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验证

    杨斌原丽莉
    205-211,后插1-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小建中汤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白芍、饴糖6种中药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类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及方向.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小建中汤6种中草药的相关化学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搜索活性化学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靶点和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靶点;筛选出疾病主要症状、疾病和药物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Version 3.7.2软件绘制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共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出可能的关键基因;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分析治疗的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及Pymol对关键靶点与相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验证小建中汤对靶点蛋白、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分析得到小建中汤具有128个活性化学成分作用于75个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靶点,其中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胱天蛋白酶3(CASP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为核心靶点;而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核心活性成分是儿茶素、羟黄酮、芍药内苷C、拟雌内酯、草果甲素等;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脂筏、膜微结构域、膜区、细胞小凹等细胞区域,作用于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重要的是具有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氧化应激反应.生物学通路则主要集中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胃癌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核心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小建中汤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的作用机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实验验证小建中汤可下调靶点蛋白IL-6的表达,抑制肠上皮损伤.

    小建中汤网络药理学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分子对接模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糖尿病合并耐药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

    柴春维石亮白永忠董立明...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耐药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选取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合并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未合并组),和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同时依据药敏结果将合并组患者分为敏感组(32例)和耐药组(28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特点.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未合并组、合并组CD4+%、CD4/CD8比值依次降低,CD8+%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组中耐药组与敏感组相比,CD4+%、CD4+/CD8+比值进一步降低,CD8+%升高(P<0.01).结论 T细胞亚群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合并耐药结核发生的关键因素.针对该方向所制定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新途径.

    糖尿病结核,肺结核,抗多种药物性T淋巴细胞亚群

    阿仑膦酸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李建兰孙贤杰李玉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对骨代谢相关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加钙剂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监测和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骨代谢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疗效(71%)高于对照组(52%,x2=8.797,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2组关节功能均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Z=2.14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类风湿因子(RF)均降低,且治疗后的相关炎症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4.7± 2.3)mm/1 h 和(20.8±3.9)mm/1h、(10.3±1.4)mg/L 和(16.1±1.7)mg/L、(13.1±2.4)pg/ml 和(24.1±3.4)pg/ml、(21.8±2.8)U/ml 和(32.6±3.1)U/ml,t=8.197、9.762、14.741、11.626,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观察组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 Ⅰ NP)降低[(11.5±2.1)ng/ml和(16.2±1.7)ng/ml、(87.7±7.4)U/L 和(96.9±8.6)U/L、(53.8±5.6)ng/ml 和(61.3±6.2)ng/ml],骨密度(BMD)水平[(0.74±0.20)g/cm3和(0.55±0.11)g/cm3]升高(t=12.267、4.325、10.174、8.993,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况.

    阿仑膦酸钠关节炎,类风湿骨质疏松治疗效果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220页

    银翘散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效果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杜亚哲肖少伟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型流感采用银翘散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甲型流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试验组(49例),对照组行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试验组行磷酸奥司他韦联合银翘散治疗,治疗周期为5 d.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病毒转阴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乏力缓解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5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咳嗽,头痛,乏力评分,CD4+、CD8+百分比,CD4+/CD8+比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病毒转阴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乏力缓解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后3、5 d 2组TNF-α、IL-6、CRP、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治疗5 d后2组咳嗽、头痛、乏力评分及CD8+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头晕、腹泻、皮疹、恶心呕吐各1例,试验组出现头晕、皮疹各1例,腹泻、恶心呕吐各2例,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与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5,P>0.05).结论 甲型流感采用银翘散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儿免疫能力,促进患儿康复,且安全、可靠.

    多成分抗感冒、流感和过敏药银翘散奥司他韦治疗结果淋巴细胞亚群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暴露的影响

    白慧利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暴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于濮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2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7例)、正常剂量组(24例)和高剂量组(21例).比较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钾离子、钠离子、尿酸、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各项临床指标数据;将3组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慢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冠心病、向心性肥胖、精神症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健康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结果 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钾离子、钠离子、尿酸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发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慢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冠心病、向心性肥胖、精神症状患者的占比高于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所提升,低剂量组患者健康状态优于正常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P<0.05).3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个性化代替治疗对其激素暴露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血脂、血糖变化,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激素暴露的风险,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个体化给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垂体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替代激素暴露

    利妥昔单抗注射与中药外敷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癌胚抗原的影响

    倪建芬来洁田碧云闻瑶...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注射与中药外敷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1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序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外敷和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2组生存率、近期疗效、至少完成4个化疗周期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铁调素(HEPC)、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及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51%(30/59)、64%(38/59),观察组为 56%(33/59)、78%(46/59),2 组 ORR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R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IL-2、IL-6、IL-8含量分别为(829±90)ng/L、(8.2±1.7)ng/L、(82±13)ng/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05±94)ng/L、(6.2±1.3)ng/L、(54± 9)ng/L;干预后对照组 HEPC、CEA、LDH 分别为(38±4)ng/ml、(6.7±1.2)ng/ml、(255±64)U/L,观察组分别为(30±4)ng/ml、(4.3±1.0)ng/ml、(214±38)U/L;对照组患者 CD3+、CD4+、CD4+/CD8+分别为(58±4)、(26.6±3.0)、(1.24±0.32),观察组患者为(62±5)、(29.8±3.6)、(1.65±0.35);对照组患者 IgA、IgG、IgM 分别为(1.89±0.56)ng/L、(12.8±2.6)ng/L、(1.33±0.43)ng/L,观察组分别为(2.58±0.44)ng/L、(15.8±3.3)ng/L、(1.98±0.52)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化疗相关死亡,主要不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9%(17/59),观察组为34%(20/5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注射与中药外敷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升患者1年内生存率并提升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情况,治疗不良反应可控.

    敷贴疗法利妥昔单抗淋巴瘤,非霍奇金治疗结果白细胞介素

    维生素D补充对早产儿骨代谢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彭晓瑞方玉玲胡艳松邹晴...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早产儿骨代谢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3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保暖等治疗,并使用早产儿专属的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在保持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维生素D补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骨代谢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细胞亚群.结果 经治疗2组早产儿身长、体质量、骨密度均增加,且观察组[(47±4)cm、(3.2±0.7)kg、(2 890± 344)g/cm2]较对照组[(45±3)cm、(2.8±0.5)kg、(2 315±319)g/cm2]增幅更大(P<0.05).对照组早产儿血清磷、血清钙、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产儿的血清磷水平(1.89±0.09)mmol/L降低,且低于对照组(2.07±0.10)mmol/L;血清钙、血清25-羟维生素 D、血清碱性磷酸酶[(2.25±0.27)mmol/L、(32±6)nmol/L、(437±35)U/L]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2.06±0.12)mmol/L、(26±4)nmol/L、(266±45)U/L](P<0.05).2组早产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CD3+、CD4+、CD8+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的CD3+、CD4+、CD8+水平均升高,且CD3+、CD4+水平[(70±5)%、(40± 3)%]高于对照组[(64±4)%、(36±3)%](P<0.05);但2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补充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骨密度的增加,改善早产儿的骨代谢水平与钙磷代谢,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婴儿,早产骨骼骨化三醇免疫,体液骨密度

    关于研究伦理问题的说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242页

    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的影响

    韩槟屾俞丽君陈巍巍吕江军...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以及分析地塞米松能否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90例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根据是否给予地塞米松及给药途径进行分组,分为E组(硬膜外给药)、1组(静脉给药)、W组(未给药).其中,E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I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W组则不给予地塞米松.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4 d的CRP和WBC,比较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d,3组产妇的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E组与I组、E组与W组的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与W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产妇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E组与Ⅰ组、Ⅰ组与W组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与W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在产褥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损伤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静脉给药,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能够更有效地使初产孕妇行剖宫产患者术后异常升高的CRP和血清WBC趋向于正常水平.无论是硬膜外还是静脉给药,地塞米松均能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率.

    硬膜外腔地塞米松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计数产褥期感染神经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