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内注外敷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湿热瘀滞证临床观察

    孙安刘汉顺盛超
    43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注外敷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AP)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64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中药内注外敷法(胃管注入清胰通腑汤、加味大承气汤穴位贴敷),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腹痛、口苦、腹胀、排便)、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检测生化指标[血淀粉酶(AMS)、血清脂肪酶(LPS)、尿淀粉酶(UAMY)]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PACHE Ⅱ、腹痛、排便、腹胀、口苦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MS、UAMY、LP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注外敷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P湿热瘀滞证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急性胰腺炎清胰通腑汤湿热瘀滞证中药内注外敷疗法加味承气汤

    党中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探析

    曹鑫李梦阁党志博刘晓慧...
    436-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向胃癌转变的高风险类型,因此应对此高度重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有独特优势,党中勤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之本,贯穿疾病始终,气滞、湿热、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基础,自拟和胃止痛方、理中和胃方、消痞和胃方三个基础方,根据病情变化,病-证-症理论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加减应用,效果颇佳。本文以期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案例举隅等几个方面的论述,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健脾益气微观辨证

    李志刚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中医临证经验

    魏天怡李志刚谷宁胡海瑞...
    440-44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食管癌的病因病机及典型病案进行分析,总结李志刚教授对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李志刚教授提倡健脾肺和滋肾阴以护卫正气;重视情志与肿瘤的关系,将调畅情志贯穿食管癌治疗的始终;针对食管癌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津亏热结证、正虚毒蕴4种证型,临证配伍,活用经方。

    食管癌健脾肺滋肾阴辨证论治

    中医诊治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姚钧仁刘育辰单静怡林江...
    44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未明、可累及全消化道的特发性炎症性疾病,本病病程迁延反复,以腹痛、腹泻、瘘管形成等为主要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存在治疗达标率低、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不足。中医诊治CD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发现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促进黏膜愈合、提高生物制剂临床应答率、减少复发率及治疗肛周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作用。本文对近10年来中医对CD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

    克罗恩病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中医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异质性到"同病异治"

    刘嘉玲孙劲晖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MAFLD/MASLD)近两年来争议不断,期间大数据研究结果证明了 NAFLD的时代局限性。重新审视命名法,可以正确认识NAFLD关键致病因素、了解其异质性及不同临床表型。目前NAFLD药物疗法临床应答率不高,通过分析其异质性,结合中医"同病异治"理论为临床诊断、研究、治疗NAFLD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性脂肪肝疾病异质性同病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