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秦至明清中医古籍中儿童情志病病因病机特点探析

    周丛笑吕题颖吴泳华翟睿...
    6383-6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情志病的中医理论散落在中医古籍当中.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年龄段情志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明显且独特.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强调未病先防,关注父母的身心健康情况,以减少先天因素的影响.婴幼儿期着重于脏腑气血未充这一致病内因.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突出以痰为代表的主要病理产物的因果二重性及病性从正虚为主向虚实夹杂转化的趋势.青春期与成人情志病特征更为相似.结合中西医研究进展,总结、思考、审视对儿童情志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期促进儿童情志病理论的发展.

    儿童情志病年龄身心医学生长发育病因病机文献研究

    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探讨针灸对抑郁症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陈海洋任路周歆鲁美...
    6387-6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纲领和根本,阴阳平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思维呈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得益于阴阳之间动态平衡,阴阳失衡时疾病也随之发生.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其不断融合、分裂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融合与分裂分别对应阴和阳两方面.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阐述了阴阳平衡与线粒体动力学的相关性,并探讨了针灸通过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防治抑郁症的机制,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阴阳平衡针灸线粒体动力学抑郁症相关性

    基于病机兼化思想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机

    刘西洋胡镜清吴文军李霞...
    6392-6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自然史呈单纯性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进展.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早期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是防治的关键.文章基于病机兼化理论框架,分析NAFLD不同病理阶段的病机特点,并结合本病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阐释与论证,揭示本病病机演化规律,有助于动态把握疾病进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同时,根据本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分析辨治要点,并强调重视药物作用"层次",望对本病防治、预后判断、准确用药及科学研究有所启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核心病机病机兼化

    律历时空观与五行新解

    郭松伟刘晓燕张庆祥孟庆岩...
    6396-6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梳理五行学说的历法起源与自然哲学内涵,并梳理《黄帝内经》成书前五行与历法的协同发展过程.笔者提出,传统的时空观念是基于律历合一历法的律历时空观,在律历时空观视野中,五行的原初内涵是指"天地合气-四时",《尚书·洪范》所载的五材五行本质是指代"天地合气-四时"五行."天地合气-四时"五行不具备生克结构与功能,而内含中央天地合气主宰四方四时的结构和功能.在对万物的分类应用中,"天地合气-四时"五行逐渐显现出向具有生克结构和功能的五时五行发展的趋势.上古十月太阳历的再发现为五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五行的发展赢来重大变革.

    律历时空观五行"天地合气-四时"五行五时五行五材五行十月太阳历

    温阳通脉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

    焦旭华肖珉李玉峰
    6400-6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虚型高血压病基本病机为机体脏腑阳气衰弱,经脉失养.阳虚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类型,具体包括阳虚血瘀、阳虚寒凝、阳虚水停等,因此以温阳通脉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具有临床实践性.针对阳虚型高血压病,其作用机制涉及温阳活血、散寒止痉、温化水饮等方面.因此,归纳温阳通脉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原则,探讨新的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阳虚高血压病温阳通脉辨证论治病理机制

    从免疫编辑角度探讨恶性肿瘤"虚-毒"互作病机及其辨治

    匡子禹闫宁哲刘可心李杰...
    6404-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五期演变"理论,从免疫编辑视角探讨恶性肿瘤病机"虚-毒"互作的生物学基础,即"气虚不固"重在免疫清除减弱,"阳虚毒结"与免疫重塑增加相关,"癌毒流注"表现为肿瘤微环境诱导的癌细胞干性化特征,同时癌毒进一步戕害正气,"虚-毒"互作,致使毒盛正损;基于上述演变规律,结合团队"扶正五法",笔者总结提出益气扶正增益免疫清除调控"虚";益气温阳抑制免疫重塑截断"寒";解毒扶正逆转肿瘤细胞干性抑制"毒"的诊疗思路;分源论治,锚定免疫编辑中医药干预的优势阶段,辨证用药与精准靶药相结合,并佐证以效验方剂,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免疫编辑"虚-毒"互作恶性肿瘤五期演变扶正五法病因病机辨治

    基于治血四法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思路

    吴彦佐谢冠群黄硕甘逸鸿...
    6409-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被称作"通治血证"之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其病机与血热、血瘀、血虚等关系密切.笔者从治血四法理论出发,结合SLE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诸多现代医家SLE诊疗经验,探讨治血四法在SLE诊治中的价值,希冀拓宽SLE的诊治思路,进一步提升其临床疗效.

    治血四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医家经验中医证治思路

    基于藏医体质学说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与辨治

    邹璟琳桑吉康卓才让吉王天虹...
    6412-6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四部医典》等多部藏医药经典古籍理论为指导,参考中医体质学对疾病防治的现代研究,围绕气候、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藏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结果发现,RA的易患体质主要为隆型、培根型及培隆型,治疗应以干黄水、温经通络、抑隆止痛为主,适当与饮食、起居和外治等方式综合调理.因此,通过藏医药古籍经典及现代文献的研究,将藏医体质学说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的RA防治,为藏医药今后在诊疗技术部分的精准化、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思路.

    《四部医典》类风湿关节炎体质学说病机辨治关联性藏医

    桃核承气汤瘀热互结关系探析

    李冉钟相根李明周冉冉...
    6417-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是治疗蓄血证的经典名方,历代医家把桃核承气汤的病机解读为瘀热互结,而关于"瘀"和"热"孰轻孰重的问题现在的主流观点是热重于瘀,但现实中"热重于瘀"的临床病例却并不常见.文章通过对桃核承气汤原文的详细解析,结合症状、字义、方药、中病反应、医案举例等,认为该方病机瘀热互结,但瘀重于热.这一解析或许能对临床精准应用本方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桃核承气汤病机瘀热互结瘀重于热《伤寒论》张仲景经方

    《黄帝内经》"大络"解

    刘旭斌刘爽姜敏俞裕天...
    6420-6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中"大络"散见于各篇章,后世多把"大络"理解为"十五络",并把"邪客大络"之"缪刺"理解为刺对侧络穴.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综合分析,探究"大络"的本义,认为"大络"为血脉理论体系下转输气血之络,与表示联系之"十五络"明显不同,"缪刺"更非指刺络穴.明"大络",方能解读和运用与其相关之经文.

    《黄帝内经》大络十五络缪刺血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