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音乐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吴斌

月刊

1003-1138

zgyyjy@vip.sohu.com

010-58110580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甲55号

中国音乐教育/Journal China Music Educa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国家艺术教育方针政策、探讨国内外普通音乐理论、展示音乐教育实践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读者:中小幼及师范音乐教师,关注基础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热心家长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感共生:小学音乐与美术欣赏课程的融合共生模式探究

    张业茂应乐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共生理论运用到艺术课程中,建构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共生体系,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共生模式.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课程和美育学科载体,能够生成一条信息交互通道,产生教学互补的情感共生能量.然而,目前小学音乐与美术课程的融合共生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无论是寄生共生还是偏利共生模式,都属于双边单向的能量传递类型,不利于音乐与美术课程的共同发展.基于优化的共生理论,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应然模式为互惠共生,包括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与美术欣赏课程融合的共生体系构建、共生模式及存在问题,并在优化的共生模式基础上提出跨学科共生的方法路径.

    音乐美术课程融合共生模式情感

    分析·关联·创作:初中音乐课堂思考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朱晔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思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从而进行有深度的音乐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多停留在浅层,深度、广度和持续度都不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思考习惯、思考路径、创作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关联、创作等策略对学生的课堂深度思考力进行优化培养,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生从浅层思考向深度思考发展.

    分析关联创作初中音乐思考力

    课程思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柔性渗透——以《红旗颂》一课为例

    廖冰馨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音乐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红旗颂》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三个层面反思欣赏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痛点与症结.紧紧围绕课程思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柔性渗透展开探讨,从寻点——课程思政渗入点,连线——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内涵的聚合,结面成体——知、情、意、行的统一等方面阐述柔性渗透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探索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新思路,加强和推进音乐欣赏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小学音乐音乐欣赏《红旗颂》

    书讯

    26,61,后插1,封3页

    塔式模式:普通中学培养优秀合唱团的有效模式——以嘉积中学合唱团为例

    王祖壮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美育改革的当下,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值得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本文以嘉积中学合唱团为例,分享合唱教学训练中"海选定员—三定两练—基训检验"的塔式基础训练模式,"粗排—精排—细排"的塔式作品排练模式,"自管自学—内部会议—指挥决策"的塔式组织管理模式,"日常考评—阶段考评—综合考评"的塔式考核评价模式,以期为普通中学合唱团教师提供参考,助力提高学生在合唱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中学生合唱团教学模式塔式模式组织管理考核评价

    数智赋能:智慧云平台促进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

    冯迎慧杜宏斌程晓敏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学校美育信息化能力,促进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开发了集"教—学—评—研—管"为一体的"慧美育"云平台,聚焦美育教育中的信息化辅助教学、学业评价、课后服务等任务,统筹运用数智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打造精准教学、智慧管理、智能评价的"慧美育"云平台,在促进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智一体化美育云平台高质量发展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高中演奏课程创新实践

    刘小鹏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奏课程(高中音乐必修模块3)是培养高中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个体、环境、过程和策略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以艺术实践为主体、合作编创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编创和声、副旋律、伴奏声部等方法丰富作品表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其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汇报演出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热情,增强其艺术表达的自信心.

    演奏课程高中音乐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戈登"听想"理论在高中音乐编创课中的应用研究

    陈奇含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反映出我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视,音乐教育则是其重要的实现途径.本文立足于埃德温·戈登的"听想"理论,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实验班和戈登"听想"实验班的实验授课,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作业完成程度等方面进行两种教学法的对比,最终提出对于戈登"听想"理论的一些思考建议及其未来期望,希望能够给予高中音乐教学一些参考,更希望广大的音乐教育者能够认识到戈登"听想"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积极探索其在我国本土化的应用与发展.

    埃德温·戈登音乐听想"听想"教学音乐学习顺序

    音乐学(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

    黄菊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智能+"时代背景下,虚拟教研室作为高校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是教育部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教育部第二批建设试点的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师范)虚拟教研室为研究对象,探究音乐类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架构与实践路径,为中西部地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理论及现实参考.

    虚拟教研室高校音乐教育音乐学(师范)专业一流课程建设

    音乐艺术认知形成背后的动作思维及其心理学机制——以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为例

    封成澳吕峤峤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音乐能力培养及其音乐艺术认知形成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和神经生物学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幼儿音乐潜能、音乐感觉能力、音乐知觉能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在内的六种幼儿音乐能力,并指出动作思维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及其艺术认知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同时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地分析了动作思维在人类艺术认知形成过程中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以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提出了创造性动作思维在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及音乐艺术认知培养过程中的思维原则.

    动作思维音乐艺术认知音乐能力心理学机制幼儿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