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业报国 勇于创新 为中国梦提速——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文龙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刊邀约了部分两会代表委员畅谈职业教育发展。他(她)们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从新质生产力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职教师资培养等角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两会"代表委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施文美
    16-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刊邀约了部分两会代表委员畅谈职业教育发展。他(她)们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从新质生产力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职教师资培养等角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两会"代表委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赛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

    曾天山房风文陈宏辉刘晓辉...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历经14届的发展,在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彰显类型定位、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2年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年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下顺利圆满举办,全面分析2022年大赛办赛特点、亮点等,提出大赛创新发展的理念和举措,推动大赛持续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更有力的作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 共铸舞台 躬身讲台——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析

    姜丽萍贾清水池云霞古燕莹...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专家组的视角对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情况进行了点评,分析了2023年比赛方案的鲜明导向,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比赛的引领作用;从"比赛内容"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五个方面,通过若干案例剖析了参赛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的特点,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成果;指出了参赛团队在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课程标准规范、教材选用、教案、教学视频、课堂展示、教学实施报告、答辩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比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五个方向。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案例评析

    国际视域下的微证书:概念界定、运行模式与本土化体系构建

    陈健孙善学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证书是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利于帮助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台阶,使其能够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就业市场对工作技能的新需求。从微证书的通用定义、设计原则、功能特征和运行模式等维度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三个微证书体系的主要特征、模式,即欧洲的纵向发展体系、澳大利亚的横向发展体系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附加增值体系,提出我国微证书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服务人们终身学习与工作,坚持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具备学习、流动、评价、认可和转换等功能,要突出一个成果、融通两个类型、建立三个机制、兼顾四个方面、把握好五种程度。

    终身学习微证书概念界定运行模式体系构建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情调查分析

    郑永进祝鸿平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新生中等收入群体的功用。对11万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及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以中等及偏下为主,来自乡镇的学生有上升的趋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师生沟通和学生的时间控制呈现下降趋势;"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学生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其他院校,而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分伯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性,位于区域经济发展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赋能共富示范区建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兜底高等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获取和维护技能的意愿和能力,着力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增强学生的数字技能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更加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评价"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指标;强化省域统筹,协同发展并推进优质高职资源下沉县域。

    职业教育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情调查共同富裕

    高职院校财经类通识课"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潘静波郑伟杰王丹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财经类通识教育立足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开展隐性教育,体现了"立德树人"与"全人教育"一致性的育人理念。当前,高职财经类通识课存在着"去价值化""弱实践性"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予以解决。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提出财经类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明确课程定位与特点、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思政要素的设计依据,在教学规范流程中重构教学内容、在教学场景搭建中建立叙事对话、在教学评价中促进情感价值内化,形成财经知识传授与价值观融入的协同路径,加快高职院校财经通识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步伐。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财经类通识课程实施路径

    一体化的思政教育实践:职业教育专业思政的必要性、内涵与实现路径

    韩志孝
    65-6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领域早就开展了专业思政的研究,但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不多。提出职业教育专业思政概念的政策依据论证学术必要性,界定职业教育专业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思政的功能与优势,回答了职业教育专业思政是否有必要、是什么、有什么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体系、推进专业内的全员协作育人,以及推进专业内外的全方位协作等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问题景象与成效提升策略——以学校管理者为对象的质性研究

    温正胞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政策激励作用下,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呈现出内容日益丰富、方式日趋多元的态势。学校管理者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现状信息启发价值独特,对25位高职院校校级管理者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分析发现,学校管理者高度认可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必要性,并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有清晰的认识;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主要途径为涉农人才培养培训等;困难主要体现在理念观念偏差,服务能力、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不足等方面。为更好实现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高职院校要持续提高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和主动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持久性";政府要加大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力度,提升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水平,并主导搭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乡村振兴比较优势问题景象成效提升策略学校管理者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王柱国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实践性理论指导,存在缺乏实践性目标和方案、缺乏系列化框架、缺乏多样化实施途径、缺乏精细化管理机制等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四个方面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立体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