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与职业教育的弘扬路径

    曹晔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如何把教育家精神融入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建立起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是当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角度深入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职业学校教师本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从政治品质、职业准则、职业素养、职业发展、职业境界、职业理想等方面弘扬、践行好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弘扬路径

    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许玲
    10-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教育家精神的道德引领和工匠精神的技能追求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不仅共同塑造着职业教育教师道德引领与技能追求的整体精神气质,同时还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实现技能传承与弘扬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责任感、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尽管历史演进为这两种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提供了文化基础,院校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将两种精神融入师资培育全过程的成熟培养模式尚待形成。建议通过价值文化引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企协同培育以及持续发展与评估等四条路径,实现这两种精神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全面融合。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师资培养

    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黄方慧赵志群余越凡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借助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元评价。结果显示,所选技能评价方法的整体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测试分数和测试分数解释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多数技能证书的评价方法设计缺乏评价理论基础,职业技能标准设计缺乏足够的方法基础,测试试题设计缺乏情境性,结果导向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职业认知技能。为提高职业技能评价质量,建议引进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技术规范,将职教高考中的技能评价部分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开发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职教高考技能测评方法。

    职业教育职教高考技能评价评价方法有效性元评价

    职教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推进路径

    谢梅沁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职教高考改革,不仅要遵循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的诉求。职教高考改革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进职教高考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专业与科目、教学与考试、升学与就业四对关系。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构筑"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创新技能测试模式,形成发展职业教育合力等措施,推动职教高考改革。

    职业教育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本科

    "非课堂":一种学生立场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样态

    张国红李双彤王长辉
    33-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不足与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样态——"非课堂"。这一概念实现了从传统的时空视角到学生视角的根本转变,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无课堂感"的自然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在实施策略上,坚持自然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的原则,通过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自然序、教学平台的支持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场域化等四个维度的整体构建,为非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得"非课堂"教学得以多维度协同进化和整体性优化。"非课堂"概念的提出对加速职业教育的自我革新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普适性价值。

    职业教育教学非课堂学生立场自然性

    基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研究

    朱山立邓志远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化与办学质量的提升。面对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厘清其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即促进技能形成的基本教学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手段与服务技能供需平衡的前沿阵地。其次,需明确其目标方向,即实现完整职业人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适应力提升现实需求、构建技能文化生成教学生态。研究发现,实践教学评价与育人目标契合性较弱、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跨界交流不足、实践教学设计对职业精神培育关照不足,为此从突出教学评价能力本位功能、健全跨学科综合教学机制、实现技能与职业精神双向同行方面提出行动路径。

    技能型社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学革新

    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

    朱建鹏秦静王素霞陆明...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需求,提出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其实施重点为遵循课程标准和关注学科本质。并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应体现为具有层次性和过程性的"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及面向学生发展的"评";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要从体现数学知识的内涵、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符合数学思维的逻辑三个方面关注数学教学的学科本质。最后,针对六个核心素养分别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实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材的构成要素及开发策略研究

    蔡跃李叶凡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产教融合教材是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提出"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我国产教融合教材建设的政策的梳理,剖析产教融合教材政策的沿革和和具体要求,并从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内容设计、产业驱动的内容更新四个视角研究了产教融合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在借鉴德国产教融合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教融合教材建设的具体策略,包括建立国家层面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教材内容贴近实际产业需求、建立教材质量评价与认证机制等,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材建设的优化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材构成要素开发策略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杨浩付艳芳高波李小霞...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在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物理形态、内容设计与组织、配套数字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开发建设的时代背景及使命意义、政策依据、知识学习理论、技能学习理论、品德形成理论等方面论述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的理论、政策依据,据此构建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以期对开展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工作、推进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高职院校质量评价

    高职课程学业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框架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

    殷明季琼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本位与工作任务情境,传授"功能性知识",课程学业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以衡量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推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核心包括评价任务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主题内容、行动或实践、情境、意义,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证明其习得功能性知识"的表现。评分量规设计框架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质量水平层次、水平分值、标准描述,可作为表现性评价设计具体步骤的参考,最终促进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高职课程学业表现性评价任务框架设计评分量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