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李刚茹殴毅敏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72 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与加巴喷丁组,每组 36 例。普瑞巴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障碍指数(SPI)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组基线、治疗后 3 d 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普瑞巴林组治疗后 7、14、28 及 56 d VAS评分分别为(4。0±0。8)、(2。8±0。7)、(2。2±0。6)、(1。6±0。5)分,均显著低于加巴喷丁组的(4。6±1。3)、(3。5±1。1)、(2。8±1。2)、(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SP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PI均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普瑞巴林组治疗后28、56 d SPI分别为(23。3±5。6)、(16。2±4。1)分,均低于加巴喷丁组的(29。4±6。0)、(21。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瑞巴林组与加巴喷丁组有效率分别为 94。4%与 86。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瑞巴林组优良率 86。1%显著高于加巴喷丁组的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嗜睡、口干、外周水肿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PHN效果显著,但普瑞巴林治疗效果更佳,二者安全性相当。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效果安全性

    自拟中药熏蒸方联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夕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熏蒸方联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炎、止痛、护胃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蒸方联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31。25±2。24)、(22。35±2。0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32±2。06)、(18。41±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Vs、Vm、PI、RI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s(48。54±3。65)cm/s、Vm(36。98±3。65)cm/s高于对照组的(44。31±2。85)、(30。14±2。74)cm/s,PI(0。68±0。08)、RI(0。58±0。02)低于对照组的(0。75±0。10)、(0。6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熏蒸方和关节松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最终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中风偏瘫中药熏蒸方关节松动运动训练

    益智开窍针法联合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刘子彧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智开窍针法联合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 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用中频电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智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记忆减退、神情呆滞、口干舌燥、偏深麻木、头晕耳鸣评分分别为(1。02±0。54)、(1。08±0。57)、(1。11±0。53)、(0。98±0。43)、(0。99±0。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4±0。61)、(1。65±0。62)、(1。77±0。59)、(1。34±0。57)、(1。37±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评分(23。35±2。86)分高于对照组的(18。65±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评分(63。82±6。56)分高于对照组的(54。31±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益智开窍针法联合中频电疗可明显缓解PSCI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益智开窍针法中频电疗认知功能中医证候

    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张亚文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咳嗽咳痰、发热、湿啰音、哮鸣音显著改善与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CRP、PCT、IL-6 水平分别为(30。96±2。76)mg/L、(2。95±0。27)ng/ml、(69。75±1。52)pg/ml,治疗后的CRP、PCT、IL-6 水平分别为(13。86±2。22)mg/L、(0。69±0。11)ng/ml、(24。49±1。45)pg/ml;对照组治疗前的CRP、PCT、IL-6 水平分别为(30。71±2。88)mg/L、(2。83±0。24)ng/ml、(70。01±1。47)pg/ml,治疗后的CRP、PCT、IL-6 水平分别为(17。17±3。55)mg/L、(0。98±0。18)ng/ml、(37。18±2。31)pg/ml。治疗后,两组CRP、PCT、IL-6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更多(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咳痰、发热、湿啰音、哮鸣音显著改善时间分别为(2。25±0。25)、(1。88±0。57)、(2。53±0。27)、(2。88±0。57)d,消失时间分别为(3。14±0。23)、(2。75±0。52)、(5。65±0。97)、(5。35±0。79)d;对照组患儿咳嗽咳痰、发热、湿啰音、哮鸣音显著改善时间分别为(3。34±0。45)、(2。65±0。66)、(3。96±0。18)、(4。24±0。93)d,消失时间分别为(4。76±0。61)、(4。08±0。76)、(6。91±1。16)、(6。94±1。53)d。研究组患儿咳嗽咳痰、发热、湿啰音、哮鸣音显著改善与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93。33%高于对照组的 70。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低于对照组的 26。67%(P<0。05)。结论 相对于阿奇霉素持续治疗,序贯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而配合使用自拟中药方剂,在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上更为理想。

    自拟中药方剂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炎性指标

    根据"乙癸同源,肝肾同调"论治糖尿病肾病

    张鑫郭玲何学红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KD)病位在肺脾肾,医家大多从脾肾角度入手,以补肾固摄,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从肝肾角度治疗本病较少,本文通过从肝肾论治糖尿病肾病。何学红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肝肾的亏虚,其标在于气郁、瘀血及水饮,对肝肾二者关系的把握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二者相互配合互相影响。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可分为肝肾亏虚证、气郁水停证、瘀血阻络证等不同证型,而针对不同证型需要究其本源,何学红教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分析何学红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思路,从理论依据、治则治法、临证用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糖尿病肾病乙癸同源肝肾亏虚补肝肾疏肝化瘀

    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

    杨广军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肛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缩小率(82。24±9。26)%、细菌清除率(85。12±9。12)%、肉芽组织覆盖率(73。12±6。45)%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5。37±1。25)mm均高于对照组的(64。34±6。98)%、(77。95±8。44)%、(51。76±5。52)%、(3。23±0。95)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4。55%低于对照组的 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结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患者在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也提示了加味苦参汤术后熏洗肛裂具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中药熏洗肛裂加味苦参汤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魏芳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60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内分泌激素指标[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症状(肿块大小、肿块范围、肿块硬度、疼痛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的 73。33%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100。00%更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的(28。38±1。66)ng/ml、(78。44±7。44)pg/ml比较,观察组的PRL(21。33±1。41)ng/ml、E2(55。66±6。23)pg/ml更低,与对照组的(12。77±1。88)ng/ml、(10。92±1。13)mU/ml比较,观察组的P(15。22±2。03)ng/ml、LH(15。66±1。25)mU/ml更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的(3。35±0。33)、(3。77±0。45)、(3。77±0。34)、(2。58±0。35)分比较,观察组的肿块大小评分(2。42±0。29)分、肿块范围评分(2。22±0。38)分、肿块硬度评分(2。59±0。29)分、疼痛程度评分(1。09±0。29)分更低(P<0。05)。结论 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缓解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临床疗效

    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刘娜蔡承穆杜琳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3 例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膝结合治疗组(32 例)和常规针刺组(31 例)。腹-膝结合组采用腹-膝结合针灸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 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FPS-R评分在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FP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腹-膝结合组FPS-R评分(2。33±1。02)分低于常规针刺组的(2。98±0。81)分(P<0。05)。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WOMAC评分在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腹-膝结合组WOMAC评分(29。01±12。09)分低于常规针刺组的(36。71±13。61)分(P<0。05)。结论 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

    腹-膝结合针灸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疼痛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对下肢肢体乏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梁楚炜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对下肢肢体乏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下肢肢体乏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单数者纳入中医组,双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中医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肢体肌力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中医组等长收缩、等长收缩/体重、等速收缩、等速收缩/体重、5次坐立实验(FTSST)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为(99。34±12。83)N·m、(1。62±0。21)N·m/kg、(86。64±10。28)N·m、(1。23±0。10)N·m/kg、(6。12±0。84)s、(563。24±58。74)m,对照组分别为(82。34±8。73)N·m、(1。54±0。22)N·m/kg、(72。34±6。83)N·m、(1。02±0。11)N·m/kg、(7。54±1。02)s、(447。57±48。06)m。两组患者等长收缩/体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等长收缩、等速收缩、等速收缩/体重、FTSST和 6MW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严重及以上功能缺陷发生率为 10。00%,低于对照组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中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高于对照组的 8。0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肌力≤4级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下肢肢体乏力症状,增加肌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卫生学和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快速康复护理中药热敷穴位注射下肢肢体乏力肌力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黄海蕾沙伟熊星杭海...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中医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6例。中药组接受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西药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嗳气、上腹胀、纳食减少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中药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嗳气、上腹胀积分分别为(1。13±2。00)、(1。03±1。55)、(0。68±1。45)、(0。34±1。23)分,均低于西药组的(2。11±2。11)、(1。89±2。04)、(1。44±1。70)、(1。11±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纳食减少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中药组患者的症状总分(3。43±4。75)分低于西药组的(6。88±4。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 97。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7。8%,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胀、嗳气等症状,较常规西医治疗疗效更优。

    餐后不适综合征辛开苦降法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寒热错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