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李崇高

月刊

1006-9534

cjbhh@sina.com

010-88264543

100039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Health & Hered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兰州医学院遗传室和北京航天医院协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周血维生素D与IGF-1、IGFBP-3交互作用在特发性矮小症发病中的意义探究

    许榛葛丽萍孙晶晶罗丽丝...
    609-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维生素D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交互作用在特发性矮小症(IS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儿童医院102例IS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10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25-(OH)D3、IGF-1、IGFBP-3,Logistic 回归分析外周血 25-(OH)D3、IGF-1、IGFBP-3 与 ISS 发病的关联性,分析外周血 25-(OH)D3、IGF-1、IGFBP-3对特发性矮小症发病的交互作用,评价外周血25-(OH)D3、IGF-1、IGFBP-3对ISS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父亲及母亲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高、体质量及外周血25-(OH)D3、IGF-1、IGFBP-3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身高、体质量等其他混杂因素后,外周血25-(OH)D3、IGF-1、IGFBP-3仍与ISS发病显著相关(P<0.05);外周血25-(OH)D3与IGF-1、IGFBP-3相加交互模型分析显示,25-(OH)D3与IGF-1水平、25-(OH)D3与IGFBP-3水平同时下降均对ISS发病具有协同作用(P<0.05);外周血25-(OH)D3、IGF-1、IGFBP-3联合诊断IS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3,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AUC值(P<0.05).结论 外周血维生素D、IGF-1、IGFBP-3均为ISS发生影响因素,且外周血维生素D与IGF-1、IGFBP-3对ISS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特发性矮小症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基于混合增长模型的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发展轨迹及其预测因素的研究

    张欢赵丽金冯玉琳曹洁...
    614-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FRAS)的发展轨迹类别及预测因素,为后续精准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NICU治愈出院的161例早产儿及早产儿父母中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出院后1周(T0)、矫正1月龄(T1)、矫正3月龄(T2)及矫正6月龄(T3)四个时间节点其FRAS水平,使用混合增长模型(GMM)识别潜在轨迹类别,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测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出3条NICU出院早产儿FRAS轨迹,分别为"高家庭抗逆力稳定组"(6.2%)、"中等水平家庭抗逆力上升组"(6.8%)和"低家庭抗逆力持续组"(87.0%).Logistic回归显示,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度是NICU出院早产儿FRAS发展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矫正6月龄内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FRAS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存在3条不同的发展轨迹,大部分FRAS起始水平低的早产儿家庭出院后并未得以改善,是研究者应当重点关注和优先干预的人群,护理管理者基于其预测因素,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给予精准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提高干预效果并优化资源利用.

    早产儿家庭抗逆力混合增长模型纵向研究预测因素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朱燕茹王雪菲许玉凤侯燕...
    62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接收的300例高龄产妇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1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150,给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统计记录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出血发生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采用中文版简易应对方式(SCSQ)量表评估产妇自身应对情况;采用妞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MUNSH)量表评估产妇自身幸福感情,评估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一产程情况、第二产程情况、第三产程情况、总产程情况、消极应对评分、负性情感、负性体验评分水平情况均降低(P<0.05);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评分水平情况均升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高龄产妇阴道分娩中,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高龄产妇积极应对能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高龄产妇幸福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高龄产妇护理干预阴道分娩产程时间

    细节管理对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

    汪阿慧肖娟刘莉罗桂英...
    626-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评估细节管理在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依从性和满意度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了系统性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了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了符合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进行分析.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则依据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R4.3.1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检验、Egger's测试和Begg's测试进行量化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均表明细节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差错、不良反应、纠纷和家属投诉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 细节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建议将其作为新生儿科医疗管理的一部分,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

    细节管理新生儿科依从性满意度Meta分析

    生育力保护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张涵璐曲蕾叶海燕叶建亚...
    63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英文数据库在生育力保护方面研究热点的不同之处,为国内生育力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 以"生育力保护""Fertility protection"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WOS)中检索中英文文献,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四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虽然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在生育力保护领域起步晚、作者与机构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但是我国的发文量在不断增多呈上升趋势;在生育力保护研究中,国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生殖技术(冷冻技术)、肿瘤、卵巢功能、女性等方面;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Growth(肿瘤)、Spermatogzoa(精子)、In vitro(试管)、Cryopreservation(冷冻技术)等方面.结论 虽然国内在生育力保护方面起步晚,但是近年来生育力保护受到了持续关注;肿瘤和冷冻技术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对精子方面的研究较少,提示在研究男性生育力方面有待提高.

    可视化分析生育力保护生殖技术

    三孩新政下海南省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刘思杏朱宏锐
    639-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三孩新政下海南省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完善的生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四所海南地区代表性高校的33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生育意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未来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3个或者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8.78%、66.67%、4.55%.多数大学生认为生育最佳间隔时间为"1~3年",占比44.01%."全面三孩"政策出来后,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对其未来生育意愿的影响暂时没有考虑,不想要三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结论 要提高大学生生育三孩的意愿,以及促进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元化的生育配套政策,国家与社会从经济和社会福利发展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大学生生育意愿"全面三孩"政策

    "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胡昳旸丰帆梁世倩赵俊龙...
    64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的巨大变革."新医科"是适应当前科技产业革命和教学模式发展下的对医学教育体系和理念的重塑.在其引领下,针对医学遗传学授课内容陈旧、教学理念滞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遗传学+X"教学内容重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拓展学科深度和广度,提升科研技能和思维;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多维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于现代信息科技条件下的能够为国家需求服务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新医科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抗磷脂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烨潇徐霖婕乌兰
    649-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为主要特征.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在APS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NETs在APS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APS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抗磷脂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中性粒细胞抗磷脂抗体产科并发症

    硒、氧化应激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

    屈春丽蔡雁
    65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且独特的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患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硒是一种必需微量营养元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硒蛋白酶,硒通过硒蛋白在人类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中发挥其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孕期硒营养状态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将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孕期硒营养水平、氧化应激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对子痫前期预防及诊治提供一点思路和借鉴.

    子痫前期硒蛋白氧化应激炎症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对卵巢早衰颗粒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维宏邵娜于艺
    659-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早衰是一种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理、生育、心理健康的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手段.卵巢颗粒细胞在研究保护卵巢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颗粒细胞是卵巢的基础功能单位,其增殖、分化、凋亡直接影响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以及卵泡的成熟.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外泌体通过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节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卵泡发育,恢复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本文总结并分析近年来关于MSC及其外泌体调控卵巢颗粒细胞,恢复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深入探究其存在的相关治疗机制,评估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力,为MSC治疗卵巢早衰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卵巢早衰颗粒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