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腰麻对围手术期母婴的影响

    曹天彪宋文学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术后镇痛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择期腰麻下行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产妇 300 例.将产妇随机分为五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 10 mg复合艾司氯胺酮 15 mg组(LA1 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 10 mg复合艾司氯胺酮 12.5 mg组(LA2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 10 mg复合艾司氯胺酮 10 mg组(LA3 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10 mg复合艾司氯胺酮 7.5 mg组(LA4 组)和 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 10 mg组(对照组,L组),每组 60 例.记录产妇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后 1、3、5、10 min(T1、T2、T3、T4)、胎儿取出后 1、3、5、10 min(T5、T6、T7、T8)及手术结束时(T9)的MAP、HR及SpO2;针刺法评价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麻醉阻滞平面、平面达T4 比例及平面达峰时间;使用改良Bromage评分(MBS)评定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记录出生后 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 4、8、12、24、48 h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PCEA按压情况;同时记录产妇术前 1 d和术后 3、7 d抑郁程度.结果:恶心呕吐发生率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新生儿出生后 1、5、10 min的Apgar评分均为 8~10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发生率LA1 组明显高于L组(P<0.05);寒战发生率LA1 组明显低于L组(P<0.05);牵拉反应发生率LA1 组明显低于L组(P<0.05).与T0 时比较,LA1 组在T1、T2、T3、T5、T6、T7 时MAP均明显降低(P<0.05);LA2 组、LA3 组在T1、T2、T3、T5、T6 时MAP均明显降低(P<0.05);LA4 组在T1、T2、T3、T5 时MAP均明显降低(P<0.05);L组在T1、T2、T3、T5、T6 时MA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 时比较,LA1 组、LA2 组、LA3组、LA4 组在不同时间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在T2、T3、T5 时HR明显加快(P<0.05).不同时间五组的SpO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LA1 组、LA2 组、LA3 组、LA4 组在不同时间时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在T2 时HR较LA1 组明显快(P<0.05);L组在T2、T3 时HR均较LA2 组、LA3 组及LA4 组明显快(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LA1 组明显早于LA4 组和L组(P<0.05),LA2 组明显早于L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LA1 组明显短于L组(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LA1 组明显早于LA4 组和L组(P<0.05),LA2 组明显短于L组(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五组依次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阻滞平面达T4 比例LA1 组明显多于L组(P<0.05).麻醉阻滞平面达峰时间LA1 组、LA2 组均明显早于L组(P<0.05).术后 4、8、12、24、48 h时LA1 组、LA2 组、LA3 组、LA4 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L组(P<0.05).LA1 组、LA2 组、LA3 组、LA4组术后 3、7 d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L组和术前 1 d(P<0.05).PCEA按压次数LA1 组、LA2 组均明显少于L组(P<0.05),LA1 组明显少于LA4 组(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氯胺酮腰麻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明显改善了麻醉效果,加快了产妇运动恢复,并且不会引起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寒战反应,减少了术后PCEA按压次数,明显减轻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及产后早期抑郁程度.其中盐酸罗哌卡因 10 mg复合艾司氯胺酮12.5 mg用于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稳定.

    盐酸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剖宫产术腰麻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不孕的风险因素分析

    刘蘅哲范盛然赵慧娟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不孕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 9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妊娠,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 例,妊娠)和研究组(32 例,未妊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肝功能状况、BMI、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肌瘤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宫腔形态、肌瘤类型、肌瘤直径、肌瘤数目、术中损伤输卵管、盆腔粘连和术后卵巢早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 岁,宫腔形态异常,肌瘤直径≥10 cm,术中损伤输卵管,盆腔中重度粘连和术后卵巢早衰是导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不孕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过高、宫腔形态异常、肌瘤直径过大、术中损伤输卵管、盆腔中重度粘连和术后卵巢早衰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不孕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有效预防和管理对于降低术后不孕风险至关重要.

    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孕

    浅析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

    张翔宇郭海峰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 300 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大司天"背景特点的客观和其各自对运气理论阐发的主观两大角度挖掘,研究发现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寒热温凉的不同,均与各自所值"六气大司天"特点相契合;金元四大家皆推崇五运六气理论及运气思维下六气与人体经络脏腑气化密切联系的六经气化学说.本文探讨运气学说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以冀对五运六气与各家学说研究提供一点浅见.

    五运六气金元四大家六气大司天六经气化各家学说

    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彭任忠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自然流产高危人群准确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多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 2018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共 278 例,根据是否发生自然流产分为自然流产组(n=40)和妊娠组(n=23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分析该模型用于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风险预测的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甘油三酯水平、高Hcy水平、高TSH水平及TPOAb阳性均是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的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风险logit(Y)=1.68+1.63×糖化血红蛋白(%)+1.85×甘油三酯(mmol/L)+1.48×Hcy(μmol/L)+0.60×TSH(mIU/L)+0.96×TPOAb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模型用于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风险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 0.90[95%CI(0.85,0.97)],最佳cut-off值为 8.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6.15%、80.78%.结论:妊娠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自然流产的发生与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甘油三酯水平、高Hcy水平、高TSH水平及TPOAb阳性均有关,而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在指导临床医生早期准确识别自然流产高危人群方面显示出良好价值.

    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然流产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IL-38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博慧孙云晖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 38(interleukin-38,IL-38)是IL-1 家族的最新成员,在健康者及患者血清中均可表达.它可以通过结合相关受体,调节信号通路发挥其对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功能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IL-38 在肿瘤、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IL-38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扮演着炎症调节的重要角色.

    白细胞介素38呼吸系统疾病炎症因子

    艾司氯胺酮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潘欣郭丰晓王鹏飞张辰喜...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胺酮是一种苯环利啶衍生物,由左旋氯胺酮和右旋氯胺酮构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具有多种应用的静脉麻醉药,而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S-对映异构体,其药效是外消旋混合物的两倍,具有更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并减少氯胺酮相关精神副作用的发生率.目前艾司氯胺酮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艾司氯胺酮的药理机制、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艾司氯胺酮胸外科作用机制

    结直肠癌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丁云馨何淑玲李庆王怡欢...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发生在消化道上的一种消耗性恶性肿瘤,随着癌细胞不断消耗体内营养物质,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结直肠癌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危险因素,介绍了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PG-SGA)、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HA)等营养筛查工具对营养状况的评估,并介绍了其干预方法,以期为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结直肠癌营养不良危险因素营养状况干预方法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陈浩月王晓玉于润原李澎...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的同时还会对个人健康和经济状况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探究非特异性腰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更好地为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本文检索近十年国内外关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最新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和系统回顾.结果发现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没有已知的病理解剖学原因.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复发率高,需要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法和持续的关注.综上,针对非特异性腰痛需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注重个体化康复方案和监测疗效.

    非特异性腰痛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疗方法疗效评价

    肌肉减少症和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勇蒋联建梁功强黄文文...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肉减少症和骨关节炎(OA)同为年龄相关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研究报道中,OA与肌肉减少症关系密切,常呈伴发趋势,但两者相互关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两者的研究不断深入,肌肉减少症和OA两者的发病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明了.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肌肉减少症和OA的相关性研究,从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望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指导.

    肌肉减少症骨关节炎运动营养

    免疫检查点到个体化治疗策略的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现状与进展

    刘险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一种高发、高死亡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 80%以上.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手段,已经在晚期NSCLC的一线或二线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对ICI不敏感或出现耐药,因此,寻找有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和开发个体化治疗策略是当前肺癌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肺癌的免疫生物学特征、ICI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ICI效果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方向,并对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

    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测生物标志物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