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组分定量联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的抗菌消炎胶囊质量差异性评价

    施丹萍沈敏俞振伟钟琳...
    749-75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评价抗菌消炎胶囊的多组分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15批抗菌消炎胶囊中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绿原酸、3,5-二-O-咖啡酰奎宁酸、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原百部碱、对叶百部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借助PCA、OPLS-DA及EW-TOPSIS模型对15批消炎胶囊样品进行质量差异分析,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成分,并进行质量排序。结果 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96。90%~100。23%(RSD<2。0%)。化学计量学筛选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95。172%;OPLS-DA发掘出黄芩苷、绿原酸、知母皂苷B Ⅱ和对叶百部碱对抗菌消炎胶囊质量有显著影响:EW-TOPSIS分析结果显示Ci值0。082 7~0。849 5,15批样品质量差异较大。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抗菌消炎胶囊质量的综合评价。

    色谱法,高压液相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法分析抗菌消炎胶囊

    对来稿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的有关要求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755页

    归补血汤联合八段锦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刘海燕吴峰芬潘永金周飞燕...
    756-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当归补血汤联合八段锦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龙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0例确诊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当归补血汤联合八段锦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情况、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7。424,P1<0。001,t2=4。202,P2<0。001,t3=6。843,P3<0。001);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7。462,P4<0。001,t5=6。673,P5<0。001,t6=4。560,P6<0。001);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4。817,P7<0。001,t8=6。049,P8<0。001,t9=6。694,P9<0。001)。结论 当归补血汤联合八段锦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归补血汤糖尿病肾病预后八段锦

    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殷武张新姜颂军
    760-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湖州正博骨科医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组(60例)与西医组(60例),2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西医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复元活血汤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积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骨密度)、骨折愈合因子水平[外源性骨形成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对比2组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相较于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学积分、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黏度降低,Harris髋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相较于治疗前,2组骨密度、BMP、TGF-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中医组相较于西医组,中医证候学积分[局部胀闷(1。67±0。53)分与(2。25±0。73)分;瘀斑(2。14±0。69)分与(2。58±0。81)分;疼痛(1。79±0。57)分与(2。36±0。77)分、红细胞刚性指数(5。47±0。72)与(5。92±0。75)、全血高切黏度(3。89±0。69)mPa·s 与(4。23±0。76)mPa·s、术后 3 d 肢体肿胀程度(3。59±0。31与4。07±0。35)、下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率(0%与8。3%)更低,Harris髋关节功能(60±6与57±6)、骨密度(0。83±0。11)g/cm3 与(0。77±0。09)g/cm3、BMP(41±6)ng/ml 与(39±5)ng/ml、TGF-β1(395±96)μg/L 与(351±71)μg/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缓解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改善术后肢体肿胀情况,预防DVT发生。

    复元活血汤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股骨骨折

    补肾通腑方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

    黄平香毛平安方彩莲
    76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通腑方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脊髓损伤后NB患者9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与间歇性无菌导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肾通腑方治疗。2组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日平均单次尿量和日平均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气短自汗、面色胱白、倦怠无力和小便频多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气短自汗、面色晄白、倦怠无力和小便频多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高于治疗前,而日平均排尿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高于对照组,而日平均排尿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U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通腑方对脊髓损伤后NB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补肾通腑方脊髓损伤膀胱,神经原性治疗结果

    新型面罩下七氟烷吸入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临床应用

    黄月伟王海燕陈蕾高特生...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面罩下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应用于患儿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疾患儿92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新型面罩吸入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对照组经普通面罩吸入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2组均机械通气全身麻醉,探讨2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MAP)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刻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气峰压(PI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置入情况:观察组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术毕恢复情况: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于对照组(20%),观察组(9%)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新型吸入麻醉面罩下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在患儿眼科麻醉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麻醉诱导后喉罩的一次成功置入率较高,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麻醉呼吸工具。

    麻醉面罩喉面罩麻醉,全身麻醉,吸入

    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睡眠质量血清催乳素C反应蛋白的影响

    颜铁论谢何杰吴秋琳陈卫丰...
    774-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睡眠质量、血清催乳素(PRL)、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9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6例,奇号)和对照组(46例,偶号),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联合劳拉西泮治疗,联合组服用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8和12周后评估2组精神分裂症状[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治疗前后变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神经营养指标变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及血清催乳素(PRL)、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PANSS评分均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4周(46±5)、8周(40±4)及12周(32±4)后低于对照组(48±5、42±4、34±4,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MoCA(12。5±1。5)、MMSE(12。1±1。0)]低于对照组[MoCA(18。2±2。0);MMSE(17。6±1。6)](P<0。05);治疗 12 周后,2 组患者 PSQI 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睡眠质量(0。85±0。12);入睡时间(0。98±0。24);睡眠时间(0。97±0。18);睡眠效率(0。86±0。14);睡眠障碍(0。88±0。07);日间功能(0。79±0。18)]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1。02±0。47);入睡时间(1。04±0。34);睡眠时间(1。05±0。38);睡眠效率(1。03±0。56);睡眠障碍(1。01±0。41);日 间功能(1。01±0。57)](P<0。05);治疗 12 周后,2组血清 BDNF、NT-3、DA、5-HT 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BDNF(4715±138)ng/ml,NT-3(179±18)ng/ml,DA(71±7)ng/ml,5-HT(44±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BDNF(4 218±162)ng/ml,NT-3(150±16)ng/ml,DA(61±6)ng/ml,5-HT(36±5)ng/ml](P<0。05);治疗12周后,2组血清PRL和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RL组间[联合组(64±11)ng/ml,对照组(67±10)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周后联合组CRP(53±6)mg/L水平低于对照组(56±6)mg/L(P<0。05);联合组总发生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 相较帕利哌酮联合劳拉西泮,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能更好缓解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程度、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值得应用。

    棕榈酸帕利哌酮右佐匹克隆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

    著作权使用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780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奥氮平致代谢紊乱改药后代谢变化和复发影响因素

    原搏李博周必芬
    781-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奥氮平致代谢紊乱改药后代谢变化和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奥氮平后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7例,收集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基线时以及改药3个月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记录改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与同组基线时比较,改药3个月后改用利培酮组体质量指数增高[基线时为(23。89±2。40)kg/m2,3个月后为(24。67±1。73)kg/m2],改用阿立哌唑组IRI降低[基线时为(4。70±2。28),3个月后为(3。68±1。84)],改用氨磺必利组总胆固醇以及LDL-C水平降低[基线时分别为(5。25±1。74)mmol/L、(3。3±1。2)mmol/L,3个月后分别为(4。24±1。08)mmol/L、(2。7±0。8)mmol/L],改用利培酮组总胆固醇水平增高[基线时为(4。84±1。37)mmol/L,3个月后为(5。33±1。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为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P<0。05),改药前病情稳定时长、改用药物为利培酮、布南色林以及氨磺必利为保护因素(OR=0。826、0。339、0。477、0。490,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使用奥氮平后代谢紊乱患者更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基线临床状况以及该药的疾病复发风险。

    精神分裂症奥氮平代谢紊乱抗精神病药复发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蔡永琴沈利萍吴春苗
    786-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叶酸、维生素B12(VB12)、二甲双胍联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收治的112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B12+二甲双胍,56例)和研究组(叶酸+VB12+二甲双胍,56例)。对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临床疗效、CD4+、CD8+、CD4+/CD8+水平、Th1、Th17、Th1/Th17水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OMA-IR、HbA1c、FINS和Hey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CD8+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h1、Th17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h1/Th17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叶酸与VB12、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有助于控糖,还可提高免疫,调节Th1/Th17平衡,且安全可靠,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叶酸维生素B12二甲双胍糖尿病,2型胰岛素抵抗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