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张卫明

双月刊

1006-9690

yszw2009@163.com,yszy@co-plant.com

025-85472153,025-85281405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Journal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引种栽培,经济介绍等方面的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领域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贺兰山丁香资源概况、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朱文菁张宇娟张烨陈苏依勒...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贺兰山丁香的资源概况、用药沿革、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借助爱如生基本古籍库、中国知网、SciFinder、GeenMedicial等中外文数据库,查阅贺兰山丁香的资源概况、用药沿革、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归纳,并形成综述.结果:贺兰山丁香是羽叶丁香在贺兰山地区特有变种,是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以粗枝和根入蒙药,蒙药名阿拉善-阿嘎如,又名山沉香,用于胸闷气短、心肌缺血等心肺疾病.山沉香富含挥发油类、木质素类、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治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集、抗氧化、镇静、镇痛、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常作为沉香替代品.结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贺兰山丁香入药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亟待开展可持续利用研究.

    蒙药贺兰山丁香基源植物濒危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贯叶连翘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月李富云谢静程芳...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贯叶连翘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在宋代之前作为连翘中的"小翘"应用于临床,为今之"贯叶金丝桃"的带根全草,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含有黄酮类、间苯三酚类、萘骈二蒽酮类、挥发油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贯叶连翘具有抗抑郁、抗菌、抗肿瘤、保肝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其药理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部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贯叶连翘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并展开综述,以期为贯叶连翘的药用部位扩展及后续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贯叶连翘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

    中药重楼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阮开霞王雨阳李安平许海艳...
    90-9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各类方书和现代药理研究文献,对中药重楼在治疗痤疮方面的应用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重楼治疗痤疮的相关描述最早记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唐代,重楼开始与其他药物一起被用于治疗痤疮的处方中,此后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成果发现,重楼在治疗痤疮方面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重楼资源,治疗临床痤疮和其他皮肤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重楼中药痤疮

    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研究

    尹崇鑫李祖夏王路昊乔枫...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ate acid,AsA),是生物体中具有多效功能的必需化合物.整理了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中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L-半乳糖途径、D-半乳糖醛酸途径、L-古洛糖途径、肌醇途径和维生素C循环途径,并分析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对参与维生素C合成与循环的16个基因:PMI、PMM、GMP、GME、GGP、GPP、GalDH、GLDH、GalUR、MIOX、GuLDH、MDHAR、DHAR、AO、APX、GR,及其在维生素C代谢途径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途径多样,关键基因的表达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合成代谢,了解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可为生产富含维生素C的转基因水果和蔬菜奠定基础.

    维生素C维生素C生物合成调节基因调控代谢途径

    经典名方中龙葵的本草考证

    胡港俞赟丰邓羿駃曾洁...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龙葵基原炮制性味功效本草考证

    新疆禾本科2种中国外来植物新记录

    孟岩邱娟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报道新疆2种禾本科(Poaceae)新记录植物.方法:通过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形态解剖,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进行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为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和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均为新疆外来植物.其中长刺蒺藜草为检疫性杂草,且蒺藜草属(Cenchrus)为新疆新记录属.结论:该发现对新疆禾本科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属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凭证标本存放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XJA).

    芒颖大麦草长刺蒺藜草新记录新疆

    木荷适生区分析及未来气候下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丁德永段洪李咪者龙贵莲...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木荷(Schima superba)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构建森林防火带的理想树种.研究木荷的生态特征及预测未来气候下木荷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我国培育大径级储备林、增加森林碳储量、助力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75个木荷分布点,以气候、土壤、地形为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结合GIS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模型测试集AUC平均值0.952,训练集AUC平均值0.957,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准确预测环境因子对木荷分布区的影响.气候因子对木荷的分布影响最大,其中最冷季度的降雨量是影响我国木荷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模型贡献率达76.3%,其次是年降雨量、高程、土壤类别、季节性温度变化标准差,以上5个因子贡献率累计达98.9%,对木荷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结论:木荷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为1.818×106 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8.94%,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第三阶梯及第二阶梯,主要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海南、贵州等地.在未来气候不同路径下,2060s、2080s木荷极高、高、中、低适生区的分布范围均发生变化,呈现出"南退、西扩"趋势,逐渐向高海拔地区迁移;极高适生区则有逐渐向"西南"迁移的趋势.

    MaxEnt模型木荷潜在适生区生态特征

    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

    饶倩陈思博余文波吉文丽...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在线数据库,对陕西秦巴山区45个县(区)的药用观赏植物进行了编目和分布统计,并对其科属种组成、药用部位、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受威胁状况、多样性分布格局及保护空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0科,500属,906种,多为草本植物;从药用部位上看,全草(株)类药用植物最多;从观赏特性来看,观花类植物最多;从园林用途来看,地被类植物最多;基于县域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变化趋势,太白县和眉县是分布热点县,西部和东南部药用观赏植物大多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在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呈现出随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格局.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以及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药用部位观赏特性多样性格局热点区域陕西秦巴山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