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来去脉法体系的构建

    杨乐乐黄韵沈涛傅元谋...
    1662-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去脉法作为中医脉学的新脉法体系,在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来去脉法是以虚实理论为核心,通过诊察脉象的来去,联系三焦、气血、六经分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状态,综合运用于临床的一种脉法体系.文章首先梳理了来去脉法的历史源流,然后论述来去脉法体系中的虚实理论、定义诊法、辨证指导、临床意义,以期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来去脉法历史源流虚实理论定义诊法辨证指导临床意义

    基于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手针针刺启动机制

    薛玺情曾以德
    1666-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刺启动是针刺效应的决定环节.目前已知,穴区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是将针刺力信号向神经电信号转化的关键步骤,同时也被认为是针刺启动必要的指标.但是针刺力究竟如何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这一议题尚无定论.此外,穴区中数量最多的成纤维细胞在针刺启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肥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明朗.然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阐明针刺启动机制的关键环节.文章从机械信号在穴区的转化、肥大细胞的角色、肥大细胞对机械信号的反应、成纤维细胞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成纤维细胞与肥大细胞之间在穴区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加以讨论,提供一个手针针刺启动研究未来的方向.

    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手针针刺始动力敏细胞

    新时代审因论治理论的内涵剖析和创新发展

    邓张亦婷楼招欢李聿娜杨璐榕...
    1671-1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因论治是中医论治理论的关键基础,在治已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以健康为中心"医学模式的到来,审因论治理论应全方面渗入到健康医学中.文章系统梳理了审因论治理论的形成过程,在治未病思想和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即时性病因和过程性病因,审察未病、欲病、已病、愈后4种状态下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方法,从而重构审因论治的理论内涵,有助于创新发展审因论治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新时代以健康为中心审因论治病因理论创新发展

    从空间层次角度探讨经方"角药"的配伍规律

    廖华君文小敏
    1675-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层次是通过一些光线、色彩或外物(如装饰物等)在空间上的运用,使空间富有层次性,从而达到各种视觉效果.而张仲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其角药配伍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层次特征.如纵向结构中治疗上、中、下三焦水湿的麻黄、甘草、附子;横向结构中治疗表、半表半里、里少阳枢机不利,太阴寒饮不化证的桂枝、柴胡、干姜;升降结构中治疗伤寒少阳证的柴胡、黄芩、半夏;内外结构中治疗外寒里饮证的干姜、细辛、五味子等角药,均是从宏观、整体出发,巧妙运用药物的性能,错落有致,深入浅出地到达病所,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经方中角药的空间层次配伍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借鉴,提高临床疗效.

    空间层次经方角药配伍

    基于"按之快然"探讨"腧穴力敏-中枢敏化"的脑效应研究思路

    周星辰吕智桢吴双田雨...
    1679-1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之快然"是腧穴发展的起源.腧穴被"按之"后,对"快然"的生动描述,必然缘于"腧穴力敏-中枢敏化"的结果.文章以力敏针刺和力敏推拿为主要观察的力敏干预,并分别从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物学这两种当前主流脑科学研究技术进行评述,旨在阐明"按之快然"激发"腧穴力敏-中枢敏化"脑效应的客观科学思路.

    按之快然腧穴力敏中枢敏化脑效应研究思路

    论现代概念语境下的中医学异化

    梁茂新
    1683-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在拙作《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中曾明确指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传统中医理论被改造和变通的迹象.后续逐步揭示和证实了被改造和变通的诸多问题,找到了中医学继承与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症结,可谓触目惊心.文章旨在全面揭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全面移植现代概念和借以引发中医学异化等重大学术问题.进而确认,以中止逻辑概念思维为原则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教材的全面修订,以及基于中医经典象思维语境的重建,是摆脱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窘境的唯一选择.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中医学逻辑概念思维象思维异化

    疫病发病与五运六气关联性研究述评

    秦田雨张舒雯贺娟
    1692-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运气理论推演、预测疫病发病和流行趋势,现代发病数据与运气、气象、"三年化疫"相关性,古代疫病发病运气特征,发病空间规律等方面对目前学界五运六气与疫病发病的现代研究进行述评,总结其成果,分析其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发现相关研究数量颇丰,对防疫预测具有切实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研究区域多局限于东部发达地区,时间跨度较短,方法上同质性的数据验证较多、创新性一般,研究结果存在不统一等问题.

    五运六气疫病述评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男性不育病证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郝高利孙自学樊立鹏李勋...
    1698-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生物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多种组学技术,整体、动态、多维度解释生命生理、病理过程和机制,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男性不育是世界性难题,作为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的病种,近年来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对男性不育病证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从男性不育的疾病和证候研究角度对近年来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进行的国内外研究做一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系统生物学男性不育中医药组学

    人工智能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展志宏戴国华张丛惠任丽丽...
    1702-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疗效评价处理方法与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中医药诊疗的快速发展需求.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驱动大环境下,将信息科学技术与中医药优势相融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医临床疗效研究的关键方向.文章通过论述人工智能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临床信息采集平台及评价指标数据库的发展对策.通过选取的人工智能技术加深数据处理,优化层次结构,完善体系内容,以期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人工智能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四诊信息数据库

    中医妇科流派诊治不孕症的地域特色浅析

    于玲玉王振国
    1707-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妇科流派地域特色鲜明,对不孕症诊治也各有侧重.文章从地域角度出发,选取4个区域特征较为突出的中医妇科流派,包括东北的龙江妇科流派、华南的岭南妇科流派、华东的新安妇科流派以及西南的川蜀妇科流派,分别从不孕症诊治特色方面予以相应地梳理、比较与总结,进而分析地域差异带来的影响.

    不孕症中医妇科流派诊治经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