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张卫明

双月刊

1006-9690

yszw2009@163.com,yszy@co-plant.com

025-85472153,025-85281405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Journal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引种栽培,经济介绍等方面的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领域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共熔溶剂提取酸枣果肉多糖工艺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袁书会陈强刘红波史鑫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酸枣果肉的利用率,利用低共熔溶剂(DES)提取酸枣果肉多糖(WJFP)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探究WJFP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利用HPAEC分析其单糖组成并测定WJFP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最佳DES体系为氯化胆碱-尿素(CCU),摩尔比为1∶2;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62 min、超声温度54℃、含水量24%、料液比1∶20(g·mL-1),在此条件下,WJFP得率可达5.57%;单糖组成分析得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为WJFP主要单糖;0.2 mg·mL-1 WJFP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可达到82.05%.结论:利用DES提取所得WJFP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拓宽了酸枣果肉的开发前景.

    酸枣果肉低共熔溶剂多糖响应面法α-葡萄糖苷酶

    潞党参中低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汤敏陆姗姗谷巍胡守芳...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低聚糖的成分构成及其在潞党参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DEAE-52阴离子纤维素和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低聚糖组分.利用体外细胞实验、Griess法、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其抗炎活性.结果:得到了相对分子量为1 452 Da的低聚糖组分D1,得率为0.13%±0.05%,蛋白杂质含量为(31.08±1.25)μg/mg,纯度为96.89%.单糖组成研究表明低聚糖D1主要由葡萄糖(63.40%)、阿拉伯糖(30.06%)和甘露糖(6.54%)组成.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低聚糖D1样品在25~400 μg/mL浓度范围对RAW 264.7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在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低聚糖D1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NO的释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低聚糖D1样品的共孵育处理能剂量依赖性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潞党参中低聚糖组分D1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NO的释放,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

    潞党参低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抗炎活性

    不同来源当归种苗种植后生长状况及品质评价研究

    黄振斌樊良帅晋小军王辰玥...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来源当归种苗在不同试验地种植后的生长状况及有效成分含量.方法:选取甘肃定西、陇南和青海海东的当归种苗,并在定西、陇南、张掖及海东四地进行栽培试验.详细观测芦头直径、侧根数、归头长度等重要性状指标,并通过HPLC法测定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结果:相较于其他处理,来自青海海东的当归种苗在当地栽培后,其农艺性状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皆为最佳,分别为芦头直径32.19 mm、侧根数12、归头长度0.8 cm、干重63.56 g、阿魏酸含量0.107 8%、藁本内酯含量0.369 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当育苗地和栽培地为同一地点时,当归药材品质更佳.这证明当归产量与品质紧密相连,并受到生长条件的影响.结论:在实际生产中,推荐选用青海海东的当归苗,并在当地栽培,以充分利用其生长优势,确保当归的高产优质.

    当归HPLCPearson相关性分析产地适应性

    林下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任晓旭应武严建立阮松林...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叶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规律.方法:设置一年生三叶青林下地栽和袋栽2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藤叶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林下袋栽三叶青的主要农艺性状要优于林下地栽.袋栽模式下三叶青主茎长是地栽的3.04倍,林下袋栽的节数是地栽的2.09倍;林下袋栽模式下叶片的SPAD值和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2种模式下的光合指标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袋栽模式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和叶面温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各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的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SPAD值、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茎长和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下袋栽模式下三叶青的生长和光合性能显著优于林下地栽,可为三叶青人工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三叶青林下栽培栽培模式光合特性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

    镁螯合肥对万寿菊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王雪晋小军黎聪王泽...
    29-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镁螯合肥对万寿菊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施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清水为对照,设置5个浓度处理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喷施1 200倍液镁螯合肥对花直径影响显著;喷施1 000倍液花鲜产量最高,为21 973.3 kg/hm2,较CK高49.5%,第一茬和第二茬花中黄酮、多酚和叶黄素含量分别为50.09、54.54、6.86 mg/g和58.48、60.09、7.82 mg/g,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5.97%、0.48%、29.19%、25.82%和5.74%、0.44%、28.33%、26.94%.结论:喷施镁螯合肥可促进万寿菊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1 000倍液镁螯合肥效果最佳.

    万寿菊生长指标产量品质

    苦豆子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康建国李芳牛淳米文文...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苦豆子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配伍后的指纹图谱,研究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活力以及抗炎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不同配伍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苦豆子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配伍后的指纹图谱,以 LPS 刺激 RAW 264.7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对不同配伍组合对炎症细胞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以细胞活力进行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苦豆子化学成分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苦豆子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苦豆子生物碱类成分HPLC 指纹图谱共有峰有8个,指认出5个共有峰,分别是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黄酮类成分HPLC 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5个,指认出3个共有峰,分别为槲皮素、紫铆因和芹菜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TNF-α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与细胞活力呈负相关,紫铆因、芹菜素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槐定碱、氧化苦参碱与细胞活力呈负相关,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结论: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可能是苦豆子抗炎的物质基础,可为挖掘苦豆子的质量标志物以及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苦豆子高效液相色谱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谱效关系

    采收期、生长年限和加工方法对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含量的影响

    陈露陈赞民孙嘉文刘静涵...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规范黄花乌头的人工栽培,通过优化高效液相法,对不同采收时期、生长年限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关附甲素含量的影响,为制定黄花乌头合理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花乌头中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的含量;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2 mg/m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含0.2%三乙胺并以H3PO4调pH值至3.0),流动相B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20℃.结果:关附甲素的质量浓度在0.025 1~0.251 3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3%,RSD为3.5%.不同采收期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9月份采集的样品子根含量最高,说明9月份为最佳采收期.不同生产年限样品中,三年生和三年以上生黄花乌头母根含量相差不大,但均大于两年生母根,地上部分中所含关附甲素都明显小于根部.不同加工方法所得关白附中关附甲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阴干>晒干>炕干,说明不同条件对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结果可靠,黄花乌头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生长期限为3年,本研究为黄花乌头科学的人工栽培采收提供了实验依据.

    黄花乌头关附甲素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质量评价

    白粉病对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丽芳邱鸿韩俊董亭含...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比较健康和患白粉病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r 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共获得5门、16纲、3目、61科、83属、100种;健康样品HJF独有OTU为103个,感染白粉病的火棘叶片HJB独有OTU为19个,两个样品共有OTU为23个,HJF内生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HJB.物种分类显示,在门分类水平上,两组样品中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科分类水平上,HJB中优势菌科为89.22%白粉菌科(Erysiphaceae);HJF中优势菌科为28.25%白粉菌科(Erysiphaceae)、12.30%丝孢酵母科(Trichosporonaceae)和12.31%Phaeosphaeriaceae;在属分类水平上,HJB中优势菌属为88.04%球针壳属(Phyllactinia);HJF中优势菌属为27.45%球针壳属(Phyllactinia)、12.03%Apiotri-chum、11.58%unclassified_f_Phaeosphaeriaceae.结论:健康组和罹病组火棘叶片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优势、次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明确了白粉病对火棘内生真菌结构的影响,为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控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白粉病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不同优势度的脱皮榆群落特征差异及生态位分析

    杨丽娜黄敏邢韶华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脱皮榆(Ulmus lamellosa)是我国特有植物,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开展脱皮榆群落特征及其生态位研究,可为脱皮榆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壮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分布的脱皮榆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重要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优势度的脱皮榆群落开展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差异分析.结果:在4个不同地点的脱皮榆群落中,上方山Ⅰ样地中的植物科、属、种的数量最多,其余依次是上方山Ⅱ、小龙门和喇叭沟门.群落物种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上方山Ⅱ、上方山Ⅰ、小龙门和喇叭沟门.在乔木层,无论是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的群落,还是以其为伴生种的群落中,脱皮榆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均最大;在灌木层,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群落中,脱皮榆的生态位宽度排名靠前,以脱皮榆为伴生种群落中脱皮榆的排名靠后.在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群落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物种更多,而与脱皮榆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物种在伴生种群落中明显多于优势种群落,且重叠程度较大.结论: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的群落,其物种组成较少,区系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优势种群落的脱皮榆生态位宽度较大,与脱皮榆生态位重叠的物种较少,且重叠程度较小,以脱皮榆为伴生种的群落则反之.

    脱皮榆不同优势度群落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态位

    安徽板仓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马海军李丹王满华周守标...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 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固定样地内DBH≥1 cm 的木本植物共有3 572 株,隶属于34科66属98种;其中樟科、豆科、蔷薇科、壳斗科等有较大优势.从属的水平上看,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71.43%,热带区系成分占25.40%,区系具有过渡性,且温带成分明显.样地稀有种17种,占总物种数的17.35%.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2个,重要值最大的为毛柄连蕊茶13.05%、其次为豹皮樟11.04%和山胡椒7.13%.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4.60 cm,平均高度为4.3 m,群落径级分布呈"J"型,表明群落结构总体稳定和健康生长状态.结论: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丰富,具有天然次生林典型特征.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由落叶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区系特征板仓自然保护区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