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视觉技术在中医智能设备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姜天童赵宇平赵玉凤王少丽...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视觉技术是通过机器代替人眼完成图像信息提取分析和判断的多学科交叉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其概念与中医"望诊"不谋而合,且解决了传统中医师收集视觉信息过程中缺乏客观性、可推广性差和效率偏低的问题,提高了中医诊断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是"望诊"作为中医四诊之首的现代演绎.本研究对面、舌、目等图像采集部位的中医智能设备核心技术和应用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以颜色空间、图像分割、图像配准为代表的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并对已有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对比与分析,同时对该类技术和设备研究在中医诊疗应用中的不足展开讨论,并展望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中医智能设备的研发前景.

    中医智能设备机器视觉技术人工智能舌面诊仪

    基于数字化目诊技术解析高血压的目络特征及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

    刘璇张琼艺全虹翰王雪松...
    4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目诊仪研究高血压患者的目络特征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探索高血压目络特征、辨证分型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纳入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志愿者各 263 例.目诊仪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眼白睛图像并进行目络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并分析高血压的目络特征与其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的特征目络形态为"血脉",特征目络区位为"脾",特征目络颜色为"黄""黯黄""黯"和"黯褐".高血压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脾虚.高血压的特征目络形态"血脉"和颜色特征"粉中带黯"与证候要素"脾虚"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采用数字化目诊仪解析高血压的眼象特征并分析其与证候要素的关联性,表明数字化目诊仪可为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和新方法选择,有益于四诊规范化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高血压白睛中医证候目诊仪相关性

    2012—2022年中医诊断装备临床应用分析

    郭壮马嘉轶尹继瑶邱士庆...
    418-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红外仪、舌象仪、脉象仪等现代化中医诊断装备在临床应用情况,探究装备在设计研发、收集客观数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促进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检索2012-2022 年CNKI数据库中与中医诊断装备相关的文献,依据临床疾病分科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临床各科常用中医诊断装备种类,探究常用中医诊断装备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共检索文献175篇,在呼吸(内)科疾病中舌诊仪应用最多;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脉诊仪应用最多;消化(内)科、骨(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疾病中红外仪应用最多.结论 客观的中医诊断装备需要辅以更加高效、准确、完善的相关技术,同时要深化中医思维对所测量的各种指标及物理量的解读,制定统一标准.只有更切合临床使用的需求,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诊断装备的应用.

    红外仪舌象仪脉诊仪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101个病种初筛分析

    杨思红赵晖向兴华景城阳...
    42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多维度筛选标准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进行信息采集,总结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证据概况,确定待评价病种.方法 根据《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技术指导建议》,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相关疾病委员会,从疾病分类与代码、既往优势病种覆盖范畴、临床指南/共识/临床路径现状、文献现况分析、疾病的优先性、科技成果情况6 个维度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进行总结,并通过专家共识确定进入评价阶段的病种.结果 初步推荐出101 个病种,涉及23 个疾病领域.其中推荐病种数量较多的是儿科分会/项目组,推荐 7 个病种,最少的为心血管项目组,推荐病种 2 个,其他项目组推荐病种数量在 3~5 个.专家共识会对 8个病种不予推荐,包括水痘、2 型糖尿病、缺铁性贫血、骨关节炎、惊恐障碍、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慢性乙型肝炎.最终在筛选环节共确定了93 个病种,进入到下一步的循证评价.结论 基于多维标准信息的采集,较全面及客观地总结了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各维度研究现状,为更科学评价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优势作用、优势定位和证据水平奠定了研究基础;同时也为未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各维度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优势病种遴选评价证据

    基于规则生成医案及Transformer算法构建中医方药推荐模型

    练志润张家蔚杨保林
    437-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计算机构建《伤寒论》相关方剂的中医方药推荐模型,测试该模型对《伤寒论》方证知识的运用能力.方法 本研究纳入《伤寒论》中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大黄类方、石膏类方、附子类方、苓桂类方共30 首方剂及其加减方,将其改写成特定的方证规则共 105 条作为本模型的实验数据.本模型分为规则生成医案模型及Transformer模型两部分.规则生成医案模型对特定格式的方证规则分别进行组合、笛卡尔积、拼接,生成多个具有完整证、舌、脉、药且符合中医理法方药特点的中医医案.然后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Transformer将生成的中医医案用作训练数据,继而模拟方证到方药之间的非线性复杂映射.结果 经规则生成医案模型生成不重复的医案共 1 212 795 例,随机选择5 000 例作为测试集,其余医案作为训练集或验证集.在有5 000 例医案的测试集中,预测方药与目标方药完全相同的医案有4 983 例,按预测方药与目标方药重合个数的比率计算总准确率为 99.90%.结论 本模型可正确运用《伤寒论》的方证知识,模拟预设的方证规则,具备方证识别及病机区分的能力,在构建中医方药推荐系统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辨证论治方证相应中医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

    土鳖虫雌雄虫对外伤血瘀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差异研究

    赵江鹏张敏张明生
    44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土鳖虫为伤科要药,临床多以雌虫干燥体入药,本文旨在对比雌雄干燥体对外伤血瘀证的作用差异,为土鳖虫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50 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重物坠落的方法制备外伤血瘀证模型.采用治疗型给药原则,雌虫组、雄虫组、雌雄虫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雌虫水煎液(1g生药/kg)、雄虫水煎液(1g生药/kg)、雌雄虫混合水煎液(1g生药/kg),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纯净水(10 mL/kg).连续干预5d后,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瘀肿处腿径,采用硝酸还原法(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1、血栓素(thromboxane,TX)B2 和 6-酮-前列腺素(6-keto-protaglandin,6-K-PG)F1α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瘀肿处腿径增加,血清NO和6-K-PGFlα水平下降,血清ET-1和TXB2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瘀肿处腿径缩小,血清NO、ET-1、TXB2、6-K-PGFlα水平显著回调(P<0.05).雌虫组、雄虫组和雌雄虫组之间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土鳖虫雌虫和雄虫对外伤血瘀证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二者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土鳖虫雌雄外伤血瘀证内皮素-1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1α

    葛根菊苣茯苓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宋纪显陈琦陈捷郭亚净...
    447-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模型,探讨葛根菊苣茯苓方的降尿酸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将42 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菊苣茯苓方低、中、高剂量(6.15 g/kg、12.3 g/kg、24.6 g/kg)组,别嘌醇组(0.03 g/kg),正常+葛根菊苣茯苓方组(正常给药组).除正常组与正常给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氧嗪酸钾 1.5 g/kg、腺嘌呤 0.1 g/kg建立HUA模型,连续21 d.从第 8 天开始,除正常组与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葛根菊苣茯苓方及别嘌醇干预治疗,持续 14 d.造模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测定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取大鼠肝脏及肾脏,计算肾脏系数;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肾脏、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中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OAT)1、OAT3、尿酸转运体(recombinant urate transporter,URAT)1、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ABCG)2、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type,GLUT)9 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表面皱缩,色泽变浅,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可见尿酸盐结晶;肾脏质量增加(P<0.05),肾脏系数增大(P<0.05);血清SUA、BUN、XOD、SCr、ADA含量与肾脏组织URAT1、GLUT9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ABCG2、OAT1、OAT3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菊苣茯苓方可以通过调节尿酸盐转运相关蛋白降低HUA大鼠的高尿酸水平.

    葛根菊苣茯苓方高尿酸肾脏痛风大鼠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淫羊藿苷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

    徐晓涵刘宏潇屈馨宁宋俊垚...
    453-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确定淫羊藿苷(icariin,ICA)干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预测ICA治疗AS的可能靶点和途径.招募 15 名活动期AS患者和 15 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体外实验,检测经不同浓度ICA干预后蛋白酪氨酸激酶 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 转录因子 p65(transcription factor p65,RELA)、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MAPK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热休克70 kDa蛋白(heat shock 70 kDa protein,HSPA)1A、热休克90 kDa蛋白α(HSP90A)A1、JAK2 和蛋白激酶Cβ(protein kinase C beta,PRKCB)可能是ICA调控AS的潜在作用靶点.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活动期AS患者PBMC中JAK2 和STAT3 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ICA体外干预后AS患者PBMC中JAK2 和STAT3 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etinoic acid 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蛋白和其编码基因RORc在活动期AS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A可下调RORγt蛋白和RORc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ICA可能通过RELA、NOS2、MAPK14、MAPK1、IGF1、HSPA1A、HSP90AA1、JAK2 等关键靶点和JAK2/STAT3 信号通路发挥抗AS的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淫羊藿苷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JAK2/STAT3信号通路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姜莉苑董馨田雨欣宋剑锋...
    46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衢枳壳对糖尿病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对衢枳壳入血成分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 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SuperPred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作用靶点,同时在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糖尿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绘制中药衢枳壳"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利用String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鉴定衢枳壳入血成分20个,筛选出潜在靶点170个,核心靶点32个.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等为衢枳壳降糖的关键通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蛋白(albumin,ALB)、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p 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EGFR为其中关键靶点,且衢枳壳中5个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经分子对接后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衢枳壳中的芦丁、新橙皮苷、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等可能为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AGE-RAGE、EGFR等信号通路及AKT1、ALB、TP53 等核心基因发挥降糖作用.

    衢枳壳糖尿病网络药理学物质基础作用机制

    《灵枢经》中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

    韩佳桐王昊杨秋莉
    468-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现《灵枢经》中转喻在体质、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中均见运用,重点在于展现生理、病理之"象"内部和"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象思维的临床应用提供实例.《灵枢经》中转喻是用于说明临证思想的叙事行为,承担了提取生病理本质特征、连贯诊治路径、整合临床理论体系的重要叙事功能,对后世医籍产生了广泛的叙事影响.

    《灵枢经》转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