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食用油脂的精准适度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油为油样介质,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不同脂肪酸改变油样组成,探究碱炼过程中不同植物油底物和碱炼条件(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添加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对油脂中β-胡萝卜素脱除率及油脂精炼得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油脂在不同植物油底物和碱炼条件脱酸后酸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肪酸种类对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有显著影响,碱炼生成的饱和皂棕榈酸皂对β-胡萝卜素的脱除率最高(5.92%),不饱和皂亚麻酸皂对β-胡萝卜素的脱除率最低(2.57%);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2%时,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最高(4.09%);油脂中β-胡萝卜素含量越多,β-胡萝卜素脱除率越高;碱液质量分数在12%~18%的中强碱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脱除,脱除率为3.73%~4.30%;随着超量碱添加量的增加,β-胡萝卜素脱除率先升高后降低,超量碱添加量为0.1%时,脱除率最高,为4.09%;碱炼温度越低,β-胡萝卜素脱除率越高,在30℃时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最高(4.46%);随着碱炼时间的延长,β-胡萝卜素脱除率不断增加,在碱炼时间超过30 min后,β-胡萝卜素脱除率增长变缓;棕榈酸、硬脂酸显著降低油脂的精炼得率;随着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添加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油脂精炼得率总体呈下降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对油脂精炼得率无显著影响;除含有大量月桂酸的植物油外,碱炼脱酸可以有效地将油脂酸值(KOH)控制在0.04~0.22 mg/g之间.综上,低温、中强碱有助于β-胡萝卜素的脱除,适当缩短碱炼时间有助于β-胡萝卜素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