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瓜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瓜菜
中国瓜菜

王坚

双月刊

1673-2871

zggc@163.com

0371-65330927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瓜菜/Journal China Cucurbits and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市场新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介绍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传递西、甜瓜行业信息。面向科研,面向基层,面向西瓜甜瓜种子及产品市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瓜类炭疽病研究进展

    柯佩佩卿东山戴思慧蔡雁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葫芦科作物的真菌病,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和冬瓜等.近年来,我国瓜类蔬菜作物的设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炭疽病危害程度也不断加深,严重影响了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产业效益和瓜农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对国内外黄瓜、西瓜、甜瓜和冬瓜生产过程中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现状、病原菌分子生物研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为瓜类炭疽病研究提供思路,也为瓜类作物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瓜类作物炭疽病基因定位抗性育种

    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史慧王安建崔国梅刘丽娜...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技术是食用菌在贮藏保鲜及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缓解菇体因褐变及微生物污染等造成的色泽劣变及品质下降.常见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对色泽劣变影响因素及各种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建议,以期为食用菌贮藏保鲜及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食用菌色泽劣变影响因素控制技术

    不同倍性西瓜发育过程中瓜氨酸合成途径主要氨基酸含量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陈子昊路绪强何楠杨东东...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伊选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瓜氨酸合成途径中谷氨酸、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4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以及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多倍体西瓜果实中瓜氨酸与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而多倍体精氨酸含量低于二倍体.在西瓜果实发育32 d时,瓜氨酸与鸟氨酸含量表现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而谷氨酸与精氨酸含量表现为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多倍体与二倍体在果实发育后期(24~32 d)NAGS、NAGK、GAT、OTC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二倍体中ASS1、ASS3、ARG基因表达量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始终高于多倍体.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瓜氨酸含量存在差异可能是瓜氨酸合成途径上下游基因的差异表达造成的.研究结果对揭示不同倍性西瓜中瓜氨酸含量差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西瓜倍性瓜氨酸基因表达

    Wus2和IPT转基因番茄类愈伤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何鑫鑫黄家权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AC(Ailsa Craig)番茄为材料,采用 Fast-TrACC(fast-treated agrobacterium co-culture)农杆菌转化体系,利用RNA-Seq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转化DRs(Wus2和IPT)形成的类愈伤组织与普通下胚轴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表达结果分析表明,有60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富集,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4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体细胞胚形成关键基因ECP63、AGL15、FUS3、ABI3、WUS和CUC2上调表达超过4倍;ENOD93和CKX2基因在类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上升超过1000倍,前者编码早期结瘤素蛋白ENOD93,后者编码细胞分裂素氧化酶2,用于催化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参与氮同化和光合作用的基因低表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番茄类愈伤组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发掘关键调控基因奠定基础,为番茄活体体内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植物内转化RNA-Seq类愈伤组织发育因子

    果型和抗性基因协同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带毒量的影响

    米国全唐艳领马凯张春奇...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2份番茄种质为试材,其具有2类果实大小和3种不同抗性基因,通过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田间抗性和带毒量指标,探索果实大小、抗病基因与田间抗性、带毒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自然传毒情况下,所有番茄材料都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在番茄定植后28 d,小果型番茄M8(I)、M5(I)、M3(I)、M7(I)、M9(I)和M11(HR)带毒量均较低,大果型番茄M6(S)、M10(S)、M4(S)和M2(S)带毒量均较高,且小果型番茄田间发病率明显低于大果型番茄.除了 Ty-1/ty-1单基因抗性不受番茄果实大小影响外,携带其他单基因或聚合基因抗性的番茄种质均与果实大小有关.在此节点上,带毒量越高抗性越弱,带毒量越低抗性越强.总体来说,在遭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时,小果型番茄田间抗性强于大果型番茄.

    番茄果实大小带毒量黄化曲叶病毒抗性

    大白菜根肿病抗感品种间的侵染过程及生理生化差异分析

    苏贺楠秦六月杨双娟魏小春...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专性侵染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对大白菜等蔬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抗根肿病大白菜DH系(DH40R)和感病大白菜DH系(DH199S)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根肿菌侵染的差异、防御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研究大白菜根肿病抗性机制.结果表明,DH40R和DH199S的根毛侵染发生在接种后第2天,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出现皮层侵染,但DH40R的皮层侵染在接菌第8天后被阻断,对根肿病具有完全的抗性,而DH199S在接菌8 d后,根部有肿瘤产生.在接菌后2、8和13 d,分别对抗、感材料接菌和未接菌根部的防御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发现DH40R在这3个时间点接菌后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组,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显著高于DH199S;DH40R接菌后的CAT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1 572.68 μmol·mL-1·min-1,显著高于DH40R未接菌对照组和接菌及未接菌处理的DH199S;在接菌后8和13 d,抗根肿病大白菜DH系DH40R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接菌后的感病DH系DH199S;接菌后DH40R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菌后8和13 d均显著高于DH199S.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解析大白菜根肿病抗性相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大白菜根肿病侵染过程生理生化指标

    糙皮侧耳原基发育关联物质及代谢通路分析

    刘芹孔维丽崔筱牛森园...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糙皮侧耳原基发育的潜在调控物质,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糙皮侧耳菌丝体和原基细胞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与原基细胞的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倍数变化≥2或≤0.5为条件共筛选到400种差异代谢物.调控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物质涉及33条代谢通路,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氨酰tRNA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具有极显著影响.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涉及p<0.01的大部分代谢通路,可能在糙皮侧耳原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以及其他大型真菌原基发育机制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糙皮侧耳原基发育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

    基于改进YOLOv5的番茄果实识别估产方法

    杨健杨啸治熊串刘力...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大棚环境中番茄的智能在线产量估算,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5)番茄识别算法,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番茄果实产量进行统计和估算.首先,使用可分离视觉转换器(Separable Vision Transformer,SepViT)替换骨干网络的最后一层,以增强骨干网络与全局信息之间的联系并提取番茄特征;其次,引入WIOU(Wis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和Mish激活函数,以提高收敛速度和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检测模型在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方面达到了 99.5%,相较传统的YOLOv5模型提高了1.1个百分点,每张图像的处理时间为15ms.此外,改进后的YOLOv5算法对密集和遮挡情况下的番茄果实识别效果更好.

    大棚番茄YOLOv5注意力机制损失函数

    苦瓜枯萎病抗性生理研究及鉴定评价体系构建

    凌怡杨衍牛玉于仁波...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苦瓜枯萎病抗性生理研究,构建高效精准的苦瓜枯萎病抗性鉴定评价体系,旨在为苦瓜抗枯萎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以热科2号苦瓜为试验材料,选用灌根法、胚根法和伤根法在苦瓜2叶1心期接种不同浓度的苦瓜枯萎病菌,分析不同接种时间的病情指数和生理响应的差异情况,以及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对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灌根法接种1×106个·mL-1的枯萎病菌,在第25天时病情指数为37.1,显著低于1×107个·mL-1、显著高于1×104个·mL-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胚根法,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胚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在苦瓜幼苗2叶1心时采用灌根法接种1×106个·mL-1的枯萎病菌,25 d时鉴定发病情况,可作为精准高效鉴定苦瓜枯萎病抗性的体系.

    苦瓜枯萎病病情指数抗性生理鉴定评价技术

    蜜环菌菌株DJ1的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养

    史雪叶朱国胜黄万兵李裕荣...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蜜环菌的人工培养条件,以蜜环菌菌株DJ1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筛选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通过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知,菌株DJ1属于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DJ1生长的最优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木屑100 g,麸皮5g,水1 L,pH=6,培养温度23 ℃.出菇结果表明,在PDA+2%/4%/6%/8%玉米面培养基与木屑培养基中均可得到子实体,其中以添加4%玉米面的培养基出菇效果最好,出菇时间最快;随着玉米面添加量的增加,蜜环菌子实体的出菇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蜜环菌的快速培育和人工驯化提供参考.

    蜜环菌属食药用菌生物学特性人工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