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网膜-脑轴"探讨帕金森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机及治疗策略

    宿晓娟韩暄张沛颖叶河江...
    4046-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临床前驱症状,与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各医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眼部改变研究的逐步深入,表明其结构变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和研究价值,但关于其中医病机鲜有论及.笔者分析肾虚血瘀可能是PD视网膜病变的根本病因病机,并据此提出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PD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思路.文章论述PD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机及补肾活血法作用于"视网膜-脑轴"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医药治疗PD新靶点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视网膜病变病机肾虚血瘀补肾活血

    二补助育汤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刘雁峰强若男江媚穆国华...
    4050-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女性生育需求的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生殖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医大师肖承惊教授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独创"补肾气,通胞脉"之"二补助育汤".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补助育汤及其改良方能改善中医证候、激素水平,增加内膜血流,改善内膜微环境,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内膜血管网建立与稳定,进而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效应机制涵盖干细胞因子、整合素αVβ 3、同源盒基因10、自噬、血管生成及氧化应激等多个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通过作用于胚胎着床过程中定位、黏附、侵入3个环节,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调控作用.希冀为系统、科学地传承发扬燕京萧氏妇科的学术经验,提高临床妊娠率,助力中医药解决辅助生殖领域的难点问题,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二补助育汤子宫内膜容受性燕京萧氏妇科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药

    《金匮要略》黄芪用量考证及其量效关系探讨

    孟庆鸿曾凤胡一帆郑雨晓...
    4055-4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芪是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其扶正祛邪之效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章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方剂中黄芪用量的文献考证,提出其量效关系:在《金匮要略》7首含有黄芪的方剂中共有两种用量.用量为三两时主治无形邪气,主要发挥入里补虚、助阳开郁的功效;用量为五两时主治有形实邪,主要发挥走表驱邪、温阳实卫的功效.提示应充分重视《金匮要略》吴迁本的研究与使用;对于经方用量,应充分利用版本、他书异文等做好文献考证,为中医临床提供指导.

    《金匮要略》黄芪经方量效关系文献考证

    日本汉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对中国近代伤寒论学研究的影响

    李盼飞刘晨笑李海燕
    4059-4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守敬首次带回汉方医学著作后,拉开了日本汉方医学传入中国的序幕.《皇汉医学》的翻译受到国内伤寒界的推崇,掀起了汉方医学传入的热潮.除汉方著作在国内出版外,汉方医学在报刊中的传播,日本汉方学者来华考察、组织编译社、举办汉方医学展览,以及中日之间的往来人员等因素共同促进了汉方医学的传入.汉方医学古方派反对玄理,追求实证,否定《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继承关系,以表里证候论"六病",这些学术思想促进了国内伤寒学界对传统《伤寒论》治学方法的批判与扬弃.汉方医学的传入也推动了国内《伤寒论》版本的研究.《皇汉医学》引入西医学知识阐释《伤寒论》,这种中西汇通的学术创新为国内伤寒学术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论理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伤寒论》学术转型.

    汉方医学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中西汇通《伤寒论》

    以象思维建立"体象"临床思维模式探讨

    曹晏齐翟盈盈俞若熙
    4069-4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是一门以象思维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其通过取象比类的基本认知方法观察、分析、类比人体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概括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体质反映了人体的固有特质和个性特征,贯穿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是人体之"象"的根本及直观体现.借用象思维之集大成者《周易》的八卦三爻模型,笔者提出新的"体象"临床思维模式,将八卦三爻自上而下代表的"天-地-人"三才重新定义为"表-中焦-体质"3个层次对个体进行分型诊断,以探索一种新的"体象"临床思维来简化和提高临床诊疗效率.

    象思维中医体质八卦"体象"临床思维模式

    中医气血之统一性及其哲学基础

    李曼朱永旺姚博马文辉...
    4073-4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所创立之新型中医理论——三部六病学说,其中三部六病之整体气血论是指每个局部是整体成比例之缩小,即每个局部包含了整体之全部信息,机体之整体性表现在气血,通过气血循行达成机体统一.在临证实践中,血府逐瘀汤证中体现行气活血,气血同调;当归补血汤证中黄芪体现益气养血,气血同源;补阳还五汤证中体现益气活血,气血互根.文章对中医气血之统一性理论加以分析,并对其所蕴含哲学基础等方面进行论述,纠正了长期以来"经络学说"脱实就虚的境地,使中医整体观念理论落实到"经脉气血"本质上,真正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气血统一性中医哲学

    "皮脉肉筋骨"靶位理论构建的基础和临床应用

    田传玺吕天宜郝瑞李敏...
    4076-4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脉肉筋骨"作为《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形体五体,与五脏、五脏脉、疾病传变、相关病证等密切相关,既是人体功能的生理基础,也是诊断邪气所在部位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此形成的"皮脉肉筋骨"五体靶位理论,可用于指导诊断五体病症.临床上在"皮脉肉筋骨"五体靶位理论的指导下,有助于把疾病的五体深浅层次和疾病不同阶段联系起来,深化对疾病时间和空间靶位上的认识,从而细化对五体(五脏)疾病的认识.从"皮脉肉筋骨"靶位认识药物和方剂,有助于细化对药物和方剂的认识.

    五体靶位

    试述《千金方》梦证论治特点

    李婷阎兆君
    4080-4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思邈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梦学理论,其《千金方》具体论述了梦证的论治特点.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与"梦"相关的论述颇多,从梦境、方药、诊治3个方面阐述梦证.孙思邈《千金方》论治梦证的特色鲜明,其认为梦境的产生和分类不离阴阳五行的虚实变化,在方药上重视同病异治,诊治上强调梦诊,善用六字诀调气疗梦,拓宽了梦证的诊疗思路.

    《千金方》孙思邈梦证身心

    抵当乌头桂枝汤考

    李志鸣周冉冉官庆烨侯鉴宸...
    4084-4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抵当乌头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篇,为治疗表里俱寒之寒疝经典方剂,历来对"抵当"二字的阐释争议颇多,方中乌头剂量亦有阙如.文章综合运用版本学、训诂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金匮要略》现存5个主要版本和中医古籍中与此方相关文献,认为"抵当"二字当为衍文,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外台秘要》中讹误的记载,在条文中增补了"抵当"二字,但并未出注;乌头剂量为五枚;附方乌头汤与乌头桂枝汤药物剂量、煎服法各异,因宋代煮散风尚,将汤剂改为散剂时,二者药物组成相同,北宋校正医书局故而将其列为一方,这种较大的改动使得宋代及其之后的不少医家将两方相混淆,两方也逐渐淡化了各自的主治特点.

    《金匮要略》抵当乌头桂枝汤抵当乌头附方乌头汤

    国医大师洪广祥从"痰瘀伏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验

    严诏琦李可可徐义峰肖航...
    4088-4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洪广祥提出"气阳虚弱,痰瘀伏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病机,其中"痰瘀伏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夙根,急性期以"痰瘀"标实为主,内外诸邪引动为因.洪广祥认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时应注重四诊合参,通过望痰色、闻咳声,首辨寒热;审肌筋、查咽部,"巧"祛痰瘀;对于痰瘀俱实、气道壅塞严重者,法以"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危重患者,当虚实并治,防止传变,整个治疗过程中又贯以"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

    痰瘀伏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肺不远温洪广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