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苦杏仁活血化瘀作用的文献研究

    王季俊李玲玲尹祎洁熊伟...
    4860-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杏仁是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然而其活血的认识与应用却长期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杏仁苷有改善微循环、治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纤维化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表明该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样作用.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含量高且为苦杏仁的主要活性成分,据此推测苦杏仁应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因此,文章在综述苦杏仁苷药理作用的同时,收集苦杏仁中医药文献,对其治金疮、下血闭、动血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获得了苦杏仁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的证据,为开展苦杏仁活血化瘀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苦杏仁苦杏仁苷活血化瘀文献研究

    吴鞠通活用通守法辨治脾胃病探析

    晏蔓柔李楠钱琳琳付静思...
    4866-4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鞠通继承叶天士脾胃分治思想,发展叶天士通守理论,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灵活运用通守法辨治脾胃病.脾胃体用各殊,生理特点不同,即"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通守法指通补、通运、守补,是顺应脾胃生理特性之治法.中焦虚弱时,则守补脾脏,通补胃腑,脾胃两虚时,通补守补并用;中焦实证,宜用通运;中焦虚实错杂证,则活用通守.通守治法之常法有纯用通运、纯用守补、纯用通补、通守并用,吴鞠通以四君子汤为例,指出守补、通补用药之区别和灵活运用;通守治法之变法有以守作通、以通作守、先守后通、先通后守,视病情以通权达变.通守法拓展了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于临床更有效.

    吴鞠通通守法通补通运守补脾胃病辨证论治

    基本证候视角下的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概述

    伊明洋赵正阳王至婉
    4870-4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环节,但证候自身的复杂性限制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基本证候是临床常见复杂证候的基本组成单元,可反映疾病的核心病机,具有临床特异性,易于识别.文章通过梳理基本证候与单证等其他证候研究单元的概念区别对基本证候概念进行辨析,基于基本证候演变规律研究面临的证候结构复杂、未形成统一证候诊断标准等问题,探讨以基本证候为切入点研究证候演变规律的优势,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基本证候演变规律可行性优势

    魄的心理学内涵探究

    王妹刘朴霖靳无菲李婷...
    4873-4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魄"为五神之一,在身心疾病的辨证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厘清"魄"的心理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古代文献,特别是《黄帝内经》中的相关描述,总结魄的特性,即先天性、物质性、静止性、抑制性、被动性与可控性.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笔者认为"魄"与人的感知觉、记忆、情绪、本能动作以及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总结了魄的临床意义,以期为身心疾病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内涵身心疾病心理学

    中医梦诊诊断特点及梦疾治法探思

    杨亚伟王若冲李子健张亚雯...
    4876-4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中医学发展中建立的特色诊法.文章以文献为基础,就梦的定义、常梦与病梦的区别、病梦的病因病机、梦诊的诊断特点及通过中医理论分析梦疾的治疗等方面展开阐述,并对当前梦诊研究的不足做展望.文章旨在加深研究者、医者对梦的认识,从而使古老的中医梦诊知识得到重视,使梦诊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促其发展.

    中医学梦诊诊断特点思考中医诊断

    中医芳香疗法机理探析

    周俊黄小英喻松仁肖微...
    4881-4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悠久,在疾病治疗、预防与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传统的自然疗法,备受人们关注.我国虽是使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早期并未形成"中医芳香疗法"的概念,并且对于中医芳香疗法的机理阐述较少.中医芳香疗法最重要的载体是芳香药物,文章基于中医理论以芳香药物为切入点,从芳香药物和中医芳香疗法内涵、历史流源及芳香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方面来探讨芳香疗法的机理,以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中医芳香疗法.

    中医芳香疗法芳香药物内涵机理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任高灿刘锦高风张宏伟...
    4884-4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搜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RCT.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筛选文献后提取资料,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描述性分析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结果:初步检索出1 416篇文献,最终纳入55篇文献,包括3篇英文文献.涉及的84种结局指标主要分为9大类:生化指标(45.15%,205/454)、心绞痛疗效指标(13.88%,63/454)、安全性指标(8.15%,37/454)、临床有效率指标(7.93%,36/454)、中医证候疗效指标(7.49%,34/454)、生活质量量表(5.51%,25/454)、心电图指标(5.29%,24/454)、心功能指标(4.41%,20/454)、其他指标(2.20%,10/454).结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RCT结局指标遴选存在较多问题,应构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高RCT质量.

    中医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试验设计研究现状

    中医药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姬文帅谢凯张庆贾茗棪...
    4894-4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分析目前中医药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结局指标的应用现状,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 以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筛选出中医药辅助治疗SAP的RCTs,进行偏移风险评价,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局指标使用情况.结果:初步筛选文献9 804篇,最终纳入31篇(其中1篇为试验方案),共提取到92种结局指标,主要概括为8类,根据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理化检测(110次)、临床疗效时间(48次)、临床疗效率(34次)、生活质量评价(24次)、症状体征(17次)、安全性评价(16次)、中医证候疗效(3次)、其他指标(3次).结论:中医药辅助治疗SAP的RCTs结局指标遴选存在主次不分,重视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复合结局指标评定标准不规范,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经济学评估和安全性结局指标关注不足等问题.

    中医药卒中相关性肺炎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辅助治疗

    荆防颗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张悦韩利文张贵民姚景春...
    4902-4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荆防颗粒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建立3种斑马鱼心血管疾病模型,以三氯化铁、特非那定、花生四烯酸分别建立斑马鱼尾动脉血管狭窄模型、心脏损伤模型及血栓模型,给予荆防颗粒样品溶液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尾动脉血管直径、心脏静脉窦-动脉球间距(SV-BA)、心脏红细胞染色面积的影响;以肾上腺素复合冰水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大鼠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大鼠前列环素(PGI2)、大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血栓素A2(TXA2)]和黏附分子[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斑马鱼实验结果显示荆防颗粒使斑马鱼尾部血管舒张(P<0.01),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增加心脏红细胞染色面积(P<0.05,P<0.01),抑制血栓形成;对SV-BA虽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斑马鱼心脏损伤未见显著性逆转作用.另外大鼠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荆防颗粒能改善凝血四项指标以及与血瘀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及黏附分子表达.在凝血四项方面,荆防颗粒可显著降低FIB含量(P<0.01),提高APTT、PT、TT(P<0.05);在因子检测方面,荆防颗粒可升高PGI2、t-PA含量(P<0.05),降低TXA2、PAI、VCAM-1含量(P<0.05).结论:荆防颗粒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通过扩张血管、抗血栓、改善凝血功能及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和黏附分子等相关指标的表达从而发挥活血化瘀功效.

    荆防颗粒血管狭窄心脏损伤血栓急性血瘀活血化瘀

    志不安于肾和魄不安于肺不寐大鼠脑γ-氨基丁酸变化的机制

    闫德祺张星平梁瑞宁张文慧...
    4909-4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志不安于肾和魄不安于肺不寐大鼠脑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脱羧酶(GAD)、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通路分子水平的差异.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志不安于肾组、魄不安于肺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饲养,志不安于肾组以"久坐湿地,强力入水"法、魄不安于肺组以水平台法分别干预42 d制备不寐模型.以红外夜视摄像机观察大鼠白天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以戊巴比妥钠诱导大鼠睡眠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作为睡眠评价指标,以水迷宫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中段脑Glu和GABA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中段脑GAD和GAT的水平.结果:魄不安于肺组白天起身走动次数增多,志不安于肾组下午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提示单一主诉睡眠轻浅易醒及早醒分别复制成功.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第2、3、4天学习过程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中段脑GABA和Glu均显著下降(P<0.01),且志不安于肾组显著低于魄不安于肺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各个脑区GAD表达均下降,且志不安于肾组部分脑区GAD表达显著低于魄不安于肺组(P<0.01);志不安于肾组各个脑区GAT表达均显著升高,魄不安于肺组部分脑区GAT表达显著升高,且魄不安于肺组各个脑区GAT表达显著低于志不安于肾组(P<0.01).结论:志不安于肾和魄不安于肺不寐脑GABA下降和Glu升高的程度不同,与GAD下降及GAT升高的程度有关,说明志不安于肾不寐和魄不安于肺不寐二者差异的机制与GABA通路分子水平的变化有关.

    水平台久坐湿地不寐志不安于肾魄不安于肺γ-氨基丁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