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杂志

桑国卫

半月刊

1001-2494

zgyxzz@cpa.org.cn,zgyxzz@yahoo.com.cn

010-58698009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四号建外SOHO九号楼18层

中国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药学界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之一。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辟有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药物化学、药物与临床、生物技术、新药介绍、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管理、学术讨论、科研简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直肠原位凝胶的应用研究进展

    雷晓萌吴玉欢彭颖王灿坚...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肠原位凝胶结合凝胶剂与直肠给药的双重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直肠原位凝胶是一类以溶液状态给药后,能在用药部位立即发生相转变,由液态相转变为非化学交联半固体凝胶的制剂,具有独特的反向热凝胶性质、良好的缓释作用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笔者参考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直肠原位凝胶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直肠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和开发高效的直肠给药制剂提供新的思路。

    直肠给药原位凝胶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炮制对京大戟化学成分及药理毒性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巍王淼米宏英张萍...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大戟为传统峻下逐水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草部毒草类,用于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疔毒等症。京大戟的化学成分含有二萜、三萜、黄酮、香豆素、有机酸及鞣质等。因其毒烈之性,历来强调以炮制品入药,经炮制后,其药性及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加热及酸性条件下,二萜类成分发生氧化、水解和重排等反应使结构发生转化,二萜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而含有苷类化合物发生水解,苷元产物含量有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总结历年文献,系统论述了京大戟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或毒理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毒性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京大戟饮片炮制药理活性毒性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大鼠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苏桂民纪国存郭通冀颖...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大鼠重复给予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考察该创新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SD大鼠,设计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疫苗低剂量组(每只1剂)和高剂量组(每只3剂)4个主试验组及3个卫星组。于第0、3、6、9、12周分别肌肉注射,进行临床观察和解剖观察,并对多种组织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体质量、食量、体温、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眼科、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杀菌抗体等指标。结果 低、高剂量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均能产生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免疫血清具有较强活性的杀菌抗体。低、高剂量组疫苗可引起大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与给药相关的改变还表现为血清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与之伴随的A/G值降低。4周恢复期后均可恢复正常。与佐剂和疫苗免疫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注射局部可见轻微至中度肉芽肿性炎症、急性炎症,坐骨神经外膜单个核细胞/混合细胞浸润、增生,淋巴结髓索浆细胞数目及粒细胞系增多等。结论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对SD大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未见免疫毒性反应,可见与铝佐剂和免疫反应相关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以及注射部位炎症。本试验剂量下,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每只3剂。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大鼠免疫原性安全性

    羌活胜湿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祁庆瑞翟秉涛岳宝森赵锋...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羌活胜湿汤(Qianghuo Shengshi decoction,QSD)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QSD物质基准量值传递规律,为QSD后续开发及质量控制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古籍记载制备15批QSD物质基准样品溶液,测定其出膏率,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明确特征峰及特征峰归属,完成QSD物质基准中8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饮片-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5批QSD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处于0。882~0。938之间,共确定24个共有峰,并指认出8个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升麻素苷、阿魏酸、洋川芎内脂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铵、羌活醇、蛇床子素。15批QSD物质基准的出膏率为22。54%~29。92%,平均出膏转移率为70。69%。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及饮片-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绿原酸0。077 2%~0。106 6%和128。05%;升麻素苷0。015 5%~0。023 8%和120。26%;阿魏酸0。047 5%~0。076 0%和 114。49%;洋川芎内脂 Ⅰ 0。006 6%~0。008 9%和 132。93%;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0。007 2%~0。009 9%和 90。27%;甘草酸铵 0。181 6%~0。273 5%和 80。53%;羌活醇 0。000 7%~0。001 3%和50。97%;蛇床子素0。000 9%~0。002 2%和13。67%。结论 本实验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QSD饮片-物质基准的全过程进行量值传递分析,为该方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羌活胜湿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量值传递

    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周立鹏雒晓卫王树楷常子豪...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次苷 B1(1)、(3S)-O-β-D-glucopyranosyl-6-[3-oxo-(2S)-butenylideny]-1,1,5-trimethylcyclohex-an-(5R)-ol(2)、淫羊藿次苷 B2(3)、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4)、鸢尾苷元(5)、鸢尾苷(6)、鸢尾甲苷A(7)、鸢尾甲苷B(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草夹竹桃苷(10)、3,4,5-三甲氧基-1-O-β-D-苯酚葡萄糖苷(11)、1-0-(4-羟甲基苯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苄基-O-β-D-葡萄糖苷(13)以及 methyl 2-[4-(α-L-rhamnopyranosyl)phenyl]acetate(14)。其中化合物6、7和8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辣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辣木叶结构鉴定异黄酮抗氧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HPLC-MS/MS分析的参松养心胶囊药效物质筛选及含量测定

    刘敏彦何敬宇何庆国董岩...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相关联的多维网络系统,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中与功效相关的质量标志物,并以发现的质量标志物为评价指标,建立高效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的药效物质作为质量标志物,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多反应监测和正负离子切换分段检测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1%甲酸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结果 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选择贡献度较高的20种化合物作为质量标志物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20种被测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1),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参松养心胶囊的药效物质筛选和质量评价。

    网络药理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参松养心胶囊多反应监测正负离子转换模式

    717解毒合剂通过NETs-CYR61/CCN1信号通路对蝮蛇咬伤大鼠局部组织损伤修复作用

    董德刚杨悦郑向龙毛文丽...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717解毒合剂对蝮蛇咬伤大鼠局部组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以及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蝮蛇咬伤组及抗蝮蛇毒血清组及717解毒合剂高、低剂量组。收集血清、大腿腓肠肌,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腓肠肌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原位末端凋亡(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情况,PicoGreen荧光检测各组血清游离DNA(cf-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与腓肠肌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腓肠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Western blot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腓肠肌组织CYR61/CCN1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显著的炎性浸润与出血反应,且胶原纤维化程度均升高;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大鼠腓肠肌细胞结构损伤严重,肌节呈非对称性分布,肌原纤维丝断裂;并分布有大量凋亡细胞,血清cf-DNA、MPO含量显著上升(P<0。01),腓肠肌MPO及CitH3蛋白表达均有升高(P<0。05或P<0。01),腓肠肌CYR61/CCN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上调;717解毒合剂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局部炎性反应及出血症状,降低胶原纤维化程度,有效抑制蝮蛇咬伤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减少血清cf-DNA、MPO含量(P<0。05或P<0。01),717解毒合剂高剂量组抑制了腓肠肌NE、MPO的表达,717解毒合剂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腓肠肌CitH3的表达(P<0。05或P<0。01),抑制了 CYR61/CCN1蛋白及其mRNA高表达。结论 蝮蛇毒诱导局部组织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CYR61/CCN1地过表达,717解毒合剂改善了大鼠腓肠肌超微结构,抑制了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调控NETs-CYR61/CCN1信号通路改善蛇伤症状,NETs信号分子及CYR61/CCN1有望成为蝮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防治的新靶点。

    717解毒合剂蝮蛇咬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细胞外基质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局部组织

    四首古方解酒护肝作用对比及其机制初探

    其乐木格杨宗慧卫紫琪段海婧...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百杯散、石膏汤、橘皮汤、葛根散四首古方的解酒护肝作用,并探讨四首古方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并以56°白酒制备大鼠醉酒模型,给予各给药组大鼠灌胃中药水煎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纯净水,记录大鼠醉酒睡眠时间,测定大鼠血乙醇浓度及血清和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活性等。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四首方治疗ALD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等。结果 ①四首古方均可显著延长醉酒模型大鼠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其中百杯散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清ADH、ALDH活性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P<0。05);石膏汤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G含量;橘皮汤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清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葛根散可显著降低血乙醇浓度,改善大鼠血清或肝脏中ADH、ALDH、SOD活性及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GSH、MDA 含量(P<0。05 或 P<0。01);四首方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脂滴面积。②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四首方治疗ALD共有78个靶点,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蛋白激酶 B1(protein kinase B1,AKT1)、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细胞色素 P450 2C19(cytochrome P450 2C19,CYP2C19)、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可能是治疗ALD的重要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能通过 PPA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TNF/PPARα-CYP2E1-ALDH信号通路发挥药效作用。结论 四首古方均有一定解酒护肝作用,其中葛根散的作用更显著。四首方可能通过作用于TNF/PPARα-CYP2E1-ALDH通路调节TNF、AKT1、细胞色素P450酶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PPARα、ALDH等关键靶点,从而加速酒精代谢、改善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治疗ALD的作用。

    解酒方网络药理学解酒护肝作用机制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芪浓缩液的影响研究

    万玲娟何红杰李金田冯晓莉...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芪浓缩液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为其干燥工艺的优选和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黄芪多糖、乙醇浸出物含量以及澄明度指数、溶解性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常压干燥、微波干燥对黄芪浓缩液进行干燥,以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联合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分、聚类分析、指纹图谱的联合使用并结合各干燥方法本身的特性,优选最佳干燥方法。结果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芪浓缩液的影响差异较大,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综合评分最高,常压干燥和微波干燥评分较低。根据相似度评价分析可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与浓缩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最高,2种干燥法所得样品间差异较小,结果与综合评分相似。在实验范围内,黄芪浓缩液在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结论 不同干燥方式和条件对黄芪浓缩液的影响差异较大,通过对4种干燥方法的研究,最终选取真空干燥为黄芪浓缩液最适宜的干燥方法。

    黄芪浓缩液真空干燥指纹图谱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聚类分析

    ICP-MS测定不同产地肉苁蓉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徐勤科魏学冰李莉尉鹏...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37种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肉苁蓉中37种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索研究不同产地肉苁蓉中多种无机元素的污染分布情况。方法 以硝酸-过氧化氢为消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采用在线内标校正,外标法定量ICP-MS法同时测定肉苁蓉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 在曲线范围0。50~100 μg·L-1(Hg:0。20~20μ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4),检出限为0。000 27~0。045μg·L-1,加标回收率在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介于76。5%~110。0%,仪器精密度和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4。8%;40批肉苁蓉中5种《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需要控制的有害重金属元素(铜、铅、砷、汞、镉)的检出率分别为27。5%、7。5%、82。5%、0和100%;钡元素、锰元素、铷元素和锶元素在40批样品检出率均为100%,且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元素,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缩短了检验时间、降低了检验成本,可同时检测肉苁蓉中多种无机元素,为肉苁蓉的优化培育和保证药材品质以及用药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肉苁蓉无机元素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