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张卫明

双月刊

1006-9690

yszw2009@163.com,yszy@co-plant.com

025-85472153,025-85281405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Journal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引种栽培,经济介绍等方面的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领域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庐山园林植物白粉病病原特征及寄主多样性初步研究

    何刚邓倩欧阳建萍高蕾...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庐山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的现状,明确白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踏查法对庐山园林植物白粉病进行调查,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园林植物白粉病病原菌.结果:白粉病主要危害庐山青冈(Quercus glauc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野芝麻(Lamium barbatum)等9科19属19种植物,共鉴定出白粉病病原菌6属11种,其中9种白粉病病原菌为江西省园林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Erysiphe platani,Ery-siphe quercicola,Golovinomyces artemisiae,Golovinomyces asterum var.solidaginis,Golovinomyces bolayi,Neoery-siphe galeopsidis,Podosphaera macularis,Podosphaera xanthii,Sawadaea tulasnei.此外,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为Golovinomyces bolayi的中国新记录寄主.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庐山园林植物白粉病病原真菌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对防治庐山园林植物白粉病具有积极意义.

    园林观赏植物白粉菌庐山分类鉴定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09—2023年高被引文献计量学分析

    刘允杰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指导作者投稿及我国植物资源领域行业科技期刊的选题制定、约稿组稿、稿件遴选以及提高期刊影响力提供思路.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023年刊载文献数据,科学遴选出高被引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CiteSpace 6.3.R1等软件重点对这15年高被引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023年年度刊发文献量总体呈阶梯状上升趋势,文献被引和文献发表时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高被引文献作者大多为合著,主要分布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高被引文献主要分布在中药学、生物学、园艺学、中医学、药学、有机化学等领域,主要分布在《综述》《研究报告》《资源研究》以及《应用开发》栏目中.结论:通过优化出版流程、提供优质服务、打造重点栏目、持续不断深耕特色期刊等措施可以帮助期刊提高影响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林业期刊科技期刊计量学分析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土壤粒径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马媛辛智鸣蔺方春罗凤敏...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粒径与群落多样性对土壤肥力及结构稳固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乌兰布和沙漠10种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0~100 cm土层土壤粒径与分形维数,解析土壤粒径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区植物种类以禾本科、豆科为主,共51种;土壤粒径与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形维数与粘粉砂粒径百分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026,P<0.01),表明其作为土壤性质评估指标的有效性.柽柳群落(2.822±0.028)土壤分形维数最高,盐爪爪群落(2.748±0.032)最低,反映了不同植物对土壤颗粒的吸附和固定能力不同;群落多样性方面,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示梭梭群落多样性最高,柽柳群落最低,且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进一步反映出,群落多样性变化受空间分布、植被组成及数量变化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粒径与分形维数.因此,沙漠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粒径之间存在复杂互动.结论: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种类单一,多样性指数低.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径紧密相关,是表征土壤质地及改良潜力的有效指标.对于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土壤管理,需综合考虑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关系,制定科学策略,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土壤粒径土壤分形维数群落多样性乌兰布和沙漠

    四川省北川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李庆郭涛王小勤朱志美...
    106-11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摸清四川省北川县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功效等相关信息.方法: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背景,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北川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功效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北川县药用植物有74科159属202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12种,种占比5.9%;裸子植物3科3属3种,种占比1.5%;地衣植物1科1属1种,种占比0.5%;被子植物63科146属186种,种占比92.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02种;重点药用植物66种;川产道地药材16种;药用功效种数和入药部位类别分别为16种和8大类.结论:北川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但珍稀保护品种出现频率低,需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确保北川县中药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

    北川县普查中药资源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西省连翘适宜性区划研究

    徐子豪侯蕾雷子莹张俊...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影响连翘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对连翘在山西省的适宜区分布进行预测,为山西省连翘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山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收录的连翘样点分布数据,通过查询中国数字标本馆并检索相关文献记录进行补充,将筛选后的210个连翘样点分布数据和生态因子添加到MaxEnt模型中运行,筛选出影响连翘地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及贡献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对山西省连翘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建立的MaxEnt模型AUC值为0.908,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共筛选出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植被类型、最冷月最低温、最湿月降水量等23个生态因子,其中气候因子是影响连翘分布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次是生物因子与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影响最小.山西省连翘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呈现从南到北适宜等级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山西省连翘最适宜区面积为12830 km2,适宜区面积为15467 km2,次适宜区面积为34410 km2,不适宜区面积为93993 km2.结论: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山西省连翘适宜区分布状况,对山西省连翘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布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连翘生态因子适宜性区划MaxEnt模型ArcGIS软件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白刺属植物种群动态分析

    姜生秀胡静王方琳胡小柯...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白刺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和种群动态,为白刺属在中国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44个分布点和9个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模型,模拟白刺属在不同时期(末次冰盛期、末次间冰期、当代和未来)在中国的适生区及迁移路线,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素.结果:最暖季度的降水量(bio18)、年均温(bio1)、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和最冷季平均温(bio11)对白刺属分布有重要影响,其适宜范围分别为:50~250 mm、11~22.5℃、600~1400和-12.5~-2.5℃.当代气候情景下,白刺属适生区在中国西北各地区均有分布,在陕西和山西也有少量分布,适生区总面积为277.17×104 km2,高适生区为68.92×104 km2,中适生区为90.03×104 km2,低适生区为118.22×104 km2.相比当代,末次冰盛期、末次间冰期和未来3个时期的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减少,另外,从末次冰盛期到末次间冰期,白刺属适生区总面积有所扩张.质心分析表明,在未来,白刺属有向低海拔处迁移的趋势.结论: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白刺属植物将面临生存风险,应加强白刺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白刺属MaxEnt模型环境因子潜在分布区种群动态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白及的潜在分布格局分析

    王娜张懿李汶霖张咏梅...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白及资源分布格局、促进其保护和科学利用并行.方法:根据白及属中我国产4个种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ArcGIS绘制中国范围内白及属分布图.采用R程序包Biomod2组合模拟出当前白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并对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组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真实技巧统计值(TSS)为0.82,表明模型运行良好.将参与的环境因子重要性进行评估得出,最冷月最低气温是影响白及分布的主导因素.目前白及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中国的中亚热带地区.结论:组合模型是预测白及潜在分布的最适合模型,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可为我国白及属野生资源的调查、保护和适合栽培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白及组合模型Biomod2地理信息系统潜在分布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