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马劲

月刊

1672-2124

pharmacy_bj@163.com

010-64813551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ourn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卫生部新闻处批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医药类学术刊物。本刊刊号为CN 11-4975/R,ISSN 1672-2124,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拟发行1.5万册。本刊以提高医院合理、科学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资源浪费为办刊方针,重在指导;以报道临床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预测为已任,重在实用;以从事医院临床、药剂科(药房)工作的工程师、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药研制、生产、经营及医药、卫生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PLC-MS/MS探讨枳实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辛弗林药动学的相互影响

    张硕徐俊达石敬依蔡文君...
    641-646,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探讨枳实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辛弗林药动学的相互影响,为引入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枳实的质量定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 2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 6 组(n=4),A组为辛弗林+6 种黄酮类化合物(新橙皮苷、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和野漆树苷),B组为辛弗林单独给药,C组为辛弗林+柚皮苷,D组为辛弗林+新橙皮苷,E组为6种黄酮类化合物单独给药,F组采用等体积的 0。9%氯化钠溶液处理,均灌胃给药。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测定血浆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应用DAS 2。0 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利用UP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A组大鼠新橙皮苷清除率为(9337。88±8373。94)L/(h·kg),显著高于E组的(2558。22±610。87)L/(h·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大鼠新橙皮苷的分布体积分别为(2549。72±1381。42)、(1668。41±394。73)L/kg,均明显低于E组的(23388。87±6089。53)L/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辛弗林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50±0。63)h,较B组、C组和D组[(1。62±0。11)、(1。70±0。17)和(1。57±0。08)h]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弗林对新橙皮苷的消除率和分布影响较大,枳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延长辛弗林的平均停留时间。

    枳实黄酮类化合物辛弗林药动学

    MTHFR基因多态性和补充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1年结局的影响

    刘卫关景丽于颖张金涛...
    647-650,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以及补充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于2018 年3 月至2019 年2 月和2021 年6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为 6~19 分的患者,治疗出院后实施常规二级预防的为非暴露组,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口服叶酸(1 次 0。4 mg,1 日 3 次)的为暴露组。非暴露组和暴露组患者按NIHSS评分接近的原则配对,各 117 例,检测MTHFR rs677 和rs1298 基因型。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考察MTHFR基因多态性和补充叶酸与1 年内脑卒中复发、1 年内NIHSS评分降低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MTHFR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Logistic分析表明,脑卒中患者1 年内复发与初发时NIHSS评分较高相关(P=0。042,OR=3。193,95%CI=1。104~9。238),但与MTHFR基因多态性或二级预防期间补充叶酸无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 1 年内NIHSS评分降低程度与同时携带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P=0。040,95%CI=0。081~3。178)以及初发时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P=0。046,95%CI=0。021~4。059)有关,但与二级预防期间补充叶酸无关。结论:在实施常规二级预防条件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初发时的严重程度有关,与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携带MTHFR C677T和A1298C以及HHcy不利于脑卒中后 1 年内的康复,与是否补充叶酸无关。

    MTHFR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复发

    阿伐那非联合助阳活血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志强关雁刘春辉孙大林...
    65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伐那非联合助阳活血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 108 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 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伐那非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助阳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勃起硬度评分(EHS)、国际勃起功能障碍指数(IIEF-5)以及夜间勃起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2。59%(50/54),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HS评分和IIEF-5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夜间勃起总持续时间、根部硬度≥60%持续时间和头部硬度≥60%持续时间长于治疗前,勃起次数、根部周径变化比和头部周径变化比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夜间勃起总持续时间、根部硬度≥60%持续时间和头部硬度≥60%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勃起次数、根部周径变化比、头部周径变化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6/54),与对照组的 12。96%(7/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伐那非联合助阳活血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勃起功能障碍阿伐那非助阳活血方疗效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过程及分子机制

    陈启庭林洪陈利捷卓超林...
    65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药对川芎-赤芍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过程。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GSE43292 数据集,对有表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进行筛选和提取。川芎-赤芍药对所含的化学活性组分及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合并差异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以获得共同的靶点。利用在线分析工具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药物和靶点的调控网络以及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R语言注释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再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验证KEGG的通路和富集的情况,确定靶点基因的调控功能和参与基因调控功能的信号转导通道。结果:共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基因 1244 个,川芎-赤芍药对含 36 个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靶点为环加氧酶 1、肾上腺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酶插入域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 9、CXC趋化因子配体 8、蛋白激酶Cβ、白细胞介素 6、CD14、二肽基肽酶-4、PIK3CG、肾上腺素受体α1B、微管相关蛋白 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单胺氧化酶 B。靶点在GO中主要富集在合成DNA过程的调控、DNA生物合成的过程、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结合、细胞迁移、血管形成过程、膜筏结构、转录的调节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脂肪代谢及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物学注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在KEGG信号通路和GSEA均显示出富集。结论:川芎-赤芍药对通过潜在的 13 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可能的 16 个靶点调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抗炎、调脂和保护血管等方式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川芎-赤芍药对动脉粥样硬化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朱梓齐秦琴琴辛幸雨宁雪梅...
    662-66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发掘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核心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筛选核心药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核心药对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查询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6篇,方剂209首,中药194味,得到核心药对柴胡-白芍。筛选出柴胡的活性成分共15个、靶点433个,白芍的活性成分9个、靶点161个,两者靶点合并去重后为297个;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6个。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作用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柴胡-白芍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控,从而达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效果。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柴胡白芍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观察

    李璇庞亚飞张兰玲万伟...
    667-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8 月于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 8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相关量表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和Framingham风险评分)、血清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脊柱活动度(指地距、枕墙距和脊柱活动度试验),随访 1 年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0。70%(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评分、Framingham风险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地距、枕墙距较治疗前降低,脊柱活动度试验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 年,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补肾强督治尪汤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受累血清炎症因子脊柱活动度心血管不良事件

    度洛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谯明朱毅靳路杨建华...
    672-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口服度洛西汀后血药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2022 年我院服用度洛西汀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样本 264 份,分析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指数(BMI)、合并疾病、联合用药、药品厂家和吸烟对度洛西汀C/D值的影响。结果:度洛西汀平均日剂量为(54。55±13。10)mg/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69。14±22。87)ng/mL,平均C/D值为(1。44±0。62)ng·d/(mL·mg)。女性患者的度洛西汀C/D值明显高于男性(P<0。05);回族患者的度洛西汀C/D值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正常组(BMI为 18。5~<24。0)和超重组(BMI为 24。0~<28。0)患者的度洛西汀C/D值高于肥胖组(BMI≥28。0)(P<0。05);联合奥氮平和联合曲唑酮患者的度洛西汀C/D值高于联合喹硫平患者(P<0。05);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度洛西汀C/D值高于无合并疾病患者(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品厂家与度洛西汀C/D值无相关性(P>0。05);年龄、吸烟与度洛西汀C/D值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结论:度洛西汀具有较大的个体间药动学差异,性别、民族、BMI、合并疾病及联合用药均可引起度洛西汀的血药浓度波动。因此,临床医师或药师应结合患者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及时调整、优化个体给药方案。

    度洛西汀血药浓度/剂量比影响因素抑郁症

    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陈吉黄磊涛张晨
    67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 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该院就诊的 104 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52 例。两组患者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适当运动;对照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BMD)、骨代谢、细胞因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患者治疗后每月随访 1 次,共随访3 次,评价两组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腰椎 L1-4、髋部、Wards三角区和股骨颈等部位BM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骨保护素(OPG)表达量升高,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表达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 和γ-干扰素水平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 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5/52)、7。69%(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短期预后优良率为 90。38%(47/52),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 可能通过调控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改善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纠正骨代谢异常,改善预后。

    唑来膦酸碳酸钙D3老年骨质疏松骨代谢预后

    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及对NT-proBNP、ICAM-1和MCP-1的影响研究

    金海涛张雯王非
    68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以及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ICAM-1 和MCP-1 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ICAM-1和MC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血低切黏度、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NT-proBNP、ICAM-1和MCP-1水平,促进血液流通和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痰阻证温胆汤N末端脑钠肽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世平吝新英范平平
    685-68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该院收治的DKA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 8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酸中毒及血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0。00%(36/40),较对照组的 72。50%(29/4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和pH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Lac)、血酮体(KET)、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和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Lac、KET、FBG、HbA1c、CD8+、TNF-α、PCT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CD4+、CD3+、CD4+/CD8+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患者CO2 CP、CD4+、CD3+、CD4+/CD8+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0。00%(4/40)vs。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DKA合并感染性休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酸中毒及血糖指标和免疫功能,调节炎症、氧化应激状态,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

    乌司他丁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