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豆粕在蛋鸡日粮中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潘敏慧李柏浩班志彬陈思淼...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套算法结合间接测热法探究不同来源豆粕在育成期海兰褐蛋鸡日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基于理化指标建立净能预测方程。选取体重为(1447。3±13。0)g的 14 周龄海兰褐蛋鸡 72 只,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2 只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以 20%待测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供能部分得到 5 种试验组日粮。预试期 10 d,正试期 12 d,正试期分为 3 期,每期 4 d。每期试验中,间接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进行。结果表明:5 种待测豆粕(干物质基础)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 11。91、12。30、12。26、11。14、12。21 MJ/kg,净能(NE)分别为 6。72、7。37、7。20、6。59、7。40 MJ/kg,NE/AME分别为 56。75%、61。53%、58。04%、59。23%和 60。07%;豆粕NE预测方程为NE=0。615+0。548×AME-0。107×粗纤维(CF)+0。268×粗脂肪(EE)(R2=0。924,P<0。01)、NE=0。843+0。56×AME-0。21×CF+0。138×淀粉(ST)(R2=0。981,P<0。01)。

    豆粕间接测热法净能预测方程蛋鸡

    酿酒酵母培养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豆粕减量日粮中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魏羽杨元森肖诺王璐...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酿酒酵母培养物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消化率,并探究在豆粕减量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的饲喂效果。试验一,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酿酒酵母培养物的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选取 12 头初始体重约 55 kg的去势公猪,安装回肠末端T-型瘘管,随机分为 2 组,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和以 40%酿酒酵母培养物作为唯一粗蛋白质来源的试验日粮。试验二,选取192头初始平均体重约为38。1 kg的生长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豆粕降低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分别以0%、2%和 4%酿酒酵母培养物与 5%、3%和 1%棉籽粕替代豆粕。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培养物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 42。64%,氨基酸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在 41。00%~74。95%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在 42。14%~74。96%;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日粮处理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日粮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及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而添加 2%和 4%酿酒酵母培养物后降低了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由此可知,酿酒酵母培养物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消化率,且在豆粕减量日粮中添加 2%和 4%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无影响。

    酿酒酵母培养物氨基酸消化率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

    日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免疫性能和机体抗氧化的影响

    李文远胡明扬刘旭乐李振田...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免疫性能、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产期、背膘相近的哺乳母猪60头,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不含油莎豆)、5%油莎豆(5%TN)组、10%油莎豆(10%TN)组、5%油莎豆粕(5%TNM)组、10%油莎豆粕(10%TNM)组、15%油莎豆粕(15%TNM)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21 d,即泌乳1~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TN组母猪的背膘损失降低(P<0。05),5%TN组、10%TN组仔猪断奶窝重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油莎豆组和油莎豆粕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降低(P<0。05),5%TN组、10%TN组、5%TNM组白细胞介素 6(IL-6)含量降低(P<0。05),5%TN组、10%TN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含量均降低(P<0。05),5%TN组、10%TN组、5%TNM组、10%TNM组连蛋白含量降低(P<0。05);5%TN组、10%TN组脂质运载蛋白 2(LCN-2)含量降低(P<0。05),5%TN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升高(P<0。05),且活性氧(ROS)含量降低(P<0。05);10%TN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含量均升高(P<0。05),且脂质过氧化(TBARs)、ROS、丙二醛(MDA)含量均降低(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 10%油莎豆可以显著降低哺乳母猪的背膘损失、减少机体炎性、提升机体抗氧化水平及仔猪的断奶窝重;日粮中添加 10%油莎豆粕可以显著减少哺乳母猪的机体炎性,并且不会对哺乳母猪的泌乳性能、脂质代谢和机体抗氧化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油莎豆油莎豆粕血清免疫抗氧化性能母猪

    纤维素酶和植物乳杆菌对青贮芦竹营养成分及分子结构的影响

    喇伟康武高杰秦林庆吴梦瑶...
    26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和植物乳杆菌对芦竹青贮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的影响,为建立芦竹营养价值快速评价及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为单因子随机设计,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芦竹单独青贮)、纤维素酶组(添加 100 U/g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组(添加 1×106 CFU/g植物乳杆菌)和复合添加组(添加 100 U/g纤维素酶和 1×106 CFU/g植物乳杆菌),每组 5 个重复,青贮发酵 30 d。测定青贮的常规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CNCPS)组分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组粗蛋白质、非蛋白氮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纤维素酶组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含量高于复合添加组(P<0。05);植物乳杆菌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高于纤维素酶组(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 3 组(P<0。05);纤维素酶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亚峰Ⅲ峰高高于植物乳杆菌组(P<0。05);纤维素酶组和复合添加组总碳水化合物亚峰Ⅲ峰高高于对照组(P<0。05);碳水化合物光谱结构比值综合以复合添加表现最好;植物乳杆菌组的酰胺Ⅰ区/酰胺Ⅱ区峰高、峰面积高于其他3组(P<0。05);3 个添加组α-螺旋/β-折叠峰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3 个添加组青贮的部分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光谱参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纤维素酶和植物乳杆菌及两者复合添加均对芦竹青贮营养价值和分子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复合添加相较于其他处理效果较优。

    芦竹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青贮营养价值

    饲料桑与甜叶菊渣混合比例对青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吴丽娟欧翔操贤洪连海...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桑与甜叶菊渣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饲料桑和甜叶菊渣为原料,将饲料桑与甜叶菊渣按质量比 10:0、9:1、7:3、5:5、3:7、1:9、0:10 共 7 个比例进行混合处理,每个处理组设 3 个重复,青贮 60 d后测定其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甜叶菊渣所占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上升;10:0 组、9:1 组、7:3 组、5:5 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 3:7 组、1:9 组、0:10 组(P<0。05);除甜叶菊渣单贮(0:10),各混合比例处理组pH均在 4。2 以下,且以 5:5 最低;随着甜叶菊渣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组乳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氨态氮/总氮表现先降低后增加,其中以混合比例 5:5 组乳酸含量最高,而氨态氮/总氮最低,且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在门水平,饲料桑单贮(10:0)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而其余各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其次为变形菌门,且其中混合比例 5:5 组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变形菌门低于其他各组(P<0。01);在属水平,饲料桑单贮(10:0)的优势菌属为肠杆菌属;而随着甜叶菊渣比例的增加,植物乳杆菌属逐渐成为优势菌属,肠杆菌属和未定义肠杆菌属总相对丰下降(P<0。05),其中混合比例 5:5 组的植物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而肠杆菌属和未定义肠杆菌属总相对丰度最低。由此可见,添加甜叶菊渣可有效改善饲料桑的青贮品质及优化微生物菌群结构,结合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推荐饲料桑与甜叶菊渣混合青贮比例为 5:5。

    饲料桑甜叶菊渣青贮品质微生物多样性

    热应激条件下甜菜碱和复合维生素对育肥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金振华张国华王丽坤张备...
    28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热应激条件下甜菜碱和复合维生素对育肥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将 120 头 3 月龄左右、体重(22。16±1。54)kg的育肥小尾寒羊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10 头,分别为对照组、复合维生素组(日粮中添 0。2%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日粮中添加 0。5%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日粮中添加0。5%甜菜碱和0。2%复合维生素)。试验开始于2023年8月5日,预试期 7 d,正试期 28 d。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试验动物一直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的终末体重显著上升,复合维生素组、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耗料增重比显著降低,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生理指标方面,试验第 14 天,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试验第28 天,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 个试验组的直肠温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血清激素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 个试验组的生长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甜菜碱组、复合维生素+甜菜碱组皮质醇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热应激下甜菜碱和复合维生素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的生长性能,改善生理指标,改善部分血液指标,缓解热应激。

    热应激甜菜碱复合维生素育肥小尾寒羊

    丁酸梭菌和迷迭香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魏轶民海域次仁吉德程雪...
    287-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日粮中分别添加丁酸梭菌和迷迭香粉对产蛋高峰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选取 198 只 40 周龄生产性能相近的、健康的洛岛红蛋鸡,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1 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 300 mg/kg丁酸梭菌,迷迭香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 000 mg/kg迷迭香粉。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的产蛋率、死淘率均无显著差异;丁酸组的雀斑蛋率低于迷迭香组(P<0。05),但 2 个处理组的雀斑蛋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鸡蛋贮藏至40 d时,迷迭香组失重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各组之间的浓稀蛋白比例、蛋黄指数、蛋黄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丁酸组和迷迭香组蛋白pH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迷迭香粉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明显改善效果;在日粮中添加迷迭香粉能够一定程度上延长鸡蛋保鲜时间。

    丁酸梭菌迷迭香粉生产性能鸡蛋保鲜蛋鸡

    糖蜜型舔砖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郭万正赵娜李容杜恩存...
    29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糖蜜型舔砖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 2~4 胎安格斯妊娠(210±20)d的健康母牛 24 头,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12 头,按组分群饲养。对照组不饲喂舔砖,试验组补饲糖蜜型舔砖,自由舔食,母牛试验期 120 d,犊牛试验期 90 d。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补饲糖蜜型舔砖可提高公犊牛初生重、公母犊牛断奶重和哺乳期日增重(P<0。05);并提高了繁殖母牛干物质采食量(P<0。05);试验组初乳中粗蛋白质、真蛋白、非脂固形物、尿素氮和体细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初乳乳脂率、乳糖高于对照组(P<0。05);犊牛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G及M、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血清葡萄糖、丙二醛和免疫球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安格斯母牛及其犊牛补饲糖蜜型舔砖,可显著提高初乳乳脂率和乳糖水平,提高犊牛的初生重,显著提高犊牛生长速度和断奶重,并有利于母牛产后恢复。

    糖蜜型舔砖安格斯母牛犊牛生产性能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辽宁绒山羊母羊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孙亚波韩迪刘衍芬于明...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添加剂对辽宁绒山羊母羊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 3。0 岁、体重(58。20±0。33)kg、体况良好的辽宁绒山羊母羊 90 只,随机分成 5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6 只。对照组每只羊每天补饲30 g玉米面;试验1~4组玉米面中分别含中草药(黄芪和杜仲各2。6 g、淫羊藿和黄芩各2。4 g、菟丝子和枸杞子各2。0 g)、中草药+3。0 g过瘤胃葡萄糖、中草药+过瘤胃葡萄糖+0。1 g复合维生素、中草药+过瘤胃葡萄糖+复合维生素+蛋氨酸锌+蛋氨酸锰。预试期 7 d,正试期 14 d。正试期观察母羊发情状况,第14天采血,配种后28 d B超妊娠诊断。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 2 组、3 组和 4 组血清SOD活性高于试验 1 组(P<0。05);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 3 组和 4 组CAT活性高于试验 1 组(P<0。05);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 3 组和 4 组MDA含量低于试验 1 组(P<0。01);试验组妊娠胚胎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和4组准产羔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4种配方的添加剂均可以改善母羊的发情配种能力,以中草药、过瘤胃葡萄糖、复合维生素组合的效果较好,因此建议绒山羊在非繁殖季节饲喂 21 d试验 3 组的添加剂(30 g/只·d)。

    辽宁绒山羊黄芪过瘤胃葡萄糖繁殖激素发情配种

    葛根素对PEDV感染仔猪肝脏和腓肠肌以及3D4/21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宇杰王倩徐欢欢张宇...
    302-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 7 日龄仔猪作为体内试验研究对象,以猪肺泡巨噬细胞 3D4/21 作为体外试验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外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葛根素(Puerarin,P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仔猪肝脏和腓肠肌以及 3D4/21 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将 30 头体重均匀的 7 日龄仔猪随机分为Control组、PEDV组以及PEDV+PR[0。5 mg/(kg BW·d)]组。预试期3 d,正试期12 d。结果显示:PR干预回调了肝脏的OASL、ISG15、IL-6、IL-1β、TNFα、PPAR-γ、SLC27A2、APOA4、LPL、ASS1、ARG1基因(P<0。05),腓肠肌的PEDV-N、OASL、ISG15、IL-6、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体外不同浓度梯度(0、0。5、1、5、10、20 μmol/L)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添加 5 μmol/L和 10 μmol/L的PR对 3D4/21 细胞生长都有促进作用(P<0。05),其中 5 μmol/L对细胞促进作用最佳。将 3D4/21 细胞分为2 个方式处理:①PR(5 μmol/L)预处理细胞 3 h后加PEDV吸附,再更换为含PR(5 μmol/L)培养液作用12 h和 24 h,即全时添加;②PEDV吸附细胞后,更换为含PR(5 μmol/L)培养液作用 12 h和 24 h,即感染后添加;每个处理组再分为Control组、PEDV组以及PEDV+PR组。结果显示:与PEDV组相比,全时添加PR下调了 3D4/21 细胞PEDV-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感染后添加PR培养 12 h上调了 3D4/21细胞PEDV-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PEDV组相比,全时添加PR下调了MX1、ISG15、IFN-β、IFITM1、IFITM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感染后添加PR均下调了MX1、ISG15、IFN-β、IFITM1、IFITM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PR干预能影响仔猪肝脏的抗病毒与炎性、脂质代谢和精氨酸代谢基因的表达、腓肠肌抗病毒与炎性基因的表达;PR浓度为5 μmol/L时3D4/21细胞的存活率最高;PR干预可以影响PEDV感染 3D4/21 细胞免疫、抗病毒与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PEDV在 3D4/21细胞里的复制。

    葛根素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肺泡巨噬细胞肝脏腓肠肌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