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黄穗平凌江红唐旭东...
    549-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腹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本病患病率较高且容易复发。本共识涵盖了中医和西医对功能性腹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认识,突出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功能性腹胀诊断中医治疗共识

    国医大师杨春波"脾胃湿热理论体系"构建撮要

    骆云丰陈锦团杨正宁杨春波...
    556-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杨春波擅长脾胃病诊治,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经过70余年临证积淀渐成体系,形成完善的"杨氏脾胃湿热体系"。对于杨氏脾胃湿热体系的构建,笔者从湿热初涉缘起、脾胃湿热形成、脾胃湿热理论核心、脾胃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传承等阐述了杨老对于脾胃湿热体系构建的过程及内容,重点介绍了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特点、诊断标准的设立及确定、特色治疗方药等理论核心内容。

    国医大师脾胃湿热体系构建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杨倩孙建慧曹桦徐伟超...
    560-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新思路。刘教授从胃腑斡旋气机,易生郁滞、阳明腑实,易从热化、多津多血,易生瘀阻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滞"为病发之因,"热(毒)"为病进之基,"瘀"为病变之由,创新性提出"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体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一降二调三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3)》解读

    孟梦王帅张声生
    564-56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3)》是2020年11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北京牵头,联合全国30家三级甲等医院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修订的一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呈现出三大重要特点:①涵盖全面:2023版《共识》内容包括FD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摄、转归与随访等多方面,为中医诊疗FD提供了全面的指导。②紧跟前沿:结合FD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新增了"西医诊疗进展概述"、"中医药循证医学进展"、"难点问题分析及中医药优势"等多个专栏。③重视传承:传承中医名家学术经验,新增了"现代名家学术经验"专栏。本文将详细解读该共识的主要更新之处及重点内容,以期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专家共识解读

    岐黄学者张学智培土畅中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化生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用药规律

    曹峻文叶晖黄秋月杨闪闪...
    568-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探究张学智教授培土畅中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化生性慢性萎缩性胃炎(MCAG)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9月张学智教授治疗HP根除后MCAG处方,运用R 4。3。2、SPSS Modeler 18。0和Cytospace 3。10。1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50首处方,中药共162味,频次共3 289次,频数排名前20药物功效以补虚、理气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得到"黄芪、瓦楞子-柴胡"、"陈皮-黄芪"、"黄连-黄芪"等药对,聚类分析呈现2个类别。得到核心处方:黄芪、茯苓、白术、三七、陈皮、法半夏、香附、丹参、甘草,同时运用中药权重方法计算加权相似度>0。5共计99首,合计占66%的处方。结论:张教授认为HP根除后MCAG属本虚标实,应以培土补虚为本,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注重调理气机、燥化痰湿、活血化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用药规律

    五味子甲素调控miR-873-5p/G6PD轴对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凋亡及有氧糖酵解的影响

    王首星刘院刚温进平李欣...
    575-580,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五味子甲素调控微小RNA-873-5p(miR-873-5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轴对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凋亡及有氧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分成SGC-7901组、低浓度五味子甲素组、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组、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空载质粒组、高浓度五味子甲素+miR-873-5p沉默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及转染,培养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以及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873-5p和G6PD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G6PD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873-5p与G6PD的靶向关系。结果:与SGC-7901组比较,低、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组细胞活力、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ATP生成相对水平、G6PD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miR-873-5p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组细胞活力、Bcl-2蛋白、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ATP生成相对水平、G6PD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低浓度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miR-873-5p水平显著高于低浓度五味子甲素组(P<0。05);与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组和高浓度五味子甲素+空载质粒组比较,高浓度五味子甲素+miR-873-5p沉默组细胞活力、Bcl-2蛋白、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ATP生成相对水平、G6PD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 蛋白、miR-873-5p 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873-5p 可靶向调控 G6PD 的表达。结论:五味子甲素可通过上调miR-873-5p来靶向下调G6PD表达,从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和有氧糖酵解,促进其凋亡。

    五味子甲素微小RNA-873-5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胃癌SGC-7901细胞细胞活力凋亡有氧糖酵解

    疏肝通降法方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亦冰张静刘永戚海龙...
    5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疏肝通降法方剂对质子泵抑制剂(PPIs)规范化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维持治疗作用。方法:103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GERD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入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接受疏肝通降法免煎剂+PPIs模拟剂、中药安慰剂+PPIs(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反流症状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反酸、烧心、反食或反胃、胸骨后疼痛4个症状评分及食管反流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2组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显著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通降法方剂可使GERD患者食管反流症状明显改善,其疗效与PPIs相当。疏肝通降法方剂可改善GERD患者生活质量,但对GERD患者睡眠质量和精神心理评分无显著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疏肝通降法症状精神心理生活质量

    黄厚止泻滴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震梅艳侯明星
    586-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黄厚止泻滴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进行分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厚低剂量组、黄厚中剂量组、黄厚高剂量组以及美沙拉嗪对照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应用相应组别的药物进行喂养,2周后取出小鼠结肠并收集肛门附近的粪便冻存。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应用16sRNA检测粪便菌群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厚止泻滴丸各分组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occludin的含量均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对比可见黄厚中剂量组效果良好。α多样性及物种差异分析显示各组菌群组成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可知模型组小鼠肠道中的拟杆菌门减少,变形菌门增加。β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热图及LefSe分析可见3组中的物种差异较大,由ZIPI图可知各组菌群中丰度最高的5种关键物种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软壁菌门及疣微菌门。功能潜能预测发现核心菌群主要影响氨基酸、核苷酸、修复基团、电子载体和维生素的合成,也影响碳水化合物、羧酸盐以及核苷和核苷酸的降解。结论:黄厚止泻滴丸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含量,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的通透性;促进益生菌和共生菌群的生长,抑制机会性致病菌或有害菌的定植,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并通过改变核心菌群的数量以影响合成、降解等生物过程进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黄厚止泻滴丸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Ⅳ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指标的影响

    张立群王科先
    594-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Ⅳ型胶原蛋白(Ⅳ-C)、透明质酸(H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肝胆病科住院治疗的10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3)。对照组给予限钠饮食、应用利尿剂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及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2组的腹围、体重、24 h尿量、B超监测的腹水深度,检测2组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肝纤维化指标[Ⅳ-C、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的差异,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腹围减小、体重减轻、腹水深度变浅、24 h尿量增多、肝功能好转、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水停型),可增加尿量,减轻腹水程度,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水停型中药内服穴位贴敷肝功能肝纤维化

    基于"脑-肠轴"探讨增液汤对改善慢传输型阴虚便秘患者血清P物质、胃动素、微管相关蛋白2的临床效果研究

    任艳梅孙秀芳孙文平王双...
    599-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增液汤对慢传输型阴虚便秘(STC)患者血清P物质(SP)、胃动素(MLT)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16例S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脑-肠轴"为理论的增液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和粪便性状评分、SP、MTL、MAP-2表达水平、脑肠肽水平及心理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研究期间病例共脱落10例,最终对照组纳入54例,观察组5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粪便性状评分、SP、MTL、MAP-2表达水平、脑肠肽水平、心理状态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S)显著降低,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P、MTL水平和MAP-2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5-羟色胺受体4(5-HTR4)水平显著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增液汤可以显著改善STC患者SP、MTL、MAP-2水平与便秘情况、心理状态和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肠轴增液汤慢传输型便秘血清P物质胃动素微管相关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