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马劲

月刊

1672-2124

pharmacy_bj@163.com

010-64813551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ourn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卫生部新闻处批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医药类学术刊物。本刊刊号为CN 11-4975/R,ISSN 1672-2124,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拟发行1.5万册。本刊以提高医院合理、科学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资源浪费为办刊方针,重在指导;以报道临床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预测为已任,重在实用;以从事医院临床、药剂科(药房)工作的工程师、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药研制、生产、经营及医药、卫生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儿科人群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合作关系网络分析

    王谦丁倩郭春彦张怡...
    257-260,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临床试验机构合作趋势与特征,为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 2013-2022 年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据,使用计量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特征与合作趋势分析。结果:640 项公示项目中,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占 87。50%(560 项);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是儿童药研发的热门类别;拥有优质临床试验资源的核心机构和核心主要研究者相对集中。结论: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逐年增长,部分机构间合作频繁,整体合作网络密度松散,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儿科人群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社会网络分析

    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分析

    丁倩王谦张怡梁宇光...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的上市情况进行分析,为药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 2017 年1 月 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7 日),获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平台共登记了 40 项包含儿童受试者的湿疹/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目前数据库有 36 家国内外生产企业的 10 个品种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获准上市。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研发上多集中于仿制药,目前已有 2 种治疗用生物制品 1 类药物,需要继续深耕,进一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同时发挥我国中医药优势,发掘中药品种开展临床试验,为儿童用药添砖加瓦。

    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湿疹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桂枝-赤芍配伍重塑肿瘤血管微环境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黄菁汪宗清李思泽陈婷...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赤芍配伍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和通路,从分子网络药理学水平探索该配伍重塑肿瘤血管微环境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桂枝、赤芍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 作为化学成分筛选条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血管生成的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 软件绘制桂枝-赤芍配伍-化合物-靶点-血管生成网络;使用STRING 11。0 在线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挖掘核心靶点;采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数据库对该复方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网络中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桂枝-赤芍配伍的 33 种有效成分作用于血管生成过程的 77 个靶点,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JUN、白细胞介素 6、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一氧化氮合酶 2 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等多个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该配伍的关键蛋白主要参与了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血红素结合、抗氧化活性、核受体活性和转录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该配伍参与了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蛋白 53 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 3 激酶-Akt信号通路等,提示桂枝-赤芍配伍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桂枝-赤芍配伍中的黄芩素、谷甾醇和鞣花酸等成分可能通过HIF-1 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干预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营卫桂枝赤芍配伍肿瘤血管微环境网络药理学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中心数据分析

    高远刘艳霞董宇杰鲁葆华...
    271-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 38 例,其中免疫单药治疗(单药组)患者 20 例,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联合组)患者18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 4。84 个月(95%CI=3。50 个月~6。18 个月)和 8。13 个月(95%CI=5。65 个月~10。62 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药方案较单药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 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 10。00%(2/20)和 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单药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 65。00%(13/20)和 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 3 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 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安全可控。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基于真实世界的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再评价

    袁倩倩马月静刘莹张相林...
    27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5 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患者 280 例,按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使用进口注射用孢呋辛钠预防感染,B组患者使用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感染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24 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热、术后感染(产褥感染、切口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相当,且由于其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经济性,可广泛应用于剖宫产预防感染。

    集中带量采购头孢呋辛钠有效性安全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金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李经蕾侯炜
    278-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金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多个开放数据平台获取益金方药物作用基因和肺癌相关基因。基于Cytoscape探索药物成分-靶点关系谱,探寻关键化合物。基于STRING平台完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建立,采用Cytoscape-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R-ClusterProfiler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对关键有效成分与肺癌通路相关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益金方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有 157 个,其包含潜在治疗靶点 235 个。通过 5 个数据平台共获得了 8 585 个肺癌相关靶点。药物潜在治疗靶点和数据平台的共享靶点为 215 个。从PPI核心网络中筛选核心靶点 18 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相关靶点在各种生物过程、细胞功能方面富集显著,靶点与肺癌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根据分子对接结果,紫杉叶素、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山柰酚、异鼠李素、薯蓣皂苷元和刺槐素能够与肺癌通路相关的核心靶点紧密结合。结论:益金方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干预肺癌,这可能是该方产生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

    朴炳奎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益金方

    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的出血风险研究

    杜秋丁淜郭华
    283-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疾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 2022 年该院服用口服抗凝血药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 158 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分为联合组(80 例)和对照组(78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包括丹参、川芎、牛膝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 PT-INR、FIB、D-D、APTT和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 66。25%(53/80),高于对照组的 42。31%(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后,虽然相关凝血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用药时,需重点关注含有丹参、川芎、牛膝和红花等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或中药复方制剂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本研究为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口服抗凝血药出血风险中西药联合应用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张显玲牟钰钦李玥
    28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2019-2021 年该院收治的 155 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给药剂量不同分为A组(35 例)、B组(62 例)和C组(58 例)。A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 1 次100 mg,1 日2 次(标准剂量);B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 次50 mg,1 日2 次(降低剂量);C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 1 次 25 mg,1 日 2 次(降低剂量)。三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A、B和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3%(33/35)、90。3%(56/62)和 69。0%(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A、B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3。07±7。95)%、(55。52±11。3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患者较B组改善更明显,而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A、B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04±7。04)、(39。14±5。67)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A、B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46。03±6。91)、(48。80±6。95)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如果考虑危险因素多,不能耐受标准剂量,可使用 1 次 50 mg、1 日 2 次的降低剂量,可能会有同样的临床获益,但不推荐 1 次 25 mg、1 日 2 次的降低剂量。

    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力衰竭不同剂量疗效

    恩格列净联合熊去氧胆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秦国鼎裴赵伟朱红梅
    2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熊去氧胆酸对 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纳入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该院就诊的 2 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 10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4 例和研究组 5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恩格列净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肝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餐后 2 h血糖水平,体重指数、腰臀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以及肝脏硬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 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明显降低 2 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减轻肝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恩格列净熊去氧胆酸胰岛素抵抗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有效性研究

    苏荣英刘宁赵莉裴耀华...
    295-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 105 例,根据产后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n=50)、预防组(常规治疗+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n=55)。比较两组早产儿BPD发生情况及分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比较颅内出血(IC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败血病和视网膜病变(ROP)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 48 h后,观察两组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和吸氧浓度(FiO2)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变化。结果:预防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BPD轻度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预防组早产儿高血压、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PaO2、OI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FiO2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血清TNF-α、IL-6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预防组早产儿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可预防BPD发生及降低BPD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有关。另外,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还可降低ICH、PVL、败血病和ROP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情况。

    早产儿枸橼酸咖啡因维生素A维生素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