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稀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徐光宪

双月刊

1000-4343

xtxb@grinm.com;jrechina@263.net

010-62014832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u(Ⅲ)配体聚合物荧光微球研究进展

    袁玉文王云鹏黄谊平戴晓茹...
    80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Eu(Ⅲ)凭借其独特的光致发光性能、单色性优良、Stokes位移大、配位数高以及Eu(Ⅲ)有机配体聚合物具有高量了效率、窄发射带、高色纯度等优点,近年来在免疫分析、电子荧光、光纤通讯、发光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较多应用于生物体荧光标记.综述了 Eu(Ⅲ)有机配体聚合物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首先,阐述了 Eu(Ⅲ)有机配体聚合物的研究背景、性质及其化学发光基本原理;其次,总结了配体的选择原则,以及针对Eu(Ⅲ)有机配体聚合物存在浓度猝灭、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总结梳理了 Eu(Ⅲ)的有机配体与不同聚合物进行复合时的关键问题的已有策略;最后,对Eu(Ⅲ)有机配体聚合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稀土有机配合物聚合物Eu(Ⅲ)发光强度

    析出型纳米颗粒SOFC稀土钙钛矿阳极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刘思成宗鹏飞王仲尧王琦...
    816-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装置,阳极材料在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镍基阳极的碳沉积和易受硫毒化问题,析出型纳米颗粒SOFC稀土钙钛矿阳极催化材料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阳极材料,该材料的制备简易,同时具备抗积碳和耐硫毒化的能力.介绍了析出型纳米颗粒稀土钙钛矿阳极的原理和方法,总结了析出型稀土钙钛矿阳极的类型,并对析出型纳米颗粒阳极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稀土钙钛矿阳极析出ABO3A位缺陷相结构转变

    高电阻率NdFeB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黄光伟陆通王亚娜郑立允...
    826-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NdFeB稀土永磁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长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信息、轨道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传统NdFeB水磁材料的电阻率较低,在永磁电机服役过程中易受到交变磁场的作用,使磁体内部产生涡流,引起较高温升,导致磁体热退磁,从而降低电机能效甚至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提高NdFeB永磁体的电阻率,能够降低磁体的涡流损耗及磁体温升,是解决磁体热退磁问题的可靠途径.因此,研究和开发高电阻率NdFeB永磁材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对高电阻中NdFeB水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高电阻率NdFeB永磁材料的研发进行讨论与展望.

    稀土永磁材料电阻率磁性能微结构永磁电机

    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的工艺、应用与产业化

    刘冬张鹏杰孙威马斌...
    842-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化-歧化-脱氢-再复合(HDDR)工艺是制备各向异性NdFeB磁粉的最佳方法.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凭借其卓越的磁性能和性价比在粘结永磁材料领域的高端应用场景中逐步打开市场.此外,HDDR工艺技术在低重稀土高矫顽力烧结NdFeB磁体、热压NdFeB磁体、钐铁氮磁粉的制备以及烧结NdFeB废旧磁体的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因此,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及其相关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稀土永磁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在日本早已成功量产和规模化应用,但在中国其产业化至今难言成功.网顾总结了近20年以来HDDR法各向异性NdFeB磁粉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各向异性形成机理、主要应用领域、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HDDR各向异性Nd-Fe-B晶界扩散产业化

    含钕稀土镁合金的应用与展望

    郑泽宇李全安陈晓亚张娜娜...
    853-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元素Nd有助于细化镁合金的品粒,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等机制提高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开发新型高强度低成本含Nd镁合金的研究正在逐步增多.详细综述了多个含Nd镁合金系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系统分析了不同体系镁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结构与分布,讨论了析出相对合金力学性能、耐蚀性、抗蠕变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 Nd在耐热镁合金和生物镁合金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最后针对含Nd镁合金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一些展望和建议,以期为含Nd镁合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Nd稀土镁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钕铁硼废料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进展及双碳建议

    刘鲁静王俊锋覃波吴卫国...
    869-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铁硼废料含有大量的稀土、B及Fe等有价元素,资源化回收前景广阔,可有效改善稀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钕铁硼废料资源化回收利用做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以钕铁硼废料处置现状为着手点,详细解析了钕铁硼废料的传统回收技术、新型回收技术和高值化回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综述了钕铁硼废料不同回收工艺的环境影响,以及不同处置工艺与实现"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钕铁硼废料资源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对钕铁硼行业发展提出儿点政策建议.以上研究,以期在钕铁硼废料的资源化回收工艺及稀土产业发展上提供指导及帮助.

    稀土钕铁硼废料固废处置二次资源LCA

    矿物型稀土捕收剂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震刘殿文王亮尹政道...
    883-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元素的高效回收及综合利用一直是稀土选矿的重点,其中泡沫浮选是最重要的方法.而新型捕收剂的开发与利也用是稀土浮选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从分子结构、官能团特性、与矿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矿物型稀土浮选捕收剂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总结了其浮选性能.此外,综述了近儿年来新型捕收剂合成思路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稀土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稀土浮选捕收剂作用机制

    日光激发蓝色长余辉材料Ca12Al14O33∶Eu2+,Nd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田松鹭冯鹏乔鑫王育华...
    894-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开发日光激发的蓝色长余辉材料为研究目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系列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12Al14O33∶Eu2+,Nd3+.材料的发射峰位于446 nm处.在室外太阳光的辐照条件下,在Eu2+掺杂的基础上,通过共掺Nd3+,成功地将余辉时间由Ca12Al14O33:Eu2+的400 s提升至约6000 s,余辉初始亮度可超500 mcd·m-2.借助热释光曲线分析可知,共掺Nd3+可以使适合余辉产生的浅陷阱的浓度大幅提高,陷阱深度大约0.7 eV,更有利于余辉的产生.最后,探讨了长余辉机制.

    蓝色长余辉陷阱热释光稀土

    NaBiNb2O7基光致变色材料的可逆荧光调控和温度传感特性

    许子怡张智昊孙海勤张奇伟...
    901-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设计和发展新型光敏感的多功能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备受关注.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 NaBiNb2O7∶0.01Er3+/xYb3+光致变色材料,在405 nm辐照 下样品从淡绿色变成灰色,热刺激后可逆恢复到初始状态,表现出典型的光致变色效应;此外,材料在980 nm光激发下呈现出Er3+离子的绿色(526和557 nm)和红色(667 nm)上转换发光.光致变色前后,上转换发光的调控比率(△It)达到58.2%.基于荧光强度比技术,采用Er3+离子的热耦合能级(2H11/2和4S3/2)探究了样品在298~718 K范围内的光学温度传感性能,最高相对灵敏度达到1.18%K-1,这些结果对设计多功能光学温度传感性能具有指导作用.

    光致变色上转换发光温度传感稀土

    (Y,Gd,Zr)2O3+δ∶Eu粉体和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张哲任轶张舒云穆浩洁...
    909-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掺杂Zr元素(5%(摩尔分数))的(Y,Gd,Zr)2O3+δ∶Eu(YGO∶Eu)纳米粉体和真空烧结透明陶瓷,研究Eu3+和Gd3+掺杂含量对粉体发光性能影响,以及Gd3+掺杂含量对透明陶瓷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u3+掺杂含量为5%(原子分数)时,调节Gd3+掺杂含量可进一步改善[(Y0.95-yGdyZr0.05)0.95Eu0.05]2O3+δ粉体和陶瓷的性能.当0.25≤y≤0.5时,陶瓷保持立方结构并在y=0.3时实现了最高光学透过率.在激发波长 λex=466 nm 激发 下,[(Y095-yGdyZr0.05)0.95Eu0.05]2O3+δ(y=0.3)陶瓷的 5D0→7F2 发射强度是[(Y0.95-yGdyZr0.05)0.95Eu0.05]2O3+δ(y=0.25)陶瓷的4.41倍.在监测波长λem=612nm下,[(Y0.95-yGdyZr0.05)0.95Eu0.05]2O3+δ(y=0.3)陶瓷的激发强度(PLE)达到最大值.随着Gd3+含量增加,电荷迁移带(CTB)红移,陶瓷的4f→4f跃迁强度高于CTB强度,并且在396和466 nm处的能级跃迁与近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的发射波长相匹配,表明[(Y0.95-yGdyZr0.05)0.95Eu0.05]2O3+δ透明陶瓷可用于白光LED领域.

    透明陶瓷氧化钇氧化钆发光性能烧结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