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校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校外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龙念梅

月刊

1004-8502

zgxwjyllb@163.com

010-66118652 6611672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校外教育/Journal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版)是一本为8~16岁热爱美术的少年儿童学习交流的读物,是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辅导专刊。以“教师受用 学生爱看”为办刊方针,突出时尚、互动、美育,尽显儿童美术特色。杂志为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每月1日上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家庭教育

    张春泥盛禾孙妍肖凤秋...
    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 3-6月,中国儿童中心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东、中、西部 11 省 12 市开展了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围绕家庭教育的目标、手段、结果三个环节分析当前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与问题,展现各类家庭在家庭教育上的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高期待和密集投入的特征,呈现出明显的母亲主导和代际分工,普遍认可参与式、民主平等、友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双减"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辅导儿童作业的负担,推广了"五育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但在普遍的高教育期望下,家庭对参与校外培训仍有一度热度,短期内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仍存在.报告建议,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的同时,应该引导家庭理性看待教育,提倡父母合理分工,提供多种渠道满足家庭对教育的需求,以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密集投入校外培训教育焦虑

    青少年数字素养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启示

    付俊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媒体与我们生活的深度融合,数字素养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必备的素养,因此,数字素养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重视.然而,目前各国数字素养教育大多聚焦于培养青少年安全有效地使用数字技术的通用技能,对数字素养的社会和文化属性关注不足,致使数字素养教育与青少年实际数字生活缺乏联系,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以青少年在微博社区中的互动行为为例,提出完整的数字素养内容应包含使用数字技术的通用技能与由具体数字社区的行为规范所规定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基于这一理解,建议通过拓展与青少年实际数字生活相关的数字素养教育内容,将青少年实际数字生活纳入青少年数字素养发展的"第二课堂"等方式完善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

    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教育青少年微博网络文化

    团体干预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促进作用

    王田震李海芳于一凡赵柏佳...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弹性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一项持续 3 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团体干预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促进作用.以河南省某农村中学的 254 名留守学生为被试,以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其在初一、初二和初三时分别进行了 3 次测试,考察他们心理弹性的发展水平,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发现,通过干预,留守儿童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等心理弹维度上的发展趋势呈"U"型变化,在积极认知维度上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则保持不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性别以及是否为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个体来促进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发展,关注差异.

    团体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纵向追踪研究

    "教育自身的逻辑"视域下对儿童在线通识教育现状的考察与反思——基于四个在线平台的分析

    杨昊霖王有升
    5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本纳的"教育自身的逻辑"以及马尔库塞和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的论述为理论基础,采用参与式学习体验与主题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儿童在线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探讨其合理性与问题性.结果发现,由肯定性教育观导致的教育强加、由消费异化导致的单向度教育、由意义性认同导致的符号性消费是需要集中反思的关键问题.拘于结果的"能力本位"追求、限于内容的课程精致化设计、囿于灌输的"变相知识"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肯定性的强加,而这种强加致使教育丧失了批判性,并在商品化与消费化的过程中走向"单向度",最终在市场和消费主义的引导下,购买在线教育产品逐渐成为追求意义性认同的符号性消费.通过教育自身的逻辑与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双重视域,得以更清晰地辨明何为真实的教育行动,为儿童在线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另一种思考路径.

    通识教育在线教育教育自身的逻辑儿童教育

    校外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基于东南沿海某省中部X小学的个案研究

    朱水萍林兰芳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普遍存在资源短缺、功能不足等问题.校外教育在对接教育需求、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改善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格局,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本文选取东南沿海某省中部X小学作为个案开展质性研究,分析其课后服务的"脱嵌"困境,提出校外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补充课后服务内容;提供师资培训;借鉴校外教育评估经验;鼓励校外优质师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等.

    校外教育课后服务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

    基于STEAM理念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陈红玲丁芹李雯佳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范畴,强调将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非遗研学旅行课程基于STEAM理念,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课程开发资源,设计兼具教育价值和非遗传承意义的研学旅行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框架、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需要注意:增加课前预学环节,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评价效力;结合本地特色开发校外非遗资源.

    STEAM理念非遗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侗族木构建筑

    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管理模式与实践研究——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为例

    时继超傅克勤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管理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干部职工内驱力.文化管理是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来驱动机构系统地思考管理行为的方法,成为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可选的管理模式之一.本文结合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对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管理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凝练出理念和实践双要素,以及明理、善人、治事和化物四种策略的模式.从党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志愿文化、安全文化和环境文化八个方面,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为例,观察中心文化管理的实践面貌,分析经验和不足,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管理的深化路径.

    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管理儿童友好

    全国妇联系统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李善华张乂川黄链建李茂...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是妇联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儿童和家庭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课堂,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妇联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儿童成长成才中担负重要责任.近年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通过做精活动、做实品牌、做强平台等实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以下进展与成效: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党建品牌;紧扣公益属性,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等.未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将进一步切实担负起关心关爱儿童的重要责任,用心用情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妇女儿童工作儿童活动中心

    李善华:紧扣公益属性,完善服务功能,切实强化省级妇联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是妇联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儿童和家庭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课堂,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妇联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儿童成长成才中担负重要责任.近年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通过做精活动、做实品牌、做强平台等实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以下进展与成效: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党建品牌;紧扣公益属性,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等.未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将进一步切实担负起关心关爱儿童的重要责任,用心用情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妇女儿童工作儿童活动中心

    张乂川: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发挥阵地优势延伸妇联工作手臂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是妇联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儿童和家庭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课堂,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妇联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儿童成长成才中担负重要责任.近年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通过做精活动、做实品牌、做强平台等实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以下进展与成效: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党建品牌;紧扣公益属性,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等.未来,妇联所属儿童活动中心将进一步切实担负起关心关爱儿童的重要责任,用心用情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妇女儿童工作儿童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