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

    王进华滕云娟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方法 纳入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实施手术方案,根据治疗方法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处理,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处理,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首次使用镇痛药物的剂量、次数、舒适度情况,不同时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以及发生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观察组更早,持续时间长,使用体况评分(BCS)高,使用镇痛药物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2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的NSE与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比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麻醉,脊椎老年人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更昔洛韦全身用药时机的临床观察

    徐莉王峻峰郝茜张汝鑫...
    452-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不同时机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治疗后的视力效果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更昔洛韦全身用药不同时机对ARNs患者远期视力及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入院诊断ARNs 22例(23只眼)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开始全身使用更昔洛韦的不同时间点,将患者分为A组(早期治疗组,12只眼,发病2周内开始使用更昔洛韦)和B组(未早期治疗组,11只眼,发病2周后开始使用更昔洛韦)。随访时间1~130周。结果 随访末期视力(BCVA)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9,P=0。037),随访末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A组为25%(3/12),低于B组6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ARNs患者早期(2周内)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较未早期使用(2周后),远期视力明显改善,视网膜脱离风险减小。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更昔洛韦视力视网膜脱离

    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孙浩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MR)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MMR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历资料,分析MMR蛋白Mut L蛋白同系物1(MLH1)、Mut S蛋白同系物2(MSH2)、Mut S蛋白同系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的表达情况并将错配蛋白缺失(dMMR)与其他临床病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患者中存在MLH1缺失5例(2。4%),PMS2 缺失 10 例(4。7%),MSH2 与 MSH6 分别缺失 2 例(0。9%),MLH1、PMS2 共同缺失 5 例(2。4%),MSH2、MSH6共同缺失2例(0。9%)。21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MMR 12例占5。7%;dMM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有无神经侵犯均无关;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结论 MMR表达缺失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相关,通过对MMR的检测可对术后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并对判断癌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肿瘤错配修复蛋白病理学,临床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459页

    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冯英王玉梅
    46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阳陇海医院就诊的8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在经期过后5~7 d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对照组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观察组则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盆腔肿块情况),治疗前后激素水平(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术前和术后第3天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以及妊娠与复发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疗效更佳(P<0。05)。经治疗2组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相对降幅更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3天2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升高,观察组相对升幅更小(P<0。05)。经治疗观察组妊娠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炎性反应,且对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均有突出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糖皮质激素类戈舍瑞林妊娠率

    对来稿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的有关要求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464页

    不同制备工艺伏立康唑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

    沈佩霞吴思雯郁闻彦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制备工艺伏立康唑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方法 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国产(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与进口(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伏立康唑注射剂,剂量40 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5、30、60、120、240、360、480、720、1 440 min不同制备工艺伏立康唑注射剂血药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分析伏立康唑注射剂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并对比不同制备工艺伏立康唑注射剂血浆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国产与进口伏立康唑注射剂在大鼠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到达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Tmax)、最大血药浓度(Cmax)、清除率(CL)、24 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24 h)以及平均滞留时间(MRT)比较[(5。00±0。10)min、(28。4±2。4)μg/ml、(3。5±1。6)ml·h-1·kg-1、(249±27)μg·h-1·ml-1、(7。7±1。3)h 和(5。00±0。20)min、(30。1±2。3)μg/ml、(2。4±0。6)ml·h-1·kg-1、(233±20)μg·h-1·ml-1、(6。8±1。0)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组织在给药后480 min逐渐降低,各主要脏器以及组织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消除具有一致性。结论 不同制备工艺伏立康唑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接近,在不同脏器组织内的暴露也无明显差异,药代动力学过程无明显差异。

    伏立康唑大鼠代谢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某院1 9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新娜李明李瑞明杨同聚...
    470-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挖掘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2021-2023年监测的ADR报告1 91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类型、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引起严重ADR的主要药品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19例ADR中"一般"有1 203例;ADR上报以临床医师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人群;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例数最多;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共1 064例;引起严重ADR的主要药品有奥沙利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等;1 919例ADR报告中1 862例患者好转。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类别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药品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抗感染药报告分析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