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警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警戒
中国药物警戒

金少鸿

月刊

1672-8629

ywjj@cdr-adr.org.cn

010-85243729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28号8层

中国药物警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成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概况性综述

    余馨贡磊磊姚伟洁袁偲偲...
    361-365,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梳理中成药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药品信息和临床研究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证据,为临床实践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对中成药治疗RSA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并对药品及研究的基本信息进行提取,以文字描述和图表的形式开展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95篇文献,包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 篇,临床研究 93篇;涉及11种中成药,包括1种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数量较多的药品是滋肾育胎丸、固肾安胎丸和保胎灵制剂;2005 年起相关研究数量整体呈升高趋势,已在全国24 个地区开展;样本量为51~100 例的研究最多,包括 67项(72.04%);研究数量最多的比较类型是中成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研究总量达75项(80.65%).目前临床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疗效判断标准,部分研究(43.01%)记录了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 临床上中成药治疗RSA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其与西药联用的效果明确.但存在药品说明书内容缺乏、用药时机疗程和结局评价指标未标准化、用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医特色体现度不足等问题有待未来改善.

    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滋肾育胎丸固肾安胎丸保胎灵制剂中成药合理用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分子作用机制

    李心蕾贡磊磊王晓霞张雪艳...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养血安胎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TTD数据库收集RSA疾病靶标,并通过在线工具draw venn diagram分析药物与疾病靶标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标相互作用关系(PPI),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根据Degree值分析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的核心靶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靶标与化学成分之间结合度,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共收集养血安胎颗粒化学成分70个和靶标236个,疾病靶标去重后获得453个.通过交集分析共获得66分共有靶标.PPI互作分析发现IL6、MMP9、TNF、IL1B、IL10 等靶标是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核心靶标.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共有靶标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degree)靠前的靶标MMP9与芍药苷、芝麻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对接良好.尤其是芍药苷对接结果优于阳性对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养血安胎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MMP9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SA作用.

    养血安胎颗粒复发性流产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多维网络分析

    养血安胎方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胎盘血管生成与自噬的调控作用研究

    姚伟洁闫仕祺袁偲偲贡磊磊...
    371-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养血安胎方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肾虚血瘀型RSA小鼠模型,养血安胎方干预后收集小鼠胎盘,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胎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及CD34 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p62,Beclin 1,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胎盘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RSA组比较,RSA+养血安胎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显著增加,胚胎吸收率显著降低;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状况明显改善,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降低,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明显增加.结论 养血安胎方能够改善RSA小鼠的胎盘发育状况,促进胎盘血管生成,其方式可能与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自噬有关.

    养血安胎方复发性自然流产血管生成自噬肾虚血瘀中药复方小鼠胎盘

    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的机制研究

    姚伟洁闫仕祺袁偲偲贡磊磊...
    37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影响胎盘血管生成进而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机制.方法 对妊娠小鼠分别使用雷帕霉素、3-甲基腺嘌呤及养血安胎方进行干预,收集小鼠胎盘,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妊娠小鼠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ibrinogen及CD34 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p62、Beclin1、LC3Ⅰ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胎盘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雷帕霉素(Rapa)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明显减轻,胚胎吸收率明显增加,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与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变差;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增加;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异常;与Rapa组比较,Rapa+养血安胎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明显增加,胚胎吸收率明显降低,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与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得到明显改善,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降低,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增加.结论 养血安胎方通过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自噬,改善妊娠小鼠的胎盘发育状况,促进胎盘的血管生成,从而降低了流产率.

    复发性自然流产自噬血管生成养血安胎方中药复方雷帕霉素3-甲基腺嘌呤蛋白表达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

    郭日新肖萌刘静戴忠...
    386-39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18(2.1 mm×100 mm,1.8μm),采用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含1 mmol·L-1 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 17批滴通鼻炎水中有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 0.13 pg),8 批样品中检出马兜铃酸Ⅰ,含量在0.41~3.60 ng·mL-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 0.41 pg).结论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滴通鼻炎水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超高效液相-质谱法含量测定

    手动膜片钳检测盐酸罗哌卡因及其右旋异构体对HEK293细胞hERG电流的影响

    王静文徐代月陈华尹利辉...
    3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右旋异构体对高表达hERG钾通道的HEK293细胞hERG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手动膜片钳检测转染后hERG钾通道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电流,多菲莱德做阳性药,将盐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右旋异构体依次稀释成 30.00、10.00、3.33、1.11、0.37 μmol·L-1,依次作用于细胞,记录电流变化,计算抑制率.结果 盐酸罗哌卡因 0.37、1.11、3.33、10、30μmol·L-1 对电流Iherg-tail的抑制率分别为(6.12±0.30)%、(13.04±1.20)%、(19.21±0.33)%、(35.56±0.66)%、(65.37±4.17)%,IC50 为19.482 μmol·L-1(n=15).盐酸罗哌卡因右旋异构体 0.37、1.11、3.33、10.00、30.00μmol·L-1 对电流Iherg-tail的抑制率分别为(4.13±3.43)%、(7.34±5.60)%、(9.49±2.75)%、(16.60±0.87)%、(31.36±1.45)%,IC50>30 μmol·L-1(n=15).阳性对照药品多菲莱德 0.001 85、0.005 56、0.016 67、0.050 00、0.150 00μmol·L-1 对电流Iherg-tail的抑制率分别为(7.81±2.77)%、(19.67±1.88)%、(57.16±4.39)%、(89.71±3.55)%、(99.66±0.89)%、IC50 为0.015μmol·L-1(n=15).结论 和阳性对照药品多菲莱德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对hERG通道为弱抑制作用,盐酸罗哌卡因右旋异构体对hERG通道为无明显抑制作用.

    盐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右旋异构体酰胺类局麻药手动膜片钳HEK293细胞hERG钾通道立体选择性

    中药复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茹尘侯秀娟钱唐亮杜梦梦...
    397-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国家专利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配伍特点及用药规律,根据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高频药物治疗SS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进行预测.方法 登录"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检索并筛选建库至 2022年12月10日治疗SS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 Microsoft Excel 2022、IBM SPSS Modeler 18.0 等软件,对所纳入的专利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获得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并归纳分析;应用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GeneCards等数据库对SS相关疾病靶点进行筛选,同时绘制韦恩图找到药物靶点与SS靶点的交集靶点,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其最终的核心作用靶点;并登录Metascape 网站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富集的通路及其功能.结果 根据对国家专利数据库的筛选结果,共得到69项符合条件的用于治疗SS的中药复方专利,其中包含353味药物,排名位于前5位的高频核心药物分别为麦冬、地黄、甘草、石斛、白芍;这 5味药物共涉及161个化合物、1 585个相关作用靶点,干燥综合征相关靶点1 058个,中药与疾病共同靶点挖掘 81个、核心靶点 28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 177 条,主要包括IL-17信号通路、PD-1/PD-L1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基因本体(GO)生物工程(BP)3 106 条,主要涉及细胞对生物刺激因素、脂多糖反应、对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的过程等;GO细胞组成(CC)193条主要涉及质膜外侧、膜微区等;GO分子功能(MF)289条主要涉及生长因子受体、受体配体活性等.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SS总以滋阴润燥,养阴生津为主.核心药物治疗SS具有多成分、核心靶点、多条通路相互协同特点,并且与IL-6、MMP3、SATA3、TNF等靶点关系密切,可能通过IL-17、PD-1/PD-L1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并为后续SS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用药参考及研究方向,也为中医药防治SS应用提供参考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干燥综合征中药复方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配伍规律麦冬地黄甘草石斛白芍

    佛芍颗粒对新斯的明致大鼠痉挛性腹痛的作用研究

    李舒冉郭姗姗包蕾赵荣华...
    404-407,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佛芍颗粒对新斯的明诱导痉挛性腹痛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 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6.00 mg·kg-1),四逆散对照组(1.50 g·kg-1),佛芍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4 g生药·kg-1、12 g生药·kg-1、6 g生药·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新斯的明致大鼠痉挛性腹痛.观察大鼠疼痛潜伏期、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胃泌素(gastrin,GT)和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并观察大鼠胃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佛芍颗粒可以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P<0.05,P<0.01)、缩短疼痛时长(P<0.01)并降低疼痛发生率,降低血清中P物质(P<0.01)、GT(P<0.01)和MTL含量(P<0.01),减轻大鼠胃和结肠的黏膜增生、间质炎症及杯状细胞肿大和增多.结论 佛芍颗粒能够改善新斯的明诱导的痉挛性腹痛.

    佛芍颗粒新斯的明痉挛性腹痛药效大鼠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

    黄伟罗雅琴于新阳董红敬...
    408-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无菌粪便,解剖取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匀浆,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黏蛋白2(MUC2)、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表达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数量及丰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水平均出现显著的降低(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m 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降低IL-6、TNF-α、IL-1β、Claudin-1、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对MUC2指标改善不明显,以美沙拉嗪组药效最好.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湿热型UC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物种多样性及丰度降低,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枯芩组、条芩组对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明显增多(P<0.05),变形菌门明显减少(P<0.05),美沙拉嗪组调节菌群作用不明显(P>0.05).枯芩组和条芩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枯芩组长于增加厚壁菌门,条芩组长于增加拟杆菌门.结论 枯芩、条芩可能通过回调失衡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

    黄芩枯芩条芩(或子芩)提取物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大鼠

    多肽BR0336在小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上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黄曙光张学农
    415-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肽BR0336注射液在STZ-HFD诱导的雄性C57BL/6小鼠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上的药效学.方法 新生雄性小鼠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T2DM模型,从1个月龄起开始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根据空腹血糖和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替西帕肽(TZP)的0.15 mg·kg-1 阳性对照组和BR0336的低(0.05 mg·kg-1)、中(0.15 mg·kg-1)、高(0.5 mg·kg-1)剂量组,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考察小鼠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和血脂情况,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NAS和纤维化分析.结果 BR0336 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bA1c%,减低肝脏NAS评分和纤维化率,并对模型动物的肝功能和血脂异常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等剂量BR0336在动物的摄食量、胰岛素、肝功能和血脂生化方面表现更优,能更有效延缓NASH和纤维化进程.结论 BR0336对STZ-HFD诱导的T2DM合并NASH模型小鼠在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BR0336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