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靳铭

双月刊

1674-0351

xbbjb@celay.org.cn

0911-8226099 8226097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枣园路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刊登政治理论、党史党建、基本国性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专题述评、学术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形成机理、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

    彭冰冰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是在"两个结合"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它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同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哲学方法""思维方法""实践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刻、完整、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形成机理内容体系

    红色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王炳林董元泉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的综合体,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相融相通.红色资源记载了党领导人民以革命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辉历程,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树立价值坐标,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引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予宝贵财富,也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构筑思想理念.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厚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仰根基、斗争精神与共识合力.

    红色资源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中国工业化论述的核心要义与现实意义

    林银锋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中国工业化论述是马恩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把握近代中国特殊国情,聚焦于近代中国为何没有走向工业化、近代中国能否走向工业化、近代中国如何走向工业化、近代中国走向工业化有何前景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这一科学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工业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启思,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工业化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业化思想与实践探析

    王丹莉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共一大提出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的纲领,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国家完全独立"为前提竭力促进工业发展、重要经济命脉实行国有的主张,再到抗日战争时期"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思想,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未来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领导工业生产实践中重视工业自给、统一计划、全民动员、发展公营工业等要素,而这些要素恰恰是后来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中的鲜明特征.这些早期探索与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亦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探索.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早期工业化工业自给

    毛泽东"革命党"概念的生成逻辑和时代启示

    杨彬彬陈杨锴
    42-5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始终是其基本属性."革命党"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毛泽东的"革命党"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动因,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其形成与发展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立党、兴党和强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以历史主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过程中跳出历史周期率;以战略思维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开创"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以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变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毛泽东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概念史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机关精简与编制制定——以1949-1950年整编节约运动、精简节约运动为中心

    李夏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1950年的整编节约运动、精简节约运动,既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影响了此后的增产节约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夕各个解放区开展的精简整编,在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做好农村工作、建设城乡政权等重要任务中发挥了助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共中央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普遍开展了精简整编,通过精简党政机关、统一编制管理、合理调配干部等,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在组织上保证了统一国家财经的实现,同时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从整编节约运动、精简节约运动到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演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在实践中积累、传承和发扬经验的政治智慧.

    新中国整编节约精简节约编制统一财经

    国史学科建设的正式起步——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为中心的考察

    王怀乐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续编《当代中国》丛书,推进部门史与地方史研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推动国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也为当前推进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史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当代中国研究所

    七七事变前后毛泽东把握历史主动的多重路径

    杨凯
    74-8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典型代表之一.七七事变前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毛泽东通过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准确预判时代大势等路径,对抗日战争的发展做出准确预判,凝聚了党心民心,从而带领全党把握了历史主动,为赢得抗日战争以及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七七事变历史主动《论持久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

    魏德平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抗日救亡为方向,以党内楷模为标准,以党史学习为辅助,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马列主义信仰为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解放旗帜紧扣理想信念教育时代要求.革命英烈品质为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标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全党坚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的理想信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具体化,以多元化、多层次方法,立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的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各级领导干部不同维度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力推动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毛泽东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党员教育研究

    王今诚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持续开展党员教育,以提高农民党员的思想认识与政治水平,引导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党委、边区中央局)领导下,边区乡村党员教育以西北局高干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乡村党员教育中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比较严重,教学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教育形式主要是流动训练班,教材内容艰深、枯燥无味.后一阶段,结合全党整风,较好地纠正了党员教育中存在的偏差,面向乡村党员干部的扫盲教育与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基本实现了巩固和发展党员的目标.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党员教育乡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