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黄帝内经》"浊阴"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病机与证治

    张赛张勉之侯秀娟郭晓媛...
    2805-2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综合征肾损害(R1SS)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治疗颇为棘手.结合本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笔者基于《黄帝内经》"浊阴"理论,探讨RISS的核心病机为浊阴不调,包括浊阴不降、浊阴不化、浊阴不通,并确立本病的治则为降浊阴、化浊阴及通浊阴,以期对本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浊阴干燥综合征肾损害降浊阴化浊阴通浊阴《黄帝内经》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老年人少眠机制

    李晶刘进娜曹晏齐王媛媛...
    2809-2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认为营卫是人体寤寐的枢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循行规律奠定了营卫主司寤寐的前提,《灵枢·营卫生会》指出气血不足、营衰卫伐是老年人少眠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老年人营卫失和主要与气血不调、阴液亏损、阳气不足、瘀血内阻及脾胃不和这5个方面密切相关.故文章通过讨论这5个方面与营卫失和的关系,以阐释老年人少眠的发生机制,为今后研究老年人睡眠特征及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思路.

    营卫理论老年人少眠《黄帝内经》睡眠特征

    基于"三因制宜"探讨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

    刘学伟贾皇超王丽云王子雯...
    2812-2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病程长、易复发,与遗传、体质、情志、季节、外感、地域等均有一定关系."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彰显中医个体化诊疗,体现中医实践个体化特点,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三因制宜"理论,从"时令论""地域论""体质论"3个角度开展研究,分析银屑病中医药防治的理论根据,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银屑病三因制宜时令论地域论体质论

    从"血气者,人之神"论治抑郁症

    刘鑫雨马培吴柔燕贾岳津...
    2816-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血气不同于气血,是一种具有温通、濡养、调和、固摄等作用的精微物质,是五脏调节情志活动的桥梁.生理状态下,五脏通过调节血气而司情志,脏腑血气的功能状态和情志活动关系密切;病理状态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脏腑血气的虚实偏颇和运行失常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关系密切.抑郁症患者或因肝郁血气运行滞缓,或因脾虚血气失充,或因脏腑血气有余,或因营卫失和,血气紊乱,或因阳虚血气懈惰,或上述因素相兼有之,导致血气虚、实、滞、乱、怠的病理状态,出现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神志虚烦等精神症状及心慌气短、腹痛、四肢酸楚、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治疗上需从整体调燮脏腑血气,补血气之虚、疏血气之滞、泻有余之血气、调不和之营卫,从根本上调和血气,改善症状.

    血气抑郁症中医诊疗

    从"中气斡旋"辨析痛经证治

    马镜荐李彗闻余王琴
    2819-2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圣心源》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学术精华之作,其中卷十《妇人解》里对经行腹痛的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文章以黄元御构建的"中气斡旋"模型阐述经前腹痛病机为土湿水寒,乙木郁遏,血脉凝涩不畅;经后腹痛病机为血虚肝燥,风木克土.采用苓桂丹参汤治疗经前腹痛,归地芍药汤治疗经后腹痛.基于上述理论与临床实践,笔者提出温寒并用、温通为主的治疗原则,注重调脾土滋肾水,上热者降胃气清相火的治疗法度,同时维持良好情绪利于气机条畅,痛经者宜少食寒凉的将息方法皆体现黄元御"重中气"的指导思想.

    痛经《四圣心源》中气斡旋黄元御

    络病理论指导下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因机证治刍议

    于睿智王天娇臧凝子吕晓东...
    2823-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属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文章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AE-IPF的因、机、证、治.AE-IPF的络病病因为自然环境异常、社会心理应激、生活起居异常、代谢产物蓄积和金刃虫兽外伤.其络病病机为肺络失制;其络病证型为肺络损伤证、肺络邪滞证、肺络虚耗证;在治疗上当通络以祛邪,补络以扶制,运用通络法以祛除病邪的同时修复肺络功能、调动其自稳功能.文章为AE-IPF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因机证治络病理论理论研究呼吸疾病难治性疾病

    基于象思维的《伤寒论》六经提纲刍议

    赵奉钦张沁园
    2827-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来诸多医家对六经提纲存在与否持不同看法,由此引发的辩论数不可数."象""境"意""神"由王永炎院士提出,今重归象思维,从取象、筑境、会意、通神4个层次探讨《伤寒论》六经提纲.以象思维理论阐述六经提纲的确实存在性,象思维重在体悟,象以言意,境以扬神.从象思维来认识六经提纲是回归传统,回归古人认识事物的思维,从思维层面切入六经提纲,对把握其主旨,临床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更客观地认识当下疾病状况,更灵活地用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象思维六经提纲《伤寒论》辨证阴阳

    从敦煌《灸经图》组穴特点探讨针灸"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应用

    郑访江肖国民董春璇法强...
    2831-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灸经图》是敦煌医学古籍图书,是极具代表性和有珍贵价值的针灸学古文献资料之一."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理念,通过重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对疾病的预防与转归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灸经图》概述、学术价值、载穴考证、组穴特点,以及在头部选穴、五劳七伤中的临床应用为重点内容,探讨敦煌古老的针灸典籍《灸经图》中独特的针灸"治未病"理论,以及该理论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灸经图》中的针刺和灸法中均贯穿着中医"治未病"思想,并运用灵活多变的灸治方法,在推动针灸"治未病"理论发展与临床应用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敦煌医学《灸经图》组穴特点治未病临床应用针灸五劳七伤

    中医时令运气主象病机钩玄

    江启煜孙晓生
    2835-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把握气血阴阳升降的趋势是辨证论治的思维本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初步揭示了时令与人体气血阴阳相呼应的关系,文章从十二月建的时令节气、五行术数、六经阴阳的本源角度,探索各时令对应的主象病机及治法,并以此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及方剂筛选比较.本研究是对中医时间医学思维模型的发展和重塑,是中医时空辨证领域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运气学说的不足.

    时间医学运气学说病机三阴三阳治则治法

    基于运气理论的南宋永嘉医派治疫学术思想探赜

    张星徐熙圣郑洪
    2840-2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永嘉医派以运气理论为论治疫病主线,从客主加临、胜复顺逆究疫病盛行之因;首创"六疫说",据六气分疫病为寒疫、温疫、风疫、湿疫、燥疫、热疫六类,详辨寒温二疫;治疫在推以岁运的基础上,揆度平治,天气为平,地气为治;援引古方治四季疫病,总结"治四时疫病九方",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佐以本气主味,以平为期.以期对今人诊治疫病提供参考.

    运气永嘉医派五疫六疫平治五运六气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