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相关暴发性1型糖尿病病例总结及文献复习

    景丹刘丽娜潘虎虎刘向科...
    30-32,35页

    妊娠暴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死宫内

    妊娠合并胃癌伴双侧卵巢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张振华孟娜刘梅吕佳...
    33-35页

    胃癌妊娠卵巢肿瘤卵巢转移癌腹水

    1例巨大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堵塞右心合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汪梦琴庄颖郑雅宁
    36-38,48页

    平滑肌瘤血管内平滑肌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心理护理康复护理

    5例16p13.11微重复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陈敏晖黄秀琼刘欣茹林雨虹...
    39-42,前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5 例16p13.11 区出现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2019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5 例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胎儿羊水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对诊断为16p13.11 微重复的胎儿遗传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未见异常;SNP array 结果显示在 16p13.11 区域存在着 846.1~1 600 kb 的微重复,共涉及到 NDE1、ABCC6、MYH11 等6 个OMIM基因;其中2 例未进行遗传溯源,另3 例遗传自父源或母源的16p13.11 微重复片段的胎儿足月分娩,随访未见异常.结论 16p13.11 片段微重复胎儿产前诊断存在表型不完全外显,且缺乏特异性的表型.

    16p13.11拷贝数变异SNParray产前诊断

    13例子宫颈胃型腺癌漏诊误诊分析

    汪鑫刘玉立杜欣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临床特征、诊断经过,总结漏诊及误诊原因,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2016 年 12 月至2023 年2 月经病理确诊并且存在漏诊误诊的 13 例 G-EAC 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总结漏诊及误诊原因.结果 有阴道流液8 例(61.5%),阴道出血表现4 例(30.8%),以B超发现宫颈管异常回声表现 1 例;9 例宫颈外观正常(69.2%),3 例宫颈菜花样,1 例宫颈肿物.9 例行 HPV检测,均为阴性;9 例行 TCT 检查,6 例(66.7%)异常.7 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4 例(57.1%)CA199 升高,4 例(57.1%)CA125 升高,3 例(42.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13 例行盆腔超声检查,5 例(38.5%)宫颈回声改变;10 例行MRI检查,7 例(70.0%)提示宫颈恶性肿瘤.初步诊断误诊为阴道炎7 例(53.8%),卵巢囊肿1 例,痔疮2 例,异常子宫出血2 例,宫颈息肉1 例,延迟诊断时间为 5 天~3 年.最终经宫颈活检或诊刮确诊 9 例(69.2%),4 例(30.8%)在术后病理确诊.5 例随访4~34 月死亡,7 例随访1~24 月存活,1 例住院中.结论 G-EAC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分化好,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认识,重视患者主诉及妇科超声检查,对可疑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积极行宫颈多点活检甚至宫颈锥切术;病理科医生需要提高对该疾病认识,重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高诊断率.

    宫颈癌胃型腺癌漏诊误诊

    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吴琮璋刘婷婷余桂梅倪茗...
    49-52,63,前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进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39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 个月患者PF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FD组(n =41)与无PFD组(n =98).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 PFD 的相关指标;经MedCalc软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 4.0"rms"包构建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吸烟、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人工流产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的AUC分别为 0.674、0.8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49 岁、24.4 kg/m2.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是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 0.675(95%CI:0.633-0.732),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19,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结论 本研究基于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对PF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对PFD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降低PFD的发生率.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不孕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观察性研究

    陈春艳曾欣柳蔡晶刘琳...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不孕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和不孕症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HPV检测的不孕症人群(不孕组)和门诊体检人群(对照组)HPV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HPV及其不同亚型的感染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HPV感染是否与不孕症的发生相关,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在不同年龄分组内和不孕症的发生相关的HPV亚型.结果 两组高危型HPV及低危型HPV感染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分层分析,20~30 岁不孕症患者的HP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提示:20~30 岁的年轻人群不孕症的发病与HPV感染无关.30~40 岁不孕人群高危型HPV中HPV66、HPV68 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不孕症风险分别为未感染的 1.396 倍和 1.383 倍(OR:1.396,95%CI:1.083-1.800;OR:1.383,95%CI:1.054-1.816).40~50 岁不孕人群高危型HPV 中HPV16、HPV66 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不孕症的风险为未感染人群的 1.762 倍、2.222 倍(OR:1.762,95%CI:1.343-2.313;OR:2.222,95%CI:1.377-3.586).低危型HPV中HPV6、HPV11 的感染为大于 30 岁不孕人群不孕症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OR:1.463,95%CI:1.161-1.844;OR:1.935,95%CI:1.432-2.615).结论 HPV感染和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相关,HPV16、HPV66、HPV68、HPV6、HPV11 亚型的感染可能为 30 岁以上女性不孕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不孕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亚型

    临沂地区脐带血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暴露水平

    杜伟王琳倩胡矩锋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临沂地区脐带血中的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浓度水平,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胎儿PFAS的负荷状况.方法 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在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山东临沂加入出生队列的420 例母婴队列中选取120 例经阴道自然分娩足月产儿脐血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脐带血中29 种PFAS浓度,评估其暴露水平.结果 样本中未检出6:2 FTS,样本中检出率较低的 PFAS 分别为:4:2 FTS(17.5%)、8:2 FTS(6%)、FOSA(15%)、NADONA(10%)、N-EtFOSAA(3%)、N-MeFOSAA(10.8%)、PFNS(4%)、∑m2-PFOS(13%)、PFPeS(20%).其他19 种PFASs分别为:6:2 Cl-PFESA、PFBA、PFDoA、PFHpS、L-PFHxS、PFNA、PFOA、L-PFOS、6m-PFOS、3,4,5m-PFOS、PFUdA检出率均为100%;HFPO-DA、PFBS、PFDA、PFHpA、PFHxA、1m-PFOS、PFPeA、PFTeDA,其检出率为 77.1%~100%.PFAS的暴露浓度:PFOA的中位浓度最高(3.234 ng/mL)、其次为6:2 Cl-PFESA(1.351 ng/mL)、L-PFOS(0.935 ng/mL)、PFNA(0.268 ng/mL)、3,4,5 m-PFOS(0.191 ng/mL)、L-PFHxS(0.170 ng/mL)、PFUdA(0.122 ng/mL)、其他检出化合物的中位浓度为 0.001~0.099 ng/mL.结论 在临沂地区脐带血所检测到的 29 种PFAS中,PFOA暴露水平最高,其次是 6:2 Cl-PFESA 暴露水平已经超过以往研究中暴露水平较高的PFOS.全面评估胎儿PFAS的负荷状况,对今后进一步开展PFSA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持续监测以及健康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全氟烷基化合物多氟烷基化合物脐带血清

    CD4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蒋曼方芳衡友强王蕾...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47 mRNA及CD47 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检测 40 例宫颈癌组织、40 例HSIL和4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47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IHC检测60 例宫颈癌、30 例HSIL和3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47 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 Kaplan-Meier 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D47 蛋白表达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D47 mRNA在宫颈癌和HSIL中高表达(P<0.05),宫颈癌组和HSI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D47 在宫颈癌和HSIL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宫颈癌和HSI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7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分化程度、HPV 感染、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CD47 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CD47 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CD47 蛋白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47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CD47宫颈病变宫颈癌预后临床意义

    颈项透明层厚度在重型α地贫胎儿早孕期筛查中的预测价值

    谢洋陈剑虹钟泽艳陈迪娜...
    69-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孕11~13+6 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在预测早孕期重型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974 例孕妇临床资料,且夫妻双方为同型α地贫基因携带者.根据胎儿产前α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正常胎儿)、静止型组(静止型胎儿)、轻型组(轻型胎儿)、中间型1 组(CS/QS中间型胎儿)、中间型2 组(其他中间型胎儿)和重型组(重型胎儿),应用超声技术测量胎儿头臀径(CRL)、颈项透明层厚度(NT),比较组间差异.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NT预测重型α地贫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结果 除了中间型1 组,重型组的NT中位数倍数(MOM)明显大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NT最佳临界值为1.23 MOM,灵敏度为54.05%,特异度为80.67%.结论 NT可有效预测重型和非重型α地贫胎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颈项透明层厚度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