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真菌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真菌学杂志
上海长征医院
中国真菌学杂志

上海长征医院

温海

双月刊

1673-3827

zgzjxzz@126.com

021-81885496

200003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中国真菌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真菌学》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主要报道我国真菌学特别是医学真菌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大部分专业,以从事皮肤、感染、血液、呼吸、器官移植、肿瘤、急救、创伤、检验等与真菌感染专业有关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学等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群,是真菌学工作者之间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DC42基因的激活和抑制对烟曲霉极性生长影响的初步探究

    张梦楠于婉婉马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烟曲霉CDC42基因显性激活性(dominant active,DA)和显性抑制性(dominant negative,DN)点突变菌株,初步了解这两种点突变对烟曲霉极性生长以及RA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DC42基因激活性(CDC42G14v)和抑制性(CDC42T19N)菌株;光学显微镜观察点突变菌落特征;RT-PCR方法检测Ku80、DA Cdc42和DN Cdc42菌株中RAC1的表达量.结果 成功构建烟曲霉CDC42显性激活性(DA)和显性抑制性(DN)点突变菌株并经测序确认;烟曲霉DA Cdc42和DN Cdc42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形成分生孢子数和各时间点孢子发芽率较对照株Ku80都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表明DA Cdc42和DN Cdc42菌株中的RAC1的表达量均较对照株Ku80有所上升(P<0.05).结论 CDC42的激活和抑制都会对烟曲霉的极性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且会影响RAC1基因的表达.

    烟曲霉Cdc42点突变极性生长

    传统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患者安全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徐芳菲梁密黄伟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两性霉素B(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C-AM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接受C-AMB或L-AMB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信息,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法将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时间,因治疗成功或失败而停药的发生率,因低钾血症、肝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肾毒性和低钾血症发生率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性霉素B的单日最大剂量是影响其相关肾毒性和低钾血症的关键因素.结论 C-AMB仍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需要接受经验性或抢先抗真菌治疗的血液病患者.

    传统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药品安全血液病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研究

    何秀华苏智军程嗣宇邱燕燕...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死亡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DS合并TM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8.8%.最常见症状体征为发热(94.1%)、咳嗽(54.1%)、消瘦(54.1%)、皮肤损害(34.1%)、肝脾肿大(38.8%)和淋巴结肿大(80.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贫血(78.8%)、血小板减少(45.9%)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0.6%)、乳酸脱氢酶升高(80.0%).Logistic 回归筛选出血红蛋白(OR=0.922;95%CI 0.858,0.991)、尿素氮(OR=1.612;95%CI 1.084,2.399)、呼吸衰竭(OR=348.538;95%CI 5.374,22606.322)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呼吸衰竭和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升高是AIDS合并TM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真菌感染临床特征预后因素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黄强王宇江渊梁道斌...
    21-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l-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 (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及实验室检测

    李颖曹敬荣王岩陈典典...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例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及对该病原体展开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方法 采集本院收治的1例角膜炎患者患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查阅既往文献整理汇总该病原菌致角膜炎的临床数据.结果 角膜刮片标本培养后生长丝状真菌菌落,经形态学和MALDI-TOF MS鉴定为黄曲霉复合群;钙调蛋白基因测序鉴定为黄曲霉.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真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测试的7种抗真菌药物均体外敏感.尽管该病例在实验室检出黄曲霉致病菌后及时调整了抗真菌治疗方案,但实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最终摘除患侧眼球以遏制感染进一步扩散.既往相关文献报道曲霉菌性角膜炎症状较重,首选治疗药物为伏立康唑且需长疗程.结论 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诊治过程较为棘手,实验室检查提供准确的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结果有助于曲霉菌性角膜炎的及早诊治.非培养的分子诊断技术有望作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补充检测手段.

    黄曲霉真菌性角膜炎实验室检测文献回顾

    合并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亚娇张曼青阮建文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合并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chronic cavitary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CPA)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断为合并CCPA的肺结核咯血患者57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未合并CCPA的肺结核咯血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合并CCPA组相比,合并CCPA组易出现大咯血,存在长期吸烟史,消瘦、气促、乏力等临床症状更明显,常伴有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P<0.5).合并CCPA组肺部影像学均存残留空洞,54.38%伴有洞中球征,血GM实验、真菌培养、真菌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4.38%、38.59%、70.17%,经手术切除及至少6个月的抗真菌治疗后随访病情稳定.经Logistic二分类分析合并CCPA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吸烟史、体重指数<18.5 kg/m2、血清白蛋白<35 g/L(P<0.5).结论 存在肺部残留空洞的肺结核患者易合并CCPA,常伴有大咯血,需早期完善真菌培养、真菌免疫荧光染色、病理等诊断,及时抗真菌、手术等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肺结核咯血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危险因素

    中国南京及周边地区301例头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研究

    闫玮王琼陈玉萍佘晓东...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 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95%),其中以4~7岁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最多(46.5%),性别分布以男童居多(56.3%).成人头癣仅15例(5%),成人头癣性别分布以女性居多(66.7%).所有头癣患者的真菌鉴定结果统计显示,犬小孢子菌(164例,54.5%)、须癣毛癣菌(57例,18.9%)和紫色毛癣菌(44例,14.6%)是最常见的菌种,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各年龄段之间病原菌种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在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7岁的男童是最常见的头癣患病群体,过去10年犬小孢子菌已取代须癣毛癣菌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感染的优势致病菌,这些结果为头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头癣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皮肤癣菌流行病学

    2022-2023年长春及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杨思璇单百卉李苏姗王爽...
    39-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2022年5月—2023年5月真菌镜检结果阳性的病例477例,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获得196例致病菌种.结果 确诊的477例浅部真菌病中,足癣106例(22.22%),体癣78例(16.35%),花斑糠疹68例(14.26%),甲真菌病64例(13.42%),股癣62例(13.0%),马拉色菌毛囊炎43例(9.01%),面癣27例(5.66%),手癣20例(4.19%),头癣7例(1.47%),念珠菌病2例(0.42%);经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196株致病菌中马拉色菌70株(35.71%),居首位,其次是红色毛癣菌63株(32.14%).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均有相关性.结论 长春及周边地区的浅部真菌病以足癣为主;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马拉色菌.与以往全国多地报道相比,马拉色菌比例显著上升成为一大特点.

    浅部真菌病足癣马拉色菌

    直接PCR与多重实时PCR检测临床标本的实用性评估

    臧晓慧梁官钊刘维达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直接PCR与DG(Derma Genius)多重实时PCR在鉴定皮肤癣菌菌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4例由临床医师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分别行显微镜检、培养、直接PCR和DG多重实时PCR.以镜检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PCR方法鉴定皮肤癣菌的有效性.结果 直接PCR和DG-PCR的灵敏度分别为64%、99.2%,特异度分别为99.6%、8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9%、98.1%.125例阳性标本中,培养出71例(56.8%),直接PCR检测出81例(64.8%),DG-PCR检测出99例(79.2%).结论 DG-PCR、直接PCR在检测皮肤癣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皮肤癣菌病PCRDG-PCR

    淡紫紫孢菌引起角膜溃疡1例

    王梦珍曾娇李丁丁谢秀丽...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24岁,2022年9月16日因"右眼畏光、痒、视物不清"1个月余,门诊就诊,右眼有人工晶体的植入,此次受外伤后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溃疡,上皮大疱样改变.角膜溃疡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丝状真菌,经质谱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并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病情好转,予以出院.

    淡紫紫孢菌角膜溃疡伏立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