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连温胆汤联合靳三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对胃肠激素及血清环氧化酶核因子-κB的影响

    张俊平王历花
    1293-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靳三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对胃肠激素及血清环氧化酶(COX-2)、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的1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和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靳三针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及血清COX-2、NF-κB的变化,随访2组患者半年,比较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痛、嗳气等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肠激素相关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上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OX-2、NF-κB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3。6%,研究组患者未见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连温胆汤联合靳三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对胃肠激素起到调节作用,并可减轻胃内炎症反应。

    黄连温胆汤针灸疗法胆汁反流胃炎胃肠激素类环氧化酶2核因子-κB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药物与作用机制

    邵素吴静
    1297-130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24年6月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有关的临床文献1 214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归纳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潜在有效药物组合及用药特点,对核心药物组合用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信号通路及作用靶点加以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有效处方28手,处方中涵盖中药116味,应用频次前20位以补气药、理气药、利水渗湿类药物为主,支持度≥10、置信度≥0。6的中药核心组合为甘草-党参-香附;甘草-党参-香附组合中涉及20个有效成分、35个核心靶点,7个信号通路,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以补中益气类、疏肝理气、利水渗湿类中药为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甘草-党参-香附"可能利用炎症反应、细胞对非生物刺激的响应及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慢性胃炎的治疗进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药疗法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关于来稿图片发表需遵循的原则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1303页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宋金辉余丹华周金丽施婵宏...
    1304-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颅内治疗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1308页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对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张磊钟丽诸晨辉梁军才...
    1309-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对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患者资料的均衡性,匹配成功后每组患者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微环境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患者免疫微环境动态变化差异。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在不同时点、不同组别、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匹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CD8+、辅助性T细胞(Th)17和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Treg、CD4+/CD8+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免疫微环境指标动态变化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8%)高于对照组(63。0%)(P<0。05)。2组对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度和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在不同时间的影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免疫微环境具有一定影响,且在中度和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结肠炎,溃疡性治疗结果维得利珠单抗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1315页

    抗抑郁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

    李蓓蕾吕雄胜李媛媛
    1316-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抑郁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24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抗抑郁药使用情况,按照是否出现PRAE分为PRAE组104例与非PRAE组138例,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抑郁药与COPD发生PRAE之间的关系。结果 PRAE组的年龄、是否使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使用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以及C反应蛋白与非PRA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3。870、7。744、8。039、4。454、4。162、-8。397、3。254,P均<0。05)。将是否发生 PRAE 作为因变量,运用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使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使用持续时间为PRA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8、1。383,P<0。05)。分别将是否发生肺炎、是否发生急性加重为因变量,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支原体感染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使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使用持续时间仍为肺炎以及COPD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0、1。446以及2。246、1。514,P均<0。05)。结论 抗抑郁药与COPD肺炎和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有关,应密切监测抗抑郁药处方的不良反应,并考虑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

    抗抑郁药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急性加重

    肝功能异常者硬膜外麻醉中使用罗哌卡因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顾健坤杨世忠周超瑞陈娜...
    1321-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功能异常者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的药效学,并分析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条件下行上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组(38例)和无异常组(52例),收集2组患者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后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比较2组患者注药前、用药10 min、用药20 min、用药60 min、用药90 min、用药120 min、用药18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及2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20 min和180 min时,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无异常组(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率高于无异常组(x2=24。354、4。409,P<0。05);结论 肝功能异常和无异常者应用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效果无差异,但肝功能异常者使用罗哌卡因麻醉后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稳定性较差,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建议此类患者应用罗哌卡因时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加强对其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护。

    肝功能异常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安全性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王铎
    1326-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80例接受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的冠心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万U/d,B组尿激酶使用剂量为50万U/d;持续治疗7 d,随访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不同部位患肢周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比较2组溶栓率、消肿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患肢静脉血栓消长和静脉内血流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踝上5 cm、膝下10 cm和膝上10 cm患肢周径均小于B组(P<0。05);A组治疗后血清FBG、D-D水平均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溶栓率、消肿率均高于B组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显效率高于B组(P<0。05);2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和严重脏器出血,以便血、血尿、牙龈出血等轻微不良反应为主,停药后均显著缓解,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100万U/d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优于50万U/d,且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冠心病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纤维蛋白溶解药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