发率为 2.13%;对照组复发8 例,复发率为 17.02%.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手术联合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美观度,且复发率低.

    糖皮质激素手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疗效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邢磊叶惠兰时海峰陈昌军...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66 例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或者手术后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行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60.61%高于对照组的 36.36%(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8.80±4.50)、(89.05±4.05)、(88.20±3.50)、(87.80±5.02)分,高于对照组的(73.20±3.80)、(73.60±3.50)、(72.60±3.30)、(71.50±3.50)分(P<0.05).两组治疗后CA125、CA19-9、SCC、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A125(8.08±1.60)U/ml、CA19-9(8.99±1.22)U/ml、SCC(1.08±0.20)μg/L、CEA(1.47±0.14)ng/ml低于对照组的(9.33±1.45)U/ml、(10.30±1.33)U/ml、(1.67±0.25)μg/L、(1.72±0.18)ng/ml(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减少、恶心呕吐、肌痛、关节痛、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奈达铂晚期食管癌血清标志物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钠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佩虹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以及福辛普利钠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 100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开展研究,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以及福辛普利钠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BP(135.43±6.43)mm Hg(1 mm Hg=0.133 kPa)、DBP(87.87±3.30)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54±2.91)、(96.76±2.65)mm Hg(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ysC、Hcy、UAER、m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ysC(0.31±0.63)mg/L、Hcy(6.14±0.34)μmol/L、UAER(115.73±7.57)μg/min、mALB(24.25±1.43)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6±0.02)mg/L、(11.31±0.58)μmol/L、(127.38±5.49)μg/min、(35.36±0.81)mg/L(P<0.05).治疗后,两组TM、vWF、TGF-β1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M(27.32±0.99)mg/L、vWF(115.37±6.11)%、TGF-β1(111.27±5.37)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3±1.26)mg/L、(132.43±5.39)%、(132.36±5.31)m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以及福辛普利钠片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用药后患者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症状显著改善,且未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糖尿病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福辛普利钠片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

    蔡悦炜张嫄怡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 276 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患者PCI血管开通前是否发生室颤分为室颤组(50 例)和非室颤组(226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心梗位置与冠脉病变情况,心功能指标与心损指标,预后.结果 室颤组和非室颤组性别和入院时舒张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室颤组患者年龄(69.58±11.02)岁、合并高血压占比 72.00%、合并糖尿病占比 36.00%、入院时心率(89.36±5.28)次/min、Killip分级>Ⅱ级占比 34.00%、合并心房纤颤占比 20.00%和入院时收缩压(135.26±25.13)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59.03±13.25)岁、50.44%、22.12%、(78.63±8.23)次/min、19.03%、2.65%、(120.36±14.25)mm Hg(P<0.05).室颤组心梗位置中前壁占比 74.00%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 40.71%,下壁占比 18.00%显著低于非室颤组的38.05%(P<0.05);室颤组冠脉病变部位中左前降支占比 62.00%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 42.04%(P<0.05);室颤组冠脉病变数目 3 支占比 24.00%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 5.75%(P<0.05).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356.36±25.13)U/L、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856.56±425.26)ng/L、血清肌钙蛋白I(cTnI)(15.26±1.25)ng/L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275.13±31.25)U/L、(958.37±142.01)ng/L、(7.45±1.76)n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9.02±4.25)mm、左心房内径(44.07±5.69)mm显著大于非室颤组的(31.25±5.13)、(35.29±7.24)mm,左心室射血分数(46.45±9.68)%、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E/A)(0.89±0.17)显著低于非室颤组的(54.02±11.52)%、(1.23±0.24)(P<0.05).追踪患者预后至 2023 年 5 月,室颤组死亡率 16.00%(8/50)显著高于非室颤组 3.54%(8/226)(χ2=11.640,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并发室颤患者存在一定临床特征,应及时识别,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ST段抬高型临床特点心功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