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涂倩茜汪洞宇张倩王楠...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机能不全(CIC)常表现为反复发生妊娠中晚期无痛性宫颈管缩短、扩张,最终导致难免流产或早产.早产儿的出生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和健康素质,在妊娠22~26 周期间每延迟分娩 1d,新生儿可增加3%的存活率.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妊娠周数、降低流产与早产的发生率.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规范的术后管理对提高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延长妊娠周数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与最新指南,综述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术后药物管理及术后随访等.

    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时机术后管理随访

    2018年—2020年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念珠菌种类及药敏分析

    蒋其鲍俊峰王晶陈月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检出的念珠菌种类和耐药情况,初步了解近年来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情况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至2020 年 12 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且念珠菌检测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来真菌种类变化趋势及耐药情况.结果 2018-2020 年分别检出念珠菌2 963 株、3 499 株和3 274 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分别为2 329 株(78.6%)、2 687株(76.8%)和2 467 株(75.3%).念珠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几种念珠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益康唑和咪康唑,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几乎没有出现耐药株.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占比逐年下降,热带酵母菌和光滑酵母菌占比逐年上升.生殖道感染念珠菌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日益突出,其中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临床需减少经验性用药,应结合药敏结果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从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

    真菌性阴道炎念珠菌耐药率

    同源框基因A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袁琴廖建容舒晓梅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同源框基因A1(HOXA1)表达与卵巢癌(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 11 月至2017 年 11 月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12 例进行手术治疗的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OC组织(OC组)及癌旁组织(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OXA1 在O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OC患者组织中HOXA1 的表达情况;经过5 年随访,分析O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与HOXA1 表达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C组HOXA1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C组HOXA1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HOXA1 的表达水平与OC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关(P<0.05).HOXA1 阳性表达组术后 5 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01).淋巴结转移、HOXA1 表达水平是影响O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OXA1 在O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与OC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 5年生存情况具有一定的联系.

    同源框基因A1卵巢癌预后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的影响

    何爱美吴继现程晓燕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16 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 58 例.A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栓,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两组治疗 3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 3 个月后的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Toll 样受体 2(TLR2)、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B组大于A组(P<0.05);两组外周血CD8+、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 个月后,B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及乳酸杆菌中量或大量的患者占比均高于A组,B组阴道pH低于A组(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血清TLR2、CRP、TGF-β、IL-17、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可有效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比较hCG联合GnRH-a双扳机和hCG单扳机方案对卵巢高反应人群的影响

    覃慧斯周红舒金辉蔡君英...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在拮抗剂方案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双扳机和hCG单扳机对卵巢高反应人群体外受精助孕周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因卵巢高反应行全胚冷冻的 2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双扳机为 A 组(n = 131),使用hCG单扳机为B组(n =129).比较分析两组新鲜周期内的 2PN率、优质胚胎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首次移植周期内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 两组新鲜周期的2PN率、卵裂率、D3 可利用胚胎数、D3 优胚数、D5 优胚数、总囊胚数、囊胚形成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冻存胚胎数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A、B两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 1.52%和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但A组为2 例中度OHSS(住院治疗 1 例),B组为3 例重度OHSS(住院治疗 3 例).两组首次冻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GnRH拮抗剂方案中,对卵巢高反应人群使用GnRH-a联合hCG双扳机,可与hCG单扳机同样诱发卵泡成熟及获卵,不影响其助孕结局,同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

    卵巢高反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双扳机体外受精

    不孕症患者IVF-ET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的预测因素分析

    邹廉吴兰君车海沙钱子韵...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的预测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82 例IVF-ET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IF发生原因将患者分为RIF组与不明原因R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IVF-ET后不明原因RIF的影响因素;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不孕症患者IVF-ET后不明原因RIF的预测价值.结果 82 例患者中不明原因RIF 22 例,占比为 26.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CD4+/CD8+、纤维蛋白原(FIB)是不孕症患者IVF-ET后不明原因RI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水平抗米勒管激素(AM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MH、CD4+/CD8+、FIB、VEGF、G-CSF预测不孕症患者IVF-ET后不明原因RIF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AMH、CD4+/CD8+、FIB、VEGF、G-CSF对不孕症患者IVF-ET后不明原因RIF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纤维蛋白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谭冰曾巧莉方凌燕郭润民...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2022 年5 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发生组(n =105)和未发生组(n =185).同时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的 15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验模组,用验模组的数据对已建立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连续性变量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内部数据验证Nomogram模型临床效能.结果 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C)更大或更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指标3 项异常、有不良孕产史者占比更高(P<0.05);年龄、孕前BMI、T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635、0.598;年龄、孕前BMI、TC、糖尿病家族史、OGTT血糖指标 3 项异常、不良孕产史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C-index为0.757(95%CI:0.679~0.871);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阈值>0.07;模型验证中,ROC 曲线结果显示 AUC 为 0.836(95%CI:0.774~0.898),H-L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 =11.219,P=0.219.结论 年龄、孕前BMI、TC、糖尿病家族史、OGTT血糖指标3 项异常、不良孕产史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且基于变量构建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

    血清HDAC6和FoxO3a蛋白水平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并发重度子痫前期中的临床价值

    贾凌彦谢珊莉刘贵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和叉头框O3a(FoxO3a)蛋白水平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重度子痫前期(s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224 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 78 例为GDM组,GDM并发sPE孕妇76 例为GDM-sPE组,正常孕妇70 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DAC6 和FoxO3a的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GDM-sPE患者血清HDAC6 和FoxO3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AC6 和FoxO3a对GDM-sPE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sP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sPE组HDAC6 和FoxO3a水平均显著高于GDM组和对照组,G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M-sPE患者血清HDAC6 和FoxO3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56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联合预测GDM-sP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 HDAC6 和 FoxO3a 单独预测的 AUC(Z =24.214,P<0.001;Z =19.60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HDAC6 和FoxO3a是GDM-sP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sPE患者血清HDAC6 和FoxO3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对GDM-sP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叉头框O3a

    女性性交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王艳驰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性交尿失禁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 2%,而在尿失禁女性中的发生率为 10%~66%.国内外文献对尿失禁研究较多,但专门对于女性性交尿失禁的探讨不多,性交尿失禁在女性中的高发生率却已得到证实.由于女性对性交尿失禁缺乏了解,常为此感到羞耻,因而不愿提及并回避性生活,可能导致了对该问题的低估.性交尿失禁对患者的亲密关系、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均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回顾相关文献并对女性性交尿失禁的鉴别、病因、治疗方式、测量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女性性交尿失禁性生活性功能障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10比值及NLR与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许娟娟刘健卢晶晶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0 比值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年5 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的 112 例GDM患者(GDM组)及 56 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孕晚期血清TNF-α、IL-10、TNF-α/IL-10 比值、NLR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GDM组产后 12 周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TNF-α、TNF-α/IL-10 比值、NLR水平升高,IL-10 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重指数>30 kg/m2、甘油三酯(TG)≥5.69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10.10 mmol/L、TNF-α/IL-10 比值升高、NLR升高均为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IL-10 比值与NLR拟合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824~0.945),优于TNF-α、IL-10、TNF-α/IL-10 比值、NLR单项诊断(P<0.05).结论 高水平的TNF-α/IL-10 比值和NLR是影响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且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GDM产后糖代谢异常转归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产后糖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