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梁小辉彭博练绮雯李子一...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 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 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低位直肠癌影响因素

    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D-二聚体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

    任思达吴展陵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B)、D-二聚体(D-D),研究hs-CRP/PAB、D-D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经胸腔镜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根据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组(60例)和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后的静脉血,检测其血清hs-CRP/PAB、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PAB、D-D水平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组血清hs-CRP/PAB、D-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PAB高水平、D-D高水平是影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s-CRP/PAB、D-D联合诊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价值高于hs-CRP/PAB及D-D单独诊断。结论 hs-CRP/PAB、D-D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血清中表达水平均升高,两者是影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D-二聚体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朱丹丹郭泽磾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调查了 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8例通过痰培养检测出细菌的患儿被列为A组,66例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患有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被列为B组,62例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被列为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CT、CRP、WBC水平并对急性细菌感染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A组患儿的PCT、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PCT、CRP、WBC以及三项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31~0。742,P<0。001)、0。516(0。408~0。625,P=0。757)、0。582(0。515~0。650,P=0。016)和0。779(0。730~0。827,P<0。001)。在5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革兰氏阳性(G+)细菌感染有34例(58。62%),革兰氏阴性(G-)细菌感染有24例(41。38%),G+和G-细菌感染间的PCT、CRP、WBC水平和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和WBC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区分儿童急性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其水平可以提示临床医生注意病原体类型,并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价值

    陈阿习钱伟军李立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LCNEC)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提高PLCNEC临床术前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肺原发性PLCNEC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 16例PLCNEC周围型14例(87。5%),中央型2例(12。5%),10例(62。5%)位于双肺上叶,1例(6。25%)位于右肺中叶,5例(31。25%)位于双肺下叶;肿瘤最大长径平均>4 cm;14例(87。5%)肿瘤形态不规则,12例(75%)呈分叶状,3例(18。75%)周围见毛刺,1例(6。25%)周围见磨玻璃影;10例(62。5%)肿瘤边界清晰;15例(93。75%)肿瘤密度不均匀,伴1例(6。25%)肿瘤内空洞形成,1例(6。25%)肿瘤内点状钙化,1例(6。25%)密度均匀;8例(50%)邻近胸膜增厚;10例(62。5%)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4例(25%)肺内见结节;1例(6。25%)出现肝脏低密度转移灶。增强扫描15例(93。75%)呈轻-中度强化,1例(6。25%)明显强化,15例(93。75%)均出现局灶性、弥漫性坏死。结论 当肺周围出现较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有分叶、邻近胸膜受侵增厚、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依据,但确诊仍需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多层螺旋CT肺肿瘤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价值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仑伐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的影响

    陈志文高恒毅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仑伐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被临床诊断为肝癌晚期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25例(接受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以下称"三联疗法"),对照组25例(接受TACE+仑伐替尼,以下称"两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及门静脉癌栓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及门静脉癌栓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也优于对照组(36%vs。16%,P<0。001)。观察组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强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19。80个月vs。16。10个月,P=0。035)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10个月vs。6。70个月,P=0。04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联疗法的疗效优于两联疗法,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OS和PFS,对此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理论依据。

    肝动脉化疗栓塞仑伐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1不可切除肝癌免疫

    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老年人冠心病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分析

    段翠霞陈众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预测老年冠心病(CHD)的潜力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180名患有CHD的老年患者(CHD组)和200名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CHD患者在出院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患者被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被视为预后良好组。比较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和PCT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和PCT对CHD和CHD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组血清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和PCT是CHD的相关因素。CRP、PCT 和两者联合诊断 CH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58(95%CI:0。822~0。893,P<0。001)、0。762(95%CI:0。713~0。812,P<0。001)、0。922(95%CI:0。894~0。950,P<0。001)。预后不良组的CRP和PCT水平大大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RP、PCT和两者联合诊断CHD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95%CI:0。703~0。797,P<0。001)、0。651(95%CI:0。597~0。705,P<0。001)、0。859(95%CI:0。823~0。894,P<0。001)。结论 老年 CHD 患者的血清 PCT和CRP 水平均异常升高,且较高的水平与较高的CHD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PCT和CRP的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预后不良联合诊断

    飞秒激光LenSAR与LenSx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魏小威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LenSAR与LenSx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完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成SAR组与Sx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SAR组行飞秒激光LenSAR治疗,Sx组行飞秒激光LenSx治疗,统计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AR组前囊膜切开时间、尝试对接次数、预劈核时间以及激光发射时间均少于Sx组,负压吸引眼球时间长于Sx组(P<0。05);术后两组眼压较术前均升高,且SAR组眼压升高幅度高于Sx组(P<0。05);与Sx组27。08%相比,SAR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下降(P<0。05)。结论 飞秒激光LenSAR与LenSx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各异,其中LenSAR便于接口对接,且并发症少,而LenSx能有效控制眼压且减少总负压吸引眼球时长。

    飞秒激光LenSARLenSx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老年白内障

    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人群中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发病风险研究

    杜勇超唐智旺李南南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 150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服用茚地那韦组(观察组)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并收集180例结石标本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结石成分构成及差异。结果 观察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类为主,在磷酸钙类、磷酸铵镁、尿酸类结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草酸钙类结石少于对照组,茚地那韦药物结石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结石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会增加泌尿系结石发病风险,其药物性结石,即茚地那韦结石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组,可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如服药时水化尿液等重要举措,以降低结石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茚地那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分析发病风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程傲佩曹艳红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58例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平顶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总胆固醇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n=90)和对照组(n=68)。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血脂水平。使用Logistic分析研究类风湿关节炎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评估总胆固醇与CRP和疾病活动度的的关系。结果 高脂血症在类风湿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6。96%。高脂血症组的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CRP(调整后OR=1。78,95%CI:1。29~4。11,P<0。001)、抗CCP(调整后OR=0。86,95%CI:0。69~0。97,P<0。001)、TG(调整后 OR=1。39,95%CI:1。14~2。07,P<0。001)、LDL(调整后 OR=1。81,95%CI:1。21~3。39,P<0。001)为类风湿患者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的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指数与总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r=0。25,P=0。016)。结论 高脂血症在RA患者中很常见,并且与CRP水平和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有必要提高医护人员对RA活动期高脂血症的认识。

    类风湿性关节炎总胆固醇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

    早期神经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徐栋任瑞涛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神经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3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试验组选择在发病24 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选择在发病72~96 h进行手术。结果 试验组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神经介入神经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