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药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斌

半月刊

1006-4931

zgyaoye@tom.com

023-86592565,86592591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1号地产大厦1号楼19层

中国药业/Journal China Pharmaceutical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药品监督管理政策,传递医药发展信息,传播医药科技知识,交流药品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和药学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周静胡明何勤周乃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模式。方法 分类收集我国 10 所高等学校(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2018 年至2021 年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时和学分方案等,并对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比较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2018 级至 2022 级在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认识、评价与需求。结果 10所高等学校中,临床药学培养方案总学分和总学时、必修课程学分和学时设置最多的均为南京医科大学(290学分和3886学时,209 学分和 3 562 学时)。选修课程设置学分最多的为四川大学(35 学分)。各医科大学理论课程设置学时较多,四川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山东大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学时较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学时最多的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2 910 学时)和四川大学(1 332 学时)。各高等学校(除上海交通大学无法统计外)毕业实习时长均达到42周。中国药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开设的药学服务类课程相对较多(14门、494 学时和 14 门、424 学时),且兼顾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发放问卷 149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1 份,四川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培养方案和药学服务相关课程总体满意度高(均超过 70%),但仍有 24。11%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结论 调研的 10所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存在较大差异,且均缺乏系统的药学服务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议以药学服务胜任力为目标,完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增设跨学科、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药学服务课程群,将药学服务能力培养贯穿本科教育始终,构建适合我国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模式。

    临床药学药学服务:本科教育实践课程培养方案

    临床营养助手程序的研发与应用

    张健王佳丹刘荣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肠外营养(PN)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PN处方的常见问题,基于Java语言设计研发临床营养助手程序,并参考肠内肠外营养专著、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设置系统参数。随机抽取 20 例需进行PN治疗的患者,由 5 名医师均分别以人工和使用程序为其开具PN处方(各开具 4例),比较开具处方的速率(以人均单张处方开具用时计)和准确率。回顾性分析医院外科 2021 年 1 月至 5 月(程序使用前)和 2021 年 7 月至 11 月(程序使用后)接受PN治疗住院患者的病历各 100 份,分析PN处方的合理性。结果 医师使用程序开具处方的速率为(4。53±0。57)min,准确率为(99。00±0。14)%,显著优于人工开具处方的(16。15±1。54)min和(80。00±0。42)%(P<0。01)。该程序使用后,不合理处方数显著减少(P<0。05),处方改善率为8。70%~44。78%。结论 临床营养助手程序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医师开具PN处方的效率,保障了PN处方的安全、合理使用。

    临床营养助手程序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安全性药事管理

    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智能辅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分析

    段小星杨慧玲关克磊任清华...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促进医院人工智能(AI)辅助医药领域相关专利的发展。方法 利用解决方案式全球专利智能检索分析平台(HimmPat)提供的专利检索及分析功能,检索某三级甲等医院(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涉及AI辅助医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分析该领域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情况、申请法律状态、授权专利类型、具体技术领域、合作申请情况等。结果 该院共申请专利 130 件,其中 38 件(29。23%)获得授权;16 件(12。31%)为合作申请专利,授权率为 50。00%。2017 年开始出现相关专利申请,之后申请量呈先逐年增加后下降又回升趋势,授权量自 2021 年起迅速增长;在审专利申请有 56 件(43。08%),失效专利申请较多(36 件,27。69%);获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较大(34件,授权率为 26。98%),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仅 4件。具体技术集中在智能诊疗和智能健康管理领域。结论 该院AI辅助医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保持增长态势,但还存在专利管理人才缺乏、涉及技术领域单一、合作申请少等问题。建议医院巩固智能诊疗和智能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利申请,加强专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规范医疗数据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与企业合作,并推动专利转化及在高附加值的AI辅助药品研发方面的研究。

    医院人工智能医药领域药品研发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管理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药房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信息标注情况分析

    杜雅丽胡晨吉何璐璐郭毅...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完善医院门诊药房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信息标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某三级甲等(简称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药房 83 种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参照相关法规、指南等分析各项目信息标注情况。结果 83 份药品说明书中,非处方药中除 11 份未标注警示语外,其余各项目均标注完整;处方药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等 17 项内容均标注完整,[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用药][儿童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 7 项有缺项。结论 该院门诊药房使用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信息标注存在缺项严重、表述模糊、界定不清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管理,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药房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信息标注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某院抗菌药物分层分类管理实践效果

    魏鹏翔梁茂本印文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并比较医院抗菌药物分层分类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其中分层管理包括事前个性化、事中实时化、事后目标化三步,分类管理中将科室分为重点科室、次重点科室、一般科室。结果 与管理前(2022 年 1 月至 6 月)比较,管理后(2022 年 7 月至 12 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 44。27 降至 38。37,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用药频度(DDDs)由 228 302。53 降至 189 493。16,DDDs变化最明显药品为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降幅为 65。50%),头孢菌素类及硝咪唑类药物DDDs下降明显。抗菌药物使用率由 38。31%降至 36。03%,药占比由 12。33%降至 10。80%,联用比例由25。20%降至 19。46%,抗感染疗程由(7。38±0。05)d缩短至(6。83±0。05)d;患者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显著降低,病原学送检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可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相关技术规范的依从性,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层分类管理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替加环素临床使用分析

    葛丽烨张静寅马维娜孟拥军...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政策的深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5 月,86 例)和实施后(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5 月,76 例)替加环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并从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4 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政策实施前后,该院使用替加环素的主要科室均为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和老年病科;送检标本均主要为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替加环素药物利用指数(DUI)分别为 1。45 和 1。63。替加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上报6例(7。41%)、7例(9。21%)。政策实施后,替加环素用药频度(DDDs)总体呈下降趋势;替加环素临床用药合理性评分由(90。58±13。21)分升至(93。12±11。35)分,且给药方案项中替加环素联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由 88。37%升至 89。47%(P>0。05);单价和限定日费用(DDC)分别由430元和915元大幅降至28。2元和51。96元(降幅分别为93。44%和94。32%),且政策实施后替加环素及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替加环素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及占药品费用的比例均大幅降低(P<0。05)。结论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替加环素的有效率、安全性均与实施前相当,并切实减轻了患者和医保的经济负担,但在临床使用中还需注意联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情况。

    替加环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分析

    黄丽华罗辉霞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UpToDate等数据库,获取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和差距,国内医院智慧药房建设难点,并从设备、环境、人员三方面探讨风险管控策略。结果 共获得文献 1 520 篇,筛选得高质量文献 37 篇。文献显示,我国医院智慧药房建设起步较晚,相应设备涉及智能药柜、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自动发药机等,较国外部分发达国家还存在自动化药品供应设备普及率较低、前置审方软件质量参差不齐、临床药学系统功能局限等差距。此外,我国医院智慧药房建设还存在资金需求大、缺乏统一建设和验收标准等问题,且随着智慧药房的广泛使用,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针对以上风险点,许多传统药房的管理方法(如 6S管理法、PDCA管理法、品管圈等)同样也适用于智慧药房的管理。结论 智慧药房的建设和使用能更好地实现药学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准度。国内医院智慧药房的建设和普及需要资金支持及相关监管标准的完善和出台。

    智慧药房精准化医疗智能化设备药学服务风险管控发展现状药事管理

    某院400例住院患者皮肤及其附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胡晔尹存林吴慧张琳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2 年 12 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住院患者皮肤及其附件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 400 份,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类型、给药途径、ADR类型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皮肤严重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400 份ADR报告涉及患者 400 例(432 例次),其中男 202 例(50。50%),女 198 例(49。50%);年龄以 0~17 岁最多(142 例,35。50%)。严重ADR 61 例(15。25%)。临床症状以丘疹/斑丘疹最多(375 例次,86。81%),主要由抗菌药物(144 例次,33。33%)引起。涉及药物 157 种,其中化学药 139 种,中成药 18 种,多数(119 种,75。80%)经静脉给药,ADR发生例次排名前 10 的药品均为注射剂,以碘克沙醇注射液最多(40 例次,9。26%)。过敏史、肝肾疾病史、合并用药和年龄≥60 岁是发生皮肤及其附件严重A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关注有肝肾疾病史、过敏史和合并用药的老年(≥60 岁)住院患者的皮肤情况,一旦发现皮肤及其附件ADR应立即对症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皮肤皮肤附件药品不良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药事管理

    清瘟护肺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龙凯花刘静曹利平刘满军...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清瘟护肺颗粒的化学成分。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该制剂组方药材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报道和ChemicalBook数据库信息,建立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法分析制剂的图谱数据,并以Xcalibur 4。0 软件拟合分子式,与自建数据库信息进行匹配,初步推测分子式信息,与ChemicalBook或ChemSpider数据库比对,推测化学成分结构。结果 共鉴定出 158 个化学成分,包括苷类36 个,黄酮类 29 个,苯丙素类 28 个,有机酸类 18 个,萜类 17 个,色原酮类 8 个,其他类 22 个。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系统、准确、快速地定性分析清瘟护肺颗粒中的化学成分。

    清瘟护肺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CRITIC-AHP复合赋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

    陈泽键徐晓青韩燕全朋汤义...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 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并验证。结果 优选的炒制工艺为加 25%辅料,170℃炒制 10 min。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 1。412,1。038,2。207,1。231,31。816,106。702 mg/g,水分平均含量为 10。99%。综合评分的理论值为 98。019 分,实测值(97。585 分)与之接近(RSD为 0。843%)。结论 优选出的蜜桑叶炒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蜜桑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蜜桑叶炒制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CRITIC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