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理护理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能力的影响

    李云梦田唯方晓萌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肌力分级。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CD-RISC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RI、PI、Vm、肌力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RI、P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RISC评分、ADL评分、Vm、肌力分级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可增加患者缺血部位的血流量,增强患者的肌力。

    心理护理感觉统合训练脑梗死偏瘫心理状况生活能力

    胎儿脑中线弯曲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分析

    玄英华王新莲王莉郭翠霞...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脑中线弯曲的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妊娠结局,探讨胎儿脑中线弯曲对严重神经系统异常的提示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脑中线弯曲的孕妇,分析其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遗传学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12例为胎儿脑中线整体弯曲,6例为胎儿脑中线局部弯曲。整体弯曲的12例中11例为颅内多发异常,主要异常包括2例半侧巨脑畸形、3例脑皮质发育异常、3例双侧脑室重度增宽、2例单侧脑室重度增宽、1例疑似颅内出血及1例颅板下蛛网膜囊肿,其中1例合并颅外异常即法洛四联症。6例脑中线局部弯曲的病例中,5例诊断为脑皮质发育异常,1例诊断为颅内占位;5例脑皮质发育异常的病例中3例通过产前超声诊断,余2例通过MRI诊断;6例胎儿均未发现合并其他系统异常。脑中线整体弯曲的病例中4例进行遗传学检查,核型均未见异常。脑中线局部弯曲的病例中3例进行遗传学检查,包括1例核型及拷贝数变异(CNV)未见异常;1例CNV未见异常;1列核型及CNV未见异常,而全外显子检测显示TUBB3基因新发突变。12例脑中线整体弯曲的病例中8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失访,2例继续妊娠并分娩,其中1例患儿在11月龄时行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时死亡,另1例患儿出生后行颅内囊肿分流术,术后新生儿生长发育正常。而6例脑中线局部弯曲的病例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脑中线弯曲通常合并严重的颅内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脑中线局部弯曲是提示脑皮质发育异常的重要超声指标。产前如发现脑中线弯曲,必须进行胎儿神经学超声及头颅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尽量完善遗传学检查。

    脑中线弯曲胎儿颅内异常超声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及下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致原发性闭经中的应用价值

    王新莲王克杨赵维敬梁宇霆...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及下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原发性闭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原发性闭经的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I影像,总结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最终诊断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MRKH)综合征27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2例,处女膜闭锁6例,宫颈闭锁2例,阴道下段闭锁4例。27例MRKH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子宫缺如或始基子宫,伴阴道部分闭锁19例、全程闭锁8例;2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子宫及宫颈缺如,阴道下段可见,1例性腺位于双侧腹股沟区,1例位于盆腔内髂外血管内侧并伴发肿瘤;6例处女膜闭锁患者表现为子宫腔、宫颈管及阴道全程不同程度积血,1例伴输卵管积血;2例宫颈闭锁患者同时合并阴道闭锁、输卵管积血;4例阴道下段闭锁患者表现为闭锁段上方阴道、宫颈管及宫腔增宽积血。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子宫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明确导致原发性闭经的病变部位,为患者下一步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信息。

    磁共振成像先天发育异常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综合征原发性闭经

    超声双重造影参数、预后营养指数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马冬玲张梦娇孙学芹巧丽潘·玉奴斯...
    417-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参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未伴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DCEUS参数,包括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增强强度(EI)及PNI。同时分析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DCEUS参数、PNI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这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DCEUS参数BI、PI、EI高于对照组,RT、TTP及PN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DCEUS参数BI、PI、EI、RT、TTP与肿瘤T分期、腹膜转移分级、有无腹水、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及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有关(P<0。05),PNI与腹膜转移分级、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及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有关(P<0。05)。观察组9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1年生存率仅47。78%;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BI、PI、EI高水平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RT、TTP及PNI高水平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腹膜转移分级、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BI、PI、EI为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RT、TTP及PNI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BI、PI、EI、RT、TTP及PNI联合预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DCEUS参数BI、PI、EI、RT、TTP及PNI与胃癌伴腹膜转移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联合预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较为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癌腹膜转移超声双重造影预后营养指数生存状况预测价值

    超重和肥胖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关系

    席婕人李宪伦张仕宇姜红...
    424-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重和肥胖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连续入选的247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24 h动态血压及LVMI等临床资料,采用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方法探讨TyG指数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 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LVMI分别为(95。6±20。8)g/m²、(96。6±48。5)g/m²,均高于正常体重组[(90。0±25。2)g/m²],24 h动态血压的收缩压分别为(127。9±13。2)mmHg、(130。8±13。9)mmHg,均低于正常体重组[(139。3±14。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的TyG指数与LVMI无明显相关性(r =-0。166,P=0。166),超重组、肥胖组TyG指数与LVMI呈正相关(r=0。315,P=0。001;r=0。327,P=0。008)。调整BMI后,TyG指数与LVMI仍呈正相关(r=0。194,P=0。003)。超重组、肥胖组TyG指数均可显著正向预测LVMI(β=0。245,P=0。027;β=0。302,P=0。014)。结论 超重和肥胖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TyG指数与LVMI呈正相关,TyG指数可较好地预测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肥胖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体重指数左心室肥厚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和新发房颤风险的影响

    马鸣飞刘燕李小燕马杉杉...
    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0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和观察组(48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新发房颤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n=27例)和无房颤组(n=1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后,控制具体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达格列净与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风险的独立关联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发房颤发生率(25。56%)高于观察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无房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力衰竭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舒张压(DP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年龄、BMI、心力衰竭病程、SBP、DPB及HbA1c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达格列净可显著负向影响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改善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降低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风险。

    达格列净糖尿病心力衰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心房颤动

    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标与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及其预测效果

    张双张向荣姬会会杜时雨...
    4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泛免疫炎症值(PIV)与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成年结直肠息肉患者310例,根据腺瘤危险程度分类标准分为高危腺瘤组(170例)与非高危腺瘤组(1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外周血NLR、PLR、SII、PIV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以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标为基础的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 高危腺瘤组患者年龄高于非高危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比例均>30%。高危腺瘤组和非高危腺瘤组均以管状腺瘤为主(分别为63。5%和50。0%),高危腺瘤组中41例(24。1%)含有绒毛成分,21例(12。4%)为锯齿状腺瘤;非高危腺瘤组中炎性息肉38例(27。1%),增生性息肉32例(22。9%)。高危腺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NLR、SII和PIV均高于非高危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年龄是高危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与年龄联合预测高危结直肠腺瘤发生的预测模型效能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结论 高危结直肠腺瘤患者外周血NLR、PLR、SII、PIV显著升高,NLR与年龄联合预测高危结直肠腺瘤的效果较好。

    结直肠腺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诊断

    凉山州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雪莲毛会芳杨仙周树星...
    439-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HIV/PTB患者60例,其中男52例(86。7%),女8例(13。3%),年龄16~81岁,平均(42。0±1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39例(65。0%)、腹痛腹泻26例(43。3%)、胸痛胸闷18例(30。0%)、头痛头晕14例(23。3%)等;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实变影(38例,63。3%),其次为纤维钙化灶(21例,35。0%)和胸腔积液(10例,16。7%)。35例(58。3%)进行了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测,4例(6。7%)进行了痰结核菌培养,7例(11。7%)进行了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1%、75。0%和100。0%。60例患者中53例(88。3%)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55例(91。7%)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3例(5。0%)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患者合并丙肝者患PTB的风险是不合并丙肝者的3。44倍,血清白蛋白≤30 g/L者患PTB的风险是血清白蛋白>30 g/L者的15。79倍,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患PTB的风险是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的3。61倍。结论 凉山州某县HIV/PTB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实变影为主,多累及3个以上肺野,病原学送检率低;合并丙肝、血清白蛋白≤30 g/L以及病毒载量>500拷贝/ml是HIV/PTB的危险因素。

    肺结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宫腔镜电切开渠并监测指导腹腔镜折叠修补剖宫产瘢痕憩室临床分析

    马雪莲徐国营贾柠伊韩丹...
    44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开渠并监测指导腹腔镜折叠修补剖宫产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有月经改变且有再生育要求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宫腔镜电切开渠并监测指导腹腔镜折叠修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阴道异常出血情况、超声及宫腔镜复查憩室恢复情况、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有27例进行宫腔镜电切开渠,其余5例因憩室下缘瘢痕增生不明显未进行电切开渠,仅行憩室内活性内膜电凝去除术。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较少(5~30 ml),均发生在分离膀胱子宫粘连、下推膀胱过程中。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见瘢痕憩室基本平复,复查超声见子宫下段憩室部位肌层厚度由术前的(1。6±0。9)mm增加到(7。2±1。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20例经期延长患者经期均有所好转,手术前后月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异常出血患者均好转,治愈率为100%;5例痛经患者中3例得到改善,4例月经量多的患者有2例好转,其余2例均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3个月进入备孕状态者25例(78。1%);术后3~18个月再妊娠者22例,8例备孕未成功(其中1例合并子宫腺肌病),2例放弃再妊娠(其中1例高龄,另1例合并子宫腺肌病、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成功妊娠率为68。8%(22/32);妊娠患者中14例足月剖宫产,1例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5例处于孕中状态,2例稽留流产(均为高龄)。结论 宫腔镜电切开渠并监测指导腹腔镜折叠修补剖宫产瘢痕憩室可使腹腔镜的每一步都达到有效缝合,肉眼可见憩室恢复过程并能达到预期水平,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月经及异常出血恢复好,术后等待试孕时间短,再妊娠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剖宫产瘢痕憩室宫腔镜腹腔镜折叠修补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防治围手术期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碧聪赵倩谭红保肖卫强...
    447-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防治围手术期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RB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URSL)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和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每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0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T1、T3、术后24 h(T4)的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CRBD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T1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两组患者的MAP和HR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患者的IL-6、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刻,两组患者的IL-6、CRP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2 h、6 h、12 h,观察组患者的CRB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RB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阴茎勃起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URSL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显著降低围手术期CRBD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阴茎背神经阻滞艾司氯胺酮围手术期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