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王其灼

月刊

1001-8255

cjph@pharmadl.com

021-62793151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药工业领域内历史最长的技术刊物,重点报道我国医药工业生产和科技的成果和经验,及时介绍国际上制药新技术发展新动向,为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服务。读者对象为医药、生物技术、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科研、教学、临床、经营管理人员。本刊在国际上入选CA、BA和AA等著名检索系统,在CA上的收摘率在我国医药期刊中位于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生产中的实践及在其他品种中的应用思考

    李继安林惠敏陈代杰
    1347-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对后者而言,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酶的底物专一性差,导致在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结构类似的衍生物,不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但为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创造了条件.在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联产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中,我们首先提出抗菌药“共线联产”的概念.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副产物回收,而是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调控技术平衡提高“被联产”产物的合成能力,以及根据目标产品的要求,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主动调配”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本文对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基本思路、条件,以及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抗菌药品种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通过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共线三联产”工艺创新的实践成果,为抗菌药工艺创新提供参考.

    抗菌药工艺创新共线联产平衡提高主动分配

    生物塑料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展望

    袁春平侯惠民
    1356-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广使用生物塑料是解决塑料导致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采用14C测定生物基塑料中生物碳的含量和(或)在堆肥化条件下测定生物降解塑料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程度,可评价生物塑料的环保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商品化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如淀粉基生物塑料、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乙酸纤维素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其在食品药品包装和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生物塑料未来在药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前景.

    生物塑料食品药品包装应用

    治疗青光眼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张惠栾瀚森王健
    1364-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通常药物治疗以降眼压药为主,但是传统滴眼剂的生物利用度低、患者依从性差,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新型给药系统通过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达到缓释的目的,提高了青光眼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新型给药系统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其中,非侵入式给药系统包括滴眼剂(纳米脂质体、原位凝胶和立方液晶)、角膜接触镜和眼用插入剂;侵入式给药系统包括眼用植入剂和可注射微粒.本文介绍了各给药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眼部药物递送的新技术,并阐述了释药机制,以期为研发治疗青光眼的新型制剂提供参考.

    青光眼滴眼剂角膜接触镜植入剂可注射微粒基因治疗

    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的新合成工艺

    程伟彦
    1371-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报道了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1)的新合成工艺.以2,4-二氟苯甲酸(2)为原料,经羟化、甲酯化得到4-氟水杨酸甲酯(4),与哌嗪偶联得到4-(1-哌嗪基)水杨酸甲酯(5),再经还原胺化、缩合得到2-(1H-吡咯并[2,3-b]吡啶-5-基氧基)-4-[4-[[2-(4-氯苯基)-4,4-二甲基-1-环己烯-1-基]甲基]哌嗪-1-基]苯甲酸甲酯(9),最后经水解、缩合反应得1.该路线规避了文献报道的昂贵的中间体1-(三异丙基硅基)-5-羟基-7-氮杂吲哚(12)及其复杂的制备过程,选择性地在2的2-位引入羟基,避开了因使用2,4-二氟苯甲酸甲酯(13)而造成的反应选择性差、收率低、纯化困难等不利因素,降低了制备成本,简化了工艺.

    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合成工艺

    2-(2-氨基-3-甲氧基苯基)色酮的新合成工艺

    仝红娟刘斌张翠亚
    1376-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报道了2-(2-氨基-3-甲氧基苯基)色酮(PD98059,1)的新合成工艺.2-羟基苯乙酮(2)与3-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3)反应得3-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2-乙酰苯基)酯(4),再经Baker-Venkataraman重排和分子内环化得黄酮化合物,最后在锡/浓盐酸条件下将硝基还原成氨基得到1,总收率37%(以2计).本工艺操作简便,原料价廉易得.

    2-(2-氨基-3-甲氧基苯基)色酮2-羟基苯乙酮新合成工艺

    2-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羰基)吡啶的新合成工艺

    成佳威李梦娜林燕琴郑治尧...
    1379-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报道了半琥珀酸拉司米地坦的关键中间体2-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羰基)吡啶(1)的新合成工艺.2,6-二溴吡啶(2)与特戊酰胺(3)偶联得到N-(6-溴吡啶-2-基)特戊酰胺(4).4经异丙基氯化镁(i-PrMgCl)交换成相应的格氏试剂,再与N-甲氧基-N,1-二甲基哌啶4甲酰胺(5)加成得到N-[6-(1-甲基哌啶-4-基羰基)吡啶-2-基]特戊酰胺(6),最后水解得到1.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总收率67%(以2计),适合工业化生产.

    半琥珀酸拉司米地坦中间体2-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羰基)吡啶新合成工艺

    氯氮平有关物质的合成

    于立国孙光祥张云然朱怡君...
    1383-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控制氯氮平的质量,本研究基于其合成工艺,合成了6个有关物质,分别为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杂-11-酮(有关物质A)、11,11'-(1,4-哌嗪二基)双(8-氯-5H-二苯并[b,e][1,4]二氮杂)(有关物质B)、8-氯-11-(1-哌嗪基)-5H-二苯并[b,e][1,4]二氮杂(有关物质C)、2-(2-氨基-4-氯苯基)氨基苯基-1-(4-甲基哌嗪基)-甲酮(有关物质D)、8-氯-11-(4-甲基哌嗪基)-5H-二苯并[b,e][1,4]二氮杂·氮氧化物(有关物质E)和11-(4-甲基哌嗪基)-5H-二苯并[b,e][1,4]二氮杂(有关物质F).其中,该有关物质F的合成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上述有关物质的结构均经ESI-HRMS和1H NMR确证.

    氯氮平抗精神病药有关物质合成

    雷珠单抗5L高密度发酵关键参数的研究

    李乐乐吴勇黄宗庆路建光...
    1387-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珠单抗含有5对二硫键,由于大肠埃希菌的胞质为还原环境,其二硫键不能正确配对折叠,从而形成无生物学活性的包涵体,且包涵体的变性与复性过程十分繁琐和低效.然而,大肠埃希菌的周质空间含有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能为二硫键的正确配对和折叠提供合适的氧化环境,使通过信号肽引导分泌至周质空间的雷珠单抗二硫键正确配对和折叠,从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构建了周质可溶表达的基因重组大肠埃希菌,在5L发酵罐的规模上,对高密度发酵过程中β-D-异丙基硫代半乳糖的浓度、补料速度、诱导温度及溶氧等关键参数进行探究,使雷珠单抗的表达量达到(360±4.24)mg/L,且纯化后得到的雷珠单抗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雷珠单抗的表达量,实现了在大肠埃希菌周质空间的高效表达,可为工业化提供参考.

    雷珠单抗大肠埃希菌周质空间高效表达

    G5-BGG/pDNA的制备及其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宋杰王董理张芷依陆伟跃...
    1394-1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病毒载体具有质量可控、携带能力高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但存在转染效率低的致命缺陷,限制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了新型功能性基团1,3-间苯二甲酰胍(BGG),并通过酰胺键将其修饰于第5代(G5)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表面,得到新型非病毒载体材料G5-BGG.G5-BGG可将基因压缩成荷正电的基因复合物.体外定性和定量转染试验表明,G5-BGG作为基因药物载体可显著提高报告基因在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中的转染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G5-BGG负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pTRAIL)基因时可在细胞水平上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表明G5-BGG在胃癌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非病毒载体聚酰胺-胺1,3-间苯二甲酰胍基因治疗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

    琥珀酸美托洛尔微丸型缓释包衣片的制备及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

    贾俊伟冯中张贵民禹珊珊...
    1402-1409,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粒度分布、圆整度和包衣增重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和单因素法优化琥珀酸美托洛尔微丸型缓释包衣片的丸芯制备工艺与缓释层包衣工艺.优化工艺制备的含药丸芯粒度分布均匀、圆整性好,包衣后微丸增重稳定、粒度分布均匀.微丸压片前后在水中的释放曲线无显著性差异.3批自制缓释包衣片在4种pH值介质中的释放曲线与原研制剂(倍他乐克)相似,表明本工艺重现性良好.以Beagle犬为模型,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考察了空腹和进食状态下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并进一步评价了体内外相关性和生物等效性.结果 显示,空腹和进食状态下自制制剂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并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琥珀酸美托洛尔微丸丸芯微丸型缓释片工艺优化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