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枫泾猪及大枫杂交肉猪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比较分析

    薛云吴昊旻张文刚雷胜辉...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枫泾猪及其杂交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质性能,选择枫泾猪(枫泾猪♂×枫泾猪♀)和大枫猪(大约克夏猪♂×枫泾猪♀)作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了 2 种猪的生长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显示:生长性状中,大枫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枫泾猪,而测定时间、耗料增重比均极显著低于枫泾猪;胴体性状中,大枫猪的胴体重、瘦肉率、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枫泾猪,而皮厚、肥肉率、皮率、平均背膘厚均极显著低于枫泾猪;肉质性状中,大枫猪的嫩度显著低于枫泾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枫泾猪.大枫猪的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显著低于枫泾猪,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枫泾猪.大枫猪的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枫泾猪.综上,大枫猪的生长性能(日增重、日采食量、测定时间、耗料增重比)、胴体性能(胴体重、瘦肉率、眼肌面积、皮厚、肥肉率、皮率、平均背膘厚)和肉质性能(嫩度、肌内脂肪、C18:0、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优于枫泾猪,本研究可为枫泾猪的开发利用及配套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枫泾猪大枫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

    江泉黑猪、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刘汇鑫薛超董立才董胜华...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讨正在培育中的江泉黑猪与江泉白猪、杜长大商品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并对其做出初步评价.屠宰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体重 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江泉白猪和杜长大三元猪各 16 头.测定生猪宰前活重、猪胴体重、胴体长、瘦肉重、皮厚、皮重、骨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能指标及肉色、极值pH、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指标,并计算屠宰率、胴体瘦肉率、肥肉率、皮率、骨率、腿臀比例.结果表明:江泉黑猪的屠宰率、腿臀比例与江泉白猪无显著差异,但比杜长大猪分别低了 2.5%、32.0%;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在 3 个品种中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 2 个品种.江泉黑猪的肥肉率和背膘厚在3 个品种中最高,分别比江泉白猪高了 32.7%和 18.7%,比杜长大猪分别高了 90.7%和 51.5%.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的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肉色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江泉黑猪.江泉黑猪和江泉白猪在肌肉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滴水损失上无显著差别,但极显著低于杜长大猪.江泉黑猪肌内脂肪含量在 3 个猪种中最高,分别比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高了 57.1%和 102.2%.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和杜长大猪、江泉白猪在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方面有较大差异,江泉黑猪在大理石纹评分、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保水性能等肉质性状方面优势突出,在屠宰率、腿臀比例、眼肌面积等胴体性能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胴体性能肉品质育种

    宁乡猪肌肉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的研究

    朱吉崔清明任慧波邓缘...
    279-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宁乡猪各肌肉组织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采集 0、2、4、6、8、10、12 月龄宁乡猪胸肌、锯肌、臂二头肌等 11 块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数据,并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 种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各肌肉组织在 0~12 月龄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对生长率均表现为0~2 月龄最高,达 181.71%~193.77%;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肌肉生长曲线,胸肌、锯肌、臂二头肌、臂三头肌、眼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腰大肌的理论极限体重分别为 728.73、1233.59、100.85、699.46、1 237.36、708.89、204.05、503.81、254.81、613.96、189.67 g,理论拐点月龄分别为10.12、11.36、10.27、6.50、5.25、5.88、5.52、4.01、5.30、5.25、4.81月龄,拟合度范围为0.938~0.990;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部分肌肉生长曲线,Von Bertalanffy模型则不适合宁乡猪肌肉生长曲线拟合.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宁乡猪的选育、饲养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宁乡猪肌肉生长规律生长曲线拟合

    基于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豫南黑猪生长性状关键基因

    吴相哲胡潘阳郑丽香乔瑞敏...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性状是猪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豫南黑猪是由河南优良猪种淮南猪和杜洛克猪杂交培育而成.本研究选用 120 头豫南黑猪核心群,利用康普森中芯一号 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计算豫南黑猪连续性纯合片段(ROH),并使用selscan软件进行iHH12 选择信号分析,综合筛选影响豫南黑猪群体生长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ROH分析检测到 479 个显著位点,位于 1、6、8、9 号染色体;iHH12 分析检测到 424 个显著位点,分别位于 1、2、3、4、6、7、8、9、11、13、14、15 号染色体;2 种分析方法共得到 132 个重叠位点,在重叠位点区域注释到 85 个基因,分别位于 1、6、8、9号染色体,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了与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肌肉发育等生长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EHD2、IGFBP7、CPT1C、FGF21等.下一步将利用豫南黑猪的重测序数据对候选基因内及周边连锁区域进行变异位点分析,确定影响豫南黑猪生长性状的关键基因和位点,开发相关育种标记,用于提升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

    生长性状ROHiHH12

    香猪CD9基因结构变异多态性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梁才康兰隽儿孙勇庞玉莲...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香猪白细胞分化抗原 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CD9)基因中检测到1 个长度为 315 bp的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nt,SV).该SV位于CD9基因的第 2 内含子中.为了探索CD9-I2-sv315 的多态性是否对基因表达有影响,本研究通过在该SV上下游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验证CD9-I2-sv315 在大白猪和香猪中的群体分布;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CD9-I2-sv315 区域是否存在影响基因表达的功能元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香猪主要组织及不同CD9-I2-sv315 基因型之间CD9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香猪群体中CD9-I2-sv315 位点检测到 2 种基因型,分别为DD型和ID型(D为缺失基因,I与参考基因一致),其中D等位基因频率为 84.5%;大白猪群体中存在 3 种基因型,II型、ID型和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55%.本文比较了香猪主要组织中CD9基因的表达量,得出肺组织的表达量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CD9-I2-sv315 区域中包含一个短散在元件(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INE)和 36 个miRNAs结合位点,可能影响CD9基因的表达效率.进一步检测肺组织中 3 种基因型的相对表达量,得出:DD型>ID型>II型.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香猪CD9基因的结构变异CD9-I2-sv315 以DD型为主,DD型中CD9表达量高于其他基因型,可能与香猪较强的抗病力有关.

    香猪CD9基因结构变异多态性

    杂交黑猪MASTR、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杨学梅王浩贾立军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杂交黑猪MASTR、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本试验以松辽黑猪×北京黑猪杂交后代黑猪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背部最长肌基因组DNA,PCR-RFLP分析MASTR、H-FABP基因单核苷酸SNP位点,对其不同基因型进行测序分析,并与肉质性状相关的滴水损失、失水率、肌内脂肪、熟肉率、肉色评分及大理石纹评分等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猪MASTR基因片段经Bsma I酶切,产生HH纯合型、hh纯合型、Hh杂合型 3 种基因型;H-FABP基因片段经Hinf I酶切,产生AA纯合型、A-A-纯合型、AA-杂合型 3 种基因型.经测序分析,杂交黑猪MASTR基因hh基因型第 147 位点碱基T突变为C,导致Bsma I酶切位点丢失;H-FABP基因存在 1 个SNP位点,A-A-纯合型序列第 507 位点A碱基缺失,导致Hinf I酶切位点丢失.对肉质性状数据分析发现,MASTR基因多态性失水率HH与hh差异显著;肌内脂肪HH与Hh、hh差异显著,Hh与hh差异极显著;肉色评分HH与Hh差异显著,HH与hh差异极显著.H-FABP基因多态性失水率AA纯合型与AA-杂合型、A-A-纯合型相比差异显著;滴水损失AA纯合型与AA-杂合型、A-A-纯合型相比差异显著;肌内脂肪AA纯合型与A-A-纯合型相比差异显著;熟肉率AA纯合型与A-A-纯合型相比差异显著.说明MASTR和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均与肉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为优质黑猪基因水平上的杂交育种提供了科学参考.

    黑猪MASTR基因H-FABP基因SNP位点肉质性状

    基于SNP芯片猪早期选留的基因型填充效果研究

    洪渊阳文攀陈梦会刘相杰...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基于SNP芯片猪早期选留基因型填充效果,本试验通过猪 50K液相芯片对 2 277 头长白种猪进行检测,将 2022 年 7 月前出生的 1 561 头种猪作为 50K液相芯片检测个体,从 2022 年 7 月及以后出生的716 头种猪中筛选 0%、5%、10%、15%、20%、30%、40%、50%、60%的种猪作为 50K液相芯片检测个体,其余根据10K芯片位点信息抽取位点作为10K芯片检测个体.使用Beagle V5.4将10K芯片填充至50K芯片,重复 10 次.结果表明,与 50K芯片相比,10K芯片各染色体标记数减少,平均间距增加,但各SNP间的连锁不平衡程度变化较小.将早期选留群体中的芯片检测比例从0%提升至60%的过程中,基因型一致性从0.942提升至 0.986,相关系数从 0.901 提升至 0.975.芯片检测比例从 0%提升至 5%时,基因型一致性与相关系数提升幅度最大.随着次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ies,MAF)的提升,基因型一致性逐渐降低,同一MAF下不同检测比例基因型一致性变化逐渐增大.结果表明在早期选留阶段将基因芯片从 10K填充至50K是可实施的,在早期选留群体中筛选部分个体进行高密度芯片检测有助于提升填充准确性.本研究可为猪早期选留 10K芯片的应用及填充提供参考,降低猪早期选留芯片检测成本.

    早期选留基因型填充填充准确性

    断奶弱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杨昌峰王顺风张代雨罗韬润...
    304-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断奶弱仔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本实验选取 21 日龄的断奶纯种长白正常仔猪(Normal Birth Weight)和弱仔猪(Weak Piglet)各 6 头,分为正常组和弱仔组,收集其新鲜血清和粪便样本,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生化指标并利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其粪便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弱仔组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白球比、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总胆红素极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组和弱仔组的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在门水平上,2 组之间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互养菌门(Synergistota)和弯曲菌门(Campylobacterota)在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正常组和弱仔组的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通过组间差异物种的T-test检验,在门水平上,弱仔组和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的物种;在属水平上,正常组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八联球菌属(Sarcina)和厌氧醋菌属(Acetoanaerob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弱仔组,而Turicibacter、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棍状厌氧菌属(Anaerorhabdus)和瘤胃梭菌属(Ruminal 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弱仔组.进行Simple分析发现正常组和弱仔组显著差异的物种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Lachnoclostridium、梭菌(Clostridium)、土孢杆菌(Terrisporobacter)、巴斯德菌(Pasteurella)和拟杆菌(Bacteroides)等,这些菌群是断奶弱仔猪与正常仔猪肠道菌群差异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弱仔猪断奶血清生化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和代谢物组成及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性分析

    张代雨温振浩杨昌峰罗韬润...
    312-320,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和代谢物组成及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性.采集 26~32 月龄杜洛克猪、长白猪、约克夏猪的公猪精液和粪便,测定精液品质、粪便LC-MS代谢组和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长白猪精液体积高于杜洛克猪(P<0.01),杜洛克猪精液密度高于约克夏猪和长白猪(P<0.05),长白猪、约克夏猪的精子活力高于杜洛克(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差异代谢产物富集在突触囊泡周期、cAMP信号通路等 4 条代谢途径(P<0.05),杜洛克猪与约克夏猪差异代谢产物富集在嘧啶代谢途径(P<0.05),长白猪与约克夏猪差异代谢产物富集在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 5 条代谢途径(P<0.05);3 个品种肠道厚壁菌门微生物丰度最高,其次是拟杆菌门;杜洛克猪的精子活力与螺旋体门、梭杆菌门呈负相关(P<0.01),有效精子数与酸杆菌门呈负相关(P<0.05),有效精子数与厚壁菌门呈正相关(P<0.05);约克夏猪精子活力与梭杆菌门呈正相关(P<0.05),精子密度和有效精子数与拟杆菌门呈负相关(P<0.05);长白猪的精子活力与广古菌门呈正相关(P<0.01),有效精子数与厚壁菌门呈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从代谢物以及肠道微生物角度揭示了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差异,为提高畜禽精液品质提供参考.

    精液品质代谢组肠道微生物关联分析种公猪

    从江香猪、大白猪和大香杂交猪睾丸发育的形态学差异研究

    曾广湖万素芳牟琪龚婷...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从江香猪睾丸早熟的程度,本实验以 60 日龄从江香猪、大白猪、大香杂交猪为对象,通过测定睾丸指数,制作石蜡切片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染色)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手段比较 60 日龄 3 种猪睾丸发育的形态学差异与血液睾酮水平,综合分析香猪的性早熟程度.结果表明:60 日龄从江香猪的睾丸指数显著高于大香杂交猪和大白猪,且 60 日龄从江香猪的血清睾酮水平比大白猪高 6.007 倍(P<0.05).同时,60 日龄时从江香猪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直径、生精上皮厚度、生精细胞数量均高于大香杂交猪(P<0.05),而后者的这些指标高于大白猪(P<0.05).生精小管中,从江香猪和大香杂交猪的支持细胞数量高于大白猪(P<0.05).60 日龄时,在从江香猪和大香杂交猪的生精上皮中均观察到 8 个精细管上皮周期,且从江香猪各精细管上皮周期的生精细胞数量多于大香杂交猪.此外,睾丸形态学分析发现 15 日龄从江香猪睾丸的发育接近 60 日龄大白猪.以上结果说明 3 个猪种 60 日龄睾丸发育程度依次为从江香猪早于大香杂交猪,早于大白猪.

    从江香猪大白猪睾丸发育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