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包弛

双月刊

1007-5801

010-62806124 62805039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97年正式创刊以来,坚持高标准办刊,以文入选,以其较高的学术品刊(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编辑委员会由全国学术理论界的权威人士和中央党校的学术带头人组成,对《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的编辑与出版工作负责,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的高新起点与严格标准得以保证和实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理论旗帜鲜明、思想观点严谨、学术见解新颖为特点,着重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反映各学科深层问题的研究之作,反映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新动态。鼓励大胆探索与争鸣,充分体现学术理论性特点。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受到学术理论界、政策研究部门和党校教研人员的欢迎和好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内重要文摘报刊上的转载率名列社会科学期刊前茅,所刊载文章绝大部分被全文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两个结合"思想解放之意义

    张峰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守正创新是"两个结合"的基本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个结合"内在地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要素,并为其积累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二个结合"丰富发展"第一个结合"的内涵,聚变为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优势."第一个结合"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教条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虚无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揭示文化基因、确立核心价值理念、适应现代化需要、创新政治制度、承继传统法律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七个方面,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思想解放.

    "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条主义虚无主义

    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陈忠禹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规治党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特别是管党治党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就必须全面准确地阐述其核心要义.该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战略高度来谋划依规治党;二是在法治思维大框架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三是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要扭住提高制度质量这个关键";四是遵循管党治党规律,辩证地处理纪法关系;五是依规治党的生命力在于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科学完备、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依规治党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是在长期依法执政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原创性理论,深刻揭示了管党治党的客观规律,创新性地回答了依规治党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确把握依规治党的核心要义,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管党治党依规治党核心要义

    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权衡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困难和挑战增大的情况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和联动,有利于降低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有利于确保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也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治理

    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袁红英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是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有机整体.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精准识别关键问题,科学研判面临形势,精准把握主攻方向,在制度设计上强化政策集成,在发展动力上强化数字赋能,在要素配置上强化双向流动,在融合空间上强化县域单元.

    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钟开斌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现实发展环境和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之间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的一个重大创新理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既更为必要、更为迫切,同时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求建立健全发展和安全相互嵌入机制和平急相互结合转换机制,实现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机融合、动态平衡,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统筹兼顾风险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谱系与行动逻辑

    王炳权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当前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的新兴视角,是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既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实践驱动的逻辑,也标志着党以更高标准对基层治理实践的战略谋划.本文关注到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思想和中国情境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意义,对理论整合与发展进行深入挖掘,勾画形成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理论谱系.基于理论指导,本文从三个方面展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行动逻辑.首先,党的引领作用不仅是对现有制度体系的推动,更在于引导基层治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人民;其次,多中心结构的重构凸显了从中心到边缘的权力消散,体现了更广泛的参与式民主决策模式;最后,数字赋能的引入实现了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与行动逻辑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为构建更加民主、公正、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基本内涵行动逻辑

    "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下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三重逻辑

    马华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建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的政治愿景、社会诉求和技术趋势.本文立足于结构化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以新时代乡村治理实践为基准,研究发现当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中存在的三重逻辑:从政治层面上看,基层党组织通过政治吸纳和组织动员形成了政党统合的政治逻辑;从社会层面上看,新型集体经济之下的"公共性"重塑和生活治理之中的"地方性"融合形成了家户重构的社会逻辑;从技术层面上看,"数字+网格"搭建起了乡村治理的异质性网络、"数字+服务"构筑起了乡村治理的转译机制,形成了数字赋能的技术逻辑.总而言之,深刻解析三重逻辑背后的结构互构与行动叠加,对理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逻辑并探寻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乡村治理共同体政党统合家户重构数字赋能建构逻辑

    人口均衡观与人口优化观的辨析

    穆光宗林进龙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直是国家人口发展目标,但在人口非均衡发展的事实面前理论解释力却遇到了挑战.随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提出,我国的人口治理观也要顺势转变,这就是全方位、全要素、全生态的人口优化观的提出.人口优化发展的核心要义即人口高质量发展,强调人口发展整体功能的完好状态.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坚持"大人口观",在人口负增长时代,宜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口的高质量发展"的人口优化路径,走质量—数量—结构统筹优化的内涵式人口发展道路.人口是一个特殊的人文生态,通过人口的生态改良达致人口优化甚为必要,缩小城乡差别、打破阶层固化、遏制贫富分化均是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才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

    人口均衡人口优化人口生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动力势能与进路策略

    杨菊华
    8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从总量充裕、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四个维度,科学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意涵;从劳动力总量与人口红利、人力资本与人才红利、老龄人力资源与长寿红利、地域分布与资源配置红利四个方面,系统研判人口发展新态势中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惯性思维,以联系的眼光认识并遵循人口发展规律,以"四个替换"发掘现有人口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红利,以契合群众需求的生育支持体系明显降低育儿成本,重振人口发展和生育信心,抓住第二次人口机会窗口,在人口大变局中谋全局、谋新局、谋好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总量充裕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

    论纪检监察学概念体系的建构

    蔡志强阳平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念是构建纪检监察学的基石,具有规范学科发展、阐明纪检监察原理、指引纪检监察实践、提升反腐败话语影响力等功能.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监察思想和廉政文化、百年纪检监察理论与制度实践创新滋养和丰富了纪检监察学的内涵,构成该学科概念的重要来源.同时,纪检监察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有必要吸纳其他关联学科的部分概念并借鉴其概念建构方法.基于纪检监察学概念的使命任务和建构标准、方法,纪检监察学概念体系宜以"纪检监察"为核心概念,以自我革命、纪律检查、国家监察、廉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基本概念,以纪检监察理论、纪检监察制度、纪检监察实践为基本范畴,以各范畴下的若干一般概念为支撑.由此形成的纪检监察学概念研究方法论,能够有效揭示纪检监察原理、把准学科发展规律,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和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学概念体系自我革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