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印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

欧阳芸

双月刊

2095-9540

study@keyin.cn keyinstudy@gmail.com

010-88275760,88275607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A座1层

数字印刷/Journal Digital Print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印刷包装行业,以报道国内外印刷包装行业学研动态、高端学术研究及科研论文及重要科技成果为特色的学术类期刊,旨在推动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鼓励印刷包装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为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搭建国内和国际交流平台,推进行业的科研活动及专业教育的发展。面向国内外印刷高端院校、科研院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视域下包装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探索

    刘光发李光张正健王玉峰...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实验平台的积极作用,多元化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研究生分类培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建设内容和成效,及今后努力措施.通过培育多元化实践导师团队、打造高品质科研团队和公共平台实验室、构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和高水平科技竞赛创新平台、创设虚实结合创新实验、升级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包装工程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工科包装工程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创新实践平台

    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旷枚花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则是适应不同需求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分类培养模式下,学术学术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课程体系建设难度进一步增加.本文将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现状与分类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规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评价整体偏向于学术型,教学方法未能与本科阶段形成明显区分,对学术型、专业型两类人才的实践能力、职业精神、科研水平等关键素养提升效果不明显,与分类培养预期目标存在较大落差.进而提出分类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

    分类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分类培养视域下色彩学课程演进

    李超肖领平王彩印万惠萍...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学课程是印刷与包装专业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起着构建专业的底色作用.随着近年来产业升级、学科调整以及导师学术背景变化,原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不再完全适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指导意见,学科要求制定专业课程的分类教学方案.基于此,原色彩学课程演进为两个模块:模块一同时面向两类学生,内容为原色彩学中色度学、光度学基础,模块二则区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分别以"光谱分析"和"色彩管理"作为各自核心内容.本文阐明了此次色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起因、目标,对新课程章节间逻辑承接关系进行了解构,给出了新课程的内容安排与教学流程.这一课程设置方案,为类似学科结构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路径.

    分类培养光谱分析色彩管理研究生教学改革

    分类培养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创融合,课创融汇"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兰凯陈硕然叶常青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已经走上了"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同步提升"的道路,但是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无法适应分类培养要求、不能充分对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为例,通过"专创融合,课创融汇"的课程改革探索,并采用五步实践教学模型及"微项目"教学法,旨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研究生提供了深入行业前沿技术和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有效提升其双创实践能力.这种课程改革为专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深度结合提供了有益探索,对于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素质双创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培养专业学位专创融合课创融汇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刘智慧龙晨晨陈良哲唐文涛...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社会对于印刷、包装及数字媒体人才的能力要求,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势在必行,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落脚点和出发点之一.OBE理念重视对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较少.鉴于此,本文围绕学术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培养,将OBE理念引入"制浆造纸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基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OBE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增进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同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造力和协作能力,提升考试成绩和考核效果.本文为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有助于推动印刷、包装及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建设.

    研究生分类培养OBE课程考核方式印刷包装

    面向印刷装备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刘善慧巨国力彭明李征...
    190-195,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材料与化工专业印刷设备及自动化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充分、双导师制落实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本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重点从改革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导师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多维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三方面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培育满足印刷装备产业需求侧要求的高端研究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对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印刷包装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优化具有借鉴价值.

    印刷装备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产教融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朱丹君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研判、问题诊断、动态预警、调控功能.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教育供给侧平衡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欠缺、限制因子较多,难以持续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创新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协调质量限制因子,设计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良性发展空间.

    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

    分类培养模式下师资力量配备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

    汪源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术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者,更是学术思想、技能和经验的传递者,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其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两类研究生培养需求为其配备高质量师资力量,可以满足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但分类模式实施过程中,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较低、遴选机制模糊、职责分配不清、考核机制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分类培养需求,注重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从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联系与区别着手建立严格的遴选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打造制度化、系统化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分类培养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遴选制度

    喷墨印品图像的空间频率响应测量与分析

    闫子墨陆利坤李青李芯...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量化和全面表征喷墨印品图像的清晰度,本研究对ISO/TS 15311-1:2020和ISO/IEC TS 29112:2018标准中印品空间频率响应(SFR)的刃边测量法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取了表征印品图像锐度和分辨率的两个特征空间频率指标,设置了分别表征印品图像客观和主观空间细节分辨能力的两个质量因子指标,实现了对印品图像清晰度的全面表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刃边模糊度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更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指标能够正确表征纸张印品图像的清晰度质量优劣,可为相关行业的材料开发、工艺优化等过程提供参考.

    喷墨印品空间频率响应倾斜刃边

    基于可感知网络模型的多尺度特征图像重构研究

    舒忠万行花赵华菊吕琼瑶...
    22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重点解决深度重构模型多尺度特征表示不足和自适应性处理能力不强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压缩感知多尺度图像重构深度网络模型.以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图像特征为前提,利用空间金字塔池化提高多尺度特征描述能力,设计噪声滤波器强化噪声控制,改进非局部神经网络结构以提高模型的自适应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图像深度重构模块,压缩编码后解码重构图像的方差、变异系数和信噪比控制良好;图像相位一致性特征和梯度特征质量评价较高;在采样率为50%~60%时,峰值信噪比值最高;初始图像和解码重构图像之间的相对范数l2误差在0.16左右,峰值信噪比大于46dB,图像余弦相似度评价的余弦值为0.91左右、余弦夹角值为0.13°左右,特征相似性为0.80左右,结构相似比值为0.86左右,说明该模型提取的图像多尺度特征准确性和精细性较高,深度重构模块自适应性较强,误差控制准确,组成模块之间实现了高度融合.

    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非局部卷积神经网络空间金字塔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